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古诗文总复习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2252728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古诗文总复习(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 ”字写出 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 ”字写出了令人满目 凄然之景。 2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 的 感情。 3.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 界的。 4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 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 结合这首诗分析一下杜甫为何被后人称之为“诗圣 ”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破 深热爱国家,眷恋家人望高低“诗圣”是因为他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且诗歌艺术上乘。“诗 史”是反映了当时真实的历史事实。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

2、,具有怎样的特点? 。 2.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 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朦胧、凄冷听歌的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忧 国忧民、担心国家前途的危机意识泊秦淮 1、“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 析。 两个“笼”字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四景和谐地融 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它是那 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的春态,勾画出秦 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2、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蕴涵了 那些丰富的内容? 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 走下去的情形,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

3、 。 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 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1、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 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 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 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2这首七绝抒发了放翁 _。 3一“僵”一“孤”,写诗人_ _;一“思”.一“ 戍

4、”写诗人_。 4把全诗推向高潮的诗句是: _。 5“入梦”,耐人寻味,“梦”变宾为主“入”诗 人之神思中,既写_,又含 _。 6、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 _ 7、作者是怎样把现实与梦境巧妙地结合起来 的? _ _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 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 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 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 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此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杨炯、卢

5、照邻 、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 (一扫离愁别恨,充满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 精神。) 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 哪里?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 低沉,而这两句则全无伤感之情,写得昂扬乐 观,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 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本诗中你最欣赏哪一联,请从内容或艺术手法角度作一赏 析。 颈联,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寓含哲理,一洗以往 送别诗中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与鼓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诗歌中的不朽名 句? 作者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运用形象的 比喻写

6、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与厚谊,气象阔 大,志趣高远,表达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 隔,既是永恒的 ,也是无所不在的新意,成为送别诗中 的不朽名句。 本诗中的破题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本诗中最能体现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的一联诗句 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 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 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 ,以“雨打萍”比 喻 2.对尾联 “ 人

7、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答: 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 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5. 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 喻,抒写了 的悲哀;借 和 两个 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 危苦。 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 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过零丁洋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辛苦遭逢起一经 经书 (2)干戈廖落四周星 指古代的兵器,这里指战争。 (3)零丁洋里叹零丁 孤苦无依的样子 (4)留取 丹心

8、照汗青 赤诚的忠心 、“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死观 ,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历来 被称为绝唱,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惶恐和零丁是文天祥当时的处境与心情。这就使“惶恐 滩”和“零丁洋”带上了极为浓厚的感情色彩,被用来表 现昨天的惶恐和今天的零丁。地名与心境的绝妙结合 ,使这两句诗成为千古绝唱。 、有同学把汗青误写为汉青或汗清,向他解释为什 么不能这样写? 汗青指史册。这是因为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竹简要 先用火烤,把竹片里的水烤出来称为“杀青”或“汗青” ,“汗”是说出水像出汗;“青”指青

9、竹的“青”。 、“风飘絮雨打萍”各比喻什么? “风飘絮”比喻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飘絮;“鱼打萍”比 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6、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 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充分体现了 文天祥的民族气节。(2)此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 己以死明志的决心,也印证了孟子所说的话:“舍生 而取义者也”。 7、诗的颔联运用了比 喻的修辞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 运的忧叹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 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

10、的京 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也 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 2、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2)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 3这首七绝写诗人辞官离京的感受,表达了 _ _精神。 4首句用“浩荡”修饰“离愁”,使离愁有了形 态,写诗人_。“白日斜”, 写时间,烘托离愁,还暗含_ _。 5后两句以“落红”为喻,表明作者 _的心志。 6诗人一反对“落红”而落泪的格套,用一“化 ”一“护”使全诗_、_。 7、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 的一二句写的是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 了诗人的 。(每空限填一个词语)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

11、春泥更护花”是这 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 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40字以内) 己亥杂诗 、这首诗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 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 有继续报国的坚定信念。 、诗人以落花自喻,表达甘愿牺牲自 己,培植新生力量的诗句是:落红不是 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对理想和 信念的追求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诗中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 如故”意境相似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 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任选你喜欢的一句诗,简析他好在哪里 ? (1)落红不是无情物,

12、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了自己的心 志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即使辞官了,也 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将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 起,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 写照。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 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 在何处? 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 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言无二诗人怎样的 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 3、自古以来,吟咏泰山的诗作很多,其中以杜甫望 岳最为著名。这首诗表现了泰山的什么特征?仔细 品味该诗,选择其中一联具体说明。 。 4、诗歌最后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 两句诗如今经常被用来表达怎样的思想 感情? 。 5这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