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252749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1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1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1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1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1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1(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刘维鸿 主要内容 1、班主任角色 2、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3、学校心理咨询实践班主任的职业角色定位 1、班级的管理者、领导者,学校各项工作 的总承接者 2、家长代理人(父母的慈爱专制) 3、知识的传授者(教育引导博学多知) 4、学生的楷模(示范压力) 5、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尊重、交心、换位 ) 6、心理调节者(了解、倾听、鉴别、预防 、疏导)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身心发展是在个体自身条件、环境因素、社 会实践三大要素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遵循着一 定的顺序,呈现着不同的阶段和个体差异,不平 衡的、相对稳定的、互相紧密联系的向前推进,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整体性、顺序性、阶段性、连

2、 续性、相对稳定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和可塑性 ,心理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在个体与客 观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比较稳 定的心理特征、属性和品质,它包括认知能力、 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等方 面。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居于 社会文化素质和生理素质之间,是个体遗传,社会 环境影响和教育要求相互作用在人的主体内部的 沉淀,是人主体性格结构的核心成分,推动、促进 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提高和优化. 0-18岁是人健康心理发展的最宝贵时期。 人在一生发展的进程中,各个发展时期都有不 同的发展课题,即由一个时期过渡到另一个时期 所必须完成的学习或训练。这在心理学上

3、被称之 为发展课题,人生发展课题是“个体所必须学习的 各种各样的课题”,它“在人的一生中的各个时期 产生,如果此一课题能得以圆满实现的话,不仅 给个人带来幸福,也为下一课题的成功奠定基础 ,倘若失败,不仅造成个人不幸,社会也不认可 ,更为以后的课题实现带来困难。” 中学中专心 理健康教育所面对的,基本上都是与学生发展课题 相关的,出现的问题大都属于发展性心理问题(适应 问题,学习问题,青春期性问题,人格问题,问题行为 ).也有部分与生理密切相关的有临床表现的 障碍(智力缺损,多动,遗尿,口吃,神经性厌食,抽动, 咬手指指甲,神经症等)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1、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的社

4、会环境中的 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 、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 境的能力及特性。我们在讨论心理健康时,一要 认识到心理健康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状态,而是一 种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心理健康也不是指对 任何事物都能愉快地接受,而只是在对待环境和 问题冲突的反应上,能更多地表现出积极的适应 倾向。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 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2、心理健康的标准 普识性标准:(1)智力正常.(2)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 境良好.(3)人际关系和谐.(4)适应社会生活.(5)热爱生 活,有积极,现实的人生目标.(6)有较完整和谐的人格

5、。(7)活动符合年龄特征。 其他标准:(1)自知,自信,自尊,自爱健康的自我形 象(人生三块:学业,人际关系,事业).(2)敬业,乐群,自我 修养.(3)认知正常,情绪适度,行为协调,沟通和谐,个性 健全(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健康生活情趣,健 全人格,坚强意志,耐挫折力,适应力)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及意义 (一)含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培养 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 育。包括心理培养、心理训练、心理辅导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等。有两种形式 :一是积极的心理教育,指培养心理素质 ,促进身心健康,是占主导地位的形式。 二是治疗性的心理教育,指解决心理问题 ,保持身心健

6、康,其任务是:解决心理失 常、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防止心理变态 、精神病等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意义: 1、构成现代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2、提高青少年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的必不可少 的途径; 3、解决青少年日益突出和严重的心理矛盾与危机 的迫切需要;(适应、发展,认识、情感、意志 、行为、个性) 4、加强中学中专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 举措; 5、衡量学校校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 5个方面,26项指标)(当前侧重组织机构、队 伍建设、条件保障、工作状况四个方面的评估) 三、基本要求: 立足教育引导,面向全体(不仅是有心理障碍的 学生),重视贫困家庭、问题家庭子女、学习困 难

7、学生的心理;开始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着力于正面教育引导,了解有关知识,优化个性 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四、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学科渗透、专设科目),课外辅导、“咨询 ”,家长学校,兼施并举,沟通. 五、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 1、判断标准: 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 内省经验标准 社会适应标准 2、区分原则: 主客观统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内在一致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六、常见心理障碍 (一)认知障碍 1、感觉过敏 2、错觉 3、幻觉 4、思维障碍: 思维贫乏、思维迟缓、强制性思维 妄想、超价、强迫, 5、记忆障碍: 减退,错构,虚构 6、注意障碍: 增强,减退,涣散,、转移,衰退 (

8、二)情绪情感障碍 1、情感淡漠 2、情绪低落 3、焦虑 4、情感脆弱 (三)意向行为障碍 意向缺乏、增强、倒错、强迫意向和动作。 (四)自知力障碍 (五)心理问题、心理紊乱、边缘状态的判别 1、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具有在时间性方面有近 期发生而不太可能持久的特点的心理障碍。问题 的内容尚未泛化而只局限在引发事件本身;其反 应强度不甚强烈,并没有严重影响思维的逻辑性. 如人际关系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 心理紊乱(心理障碍),是指其反应强度剧烈 并严重影响思维逻缉。初始反应强烈,如在暴怒 情况下,出现强烈的非理性行为,冲动毁物。心 理行为异常持续的时间较长(一个月以上),心 理负担长期难以克服。内

9、容充分泛化,如“一朝被 蛇咬,十年怕井绳”。由于长期的精神折磨,有时 伴有躯体化症状或人格上的问题,如心理生理障 碍、退缩与攻击。 边缘状态是指这样一组临床现象,既无法纳人 精神病学(含神经症)诊断标准,又超越了临床 心理学诊断范围,只有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会 诊,方可确定是使用心理学治疗方案,抑或使用 精神病学治疗方案。 案例分析 (一)属于心理问题者: 例l: x x x男,初中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成绩很好, 第二学期半期考试成绩不理想,对他报很大期望的 老师多次当众指责,批评他,现在他一上这位老师的 课就紧张,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降低,越想学 好,越学不好。 例2:x x x女,高中

10、二年级学生,经常向同桌的 男同学请教学习上的问题,近来,那位男同学学习 成绩下降,家长认为是受了她的影响,要求班主任调 换她的座位. 消息传开,她觉得很没面子,觉得大 家都在耻笑自己,因而痛苦、焦虑、不安。 上述两例显然属于心理问题,是由明确的原因所 引起的心理冲突所致。症状不泛化,强度也不大 。自己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很明确,自己对解决问 题的各种方法也能很有逻辑地分析其利弊。通过 咨询,自己选择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使自己摆脱 困境,可能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例3 x x x,父亲于7个月前,因车祸去世。他认为 ,这一突然发生的事故实在不能让人接受,现 在痛苦、并有失眠、头晕等症状,如果是劝别人 ,

11、自己也能讲出一大番道理。但事情发生在自己 身上,要说服自己就不那么容易了。自述总要经 过一段时间才能缓过来吧。 此例属于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其痛苦情绪发生 有因,时间有限,其强度也在正常范围内。 (二)属于心理紊乱者: 例1: x x x男性17岁,自小与外公、外婆住在一 起。一直表现不错,因近一月来常暴躁、易怒、 骂人,主导症状是情绪易激惹、体力下降,不能 坚持正常的学习,要求咨询。 询问其问题的起因是最近感到自己受到冷落。 自认为已尽最大的努力去容忍班里同学身上那些 令人讨厌的“毛病”(例如,打呼噜,讲粗话,做 事效率低,耽误很多时间)。但大家仍说“他不 够热情,没有耐心,自以为是”,。自

12、述“我真弄不 明白,为什么他们这么苛求我,比我差的反倒受 欢迎,并说“这样太不公平了!” 他的认知是比较正常的,表现为情绪问题。查 SCL一90显示焦虑、抑郁中等异常,人际关系敏 感程度异常,其他均在正常范围内。通过耐心的 劝说后,知道是自己产生了误会,情绪好转,也 能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后听说今年评比,班里有 三个同志的评价比他高,该青年又开始有无端发 火、暴怒、摔砸东西等症状,大家担心他又犯病 了。 该青年的情绪问题虽然能找到明确的原因,本人 对症状也有很好的“自知力”,但持续时间比较长 ,症状强度比较大,且有泛化的倾向,故属于心 理障碍。咨询过程中,必须做较长时期的心理疏 导、解释和培养工

13、作。 例2: 某男,51岁,大学文化程度,已婚,体健。1965 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学任教,在学校读书期 间,爱好广泛,与同学关系良好,曾担任学生会 干部,有较强的能力,颇受同学赞赏。生活和学 习上从未遭受过挫折。毕业分配也很满意,进入 工作岗位后,工作得心应手。1966年“文革”开台 ,最初有些紧张,看到很多领导和老师被揪斗, 自己也有些害怕。在一次会议上发言时因口误受 批斗,险些被打成反革命。从那时起,再不敢当 众讲话,任何公开场合说话都要事先拟好文稿。 1967年结婚后,情绪比过去稳定了一些,与过去 的朋友开始有较多的交往。1968年军宣队进驻学 校,组织大家吃忆苦饭,吃过忆苦饭后座谈

14、感受。 军宣队问他忆苦饭的味道如何,他说实在难以下 咽。为此,军宣队批评他缺乏劳动人民感情,他 顿时紧张起来,生怕挨批斗,第二天在斗私批修会 上检查思想,表示应迅速转变情感,说忆苦饭好 吃。有人又说:“认为忆苦饭好吃,就是立 场问题,那是认为旧社会劳动人民受压迫不深, 生活不苦,是站在剥削阶级立场上说话。”听了这 话后,更加紧张,晚上难以入眠,反复权衡应怎 样表态为好,他想立场问题比情感问题严重,所 以还是认为忆苦饭不好吃罪过轻些;又想,军宣 队是毛主席派来的,应和他们保持一致,所以要 承认忆苦饭好吃。就这样,好吃还是不好吃的问 题想了一夜。第二天别人再没提及这个问题,但 他总觉得事情没完,自

15、己的思想斗争也无法休止 。从那时起,任何场合再不敢表态,会上非发言 不可时,一定先照报纸社论拟好稿。打倒“四人帮 ”以后,政治空气缓和了,渐渐忘却了这件事, 前不久被领导委以重任,担当政教主任,在宣布 任命会议上,突然要他讲几句话,表一下态, 在兴奋紧张的情况下,突然又想起当年挨批的情 景,全身出汗,几乎休克。后来,不仅大会上不 能讲话,在小的座谈会上也不能讲话,最近一段 时期里,不敢参加任何会议,一想到明天有会, 就一夜睡不着觉,有恐惧感,多次就医,诊断为“ 神经官能症”。 该案例属于心理紊乱。患者第一次蒙受刺激的 强度很大,对于几乎被打成反革命这件事,患者 经历的情绪反应是相当强烈的。后来又蒙受祸从 口出的打击,情绪波动也比较大,随着时间流逝 ,似乎这种情绪已被忘却,但事实证明,这种情 绪记忆仍然存在,在类似的登台讲演的情景下, 又被引发。可见这种负性情绪长期困扰着患者, 情绪反应由大会讲话泛化到小会讲话,再泛化到 一听说要开会就害怕。为此,从反应强度、 持续时间和泛化程度来看该患者已不是具有一般 心理问题,而是产生了心理紊乱。 例3: x x x男性23岁就诊目的:希望解除一种怪 想法。 当事人主诉: 在读初中时,一个月回家一次。夏天,有一次 回家,发现我妈妈不在家,等了很久也不见回来 ,打电话到工作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