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燃烧学》第3章 气体燃料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2250081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燃烧学》第3章 气体燃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消防燃烧学》第3章 气体燃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消防燃烧学》第3章 气体燃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消防燃烧学》第3章 气体燃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消防燃烧学》第3章 气体燃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防燃烧学》第3章 气体燃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燃烧学》第3章 气体燃料(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气体燃料1气体燃料4天然气 化学工业的宝贵原料 居民生活用燃气13亿人非常庞大的需求 工业燃料 4人造气体燃料 发生炉煤气,将煤进行气化得到的气体燃料 重油裂化气,重油裂解造气得到的气体燃料 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对应是高炉炼 铁、炼焦、纯氧顶吹转炉法炼钢所得副产品2气体燃料的优点4气体燃料的燃烧过程最容易控制,也最容 易实现自动调节4气体燃料可以进行高温预热,因此可以用 低热值燃料来获得较高的燃烧温度,有利 于节约燃料,降低能耗4气体燃料在冶金工业的燃料平衡中占有重 要地位3气体燃料的组成4可燃性气体成分:CO、H2、CH4、H2S、 其他气态碳氢化合物(碳原子数n=4)4不

2、可燃气体成分:CO2、N2、少量O24其他:水蒸气、焦油蒸汽、粉尘等固体颗 粒4单一气体性质甲烷 (CH4)乙烷 (C2H6)氢气 (H2)一氧化碳 (CO) 颜色气味 无色微有 葱臭无色无味 无色无味 无色无味爆炸极限 %51531548012.580着火温度 oC530750 510630 510590 610658低位发 热量 kJ/m335670636801075012630发热量取附表3的数据 5单一气体性质乙烯 (C2H4)硫化氢 (H2S)二氧化碳 (CO2)氧气 (O2) 颜色气味 无色窒息 性乙醚味无色浓厚 臭鸡蛋味无色略有 气味无色无味爆炸极限 %2.75354.345.5

3、 -着火温度 oC540547 364-低位发 热量 kJ/m35900023670- 发热量取附表3数 据 6气体的毒性4具有毒性的煤气成分(按毒性由大到小) 有: 硫化氢(H2S)、氰化氢(氰氢酸HCN)、二氧化硫 (SO2)、一氧化碳(CO)、氨气(NH3)、苯(C6H6) 4硫化氢(H2S)体积百分数达0.1%0.2%可短 时间内置人死亡,达0.05%0.07%使人有 危险 4一氧化碳(CO)体积百分数达0.5%1.0%可 短时间内置人死亡,达0.2%0.3%使人有 危险 7H2S置死的重庆开县井喷42003年12月23日21时 55分,重庆开县,中 石油川东北气田罗家 寨16号井发生

4、井喷事 故,剧毒硫化氢夺走 了243条人命(其中包 括两名矿井工人), 4000多人中毒就医, 10万人疏散。8开县天然气井喷9使人致死的火灾烟气4火灾中死亡的人70以上是死于烟气中毒 ,只有少部分人是直接被烧死4有毒烟气一般是由以CO为主,氰化氢、光 气等多种成分组成的复杂混合物4一般的中毒顺序:身体不适(胸闷头胀) 行动迟缓、无力 意识模糊 昏迷 死亡10使人致死的火灾烟气42000年3月29日凌晨3时左右,焦作市天堂 音像俱乐部发生火灾。4经过:两青年在包厢内用石英管电热器取 暖,人走后引起火灾,燃烧产生的有毒烟 气迅速蔓延到大厅和其他房间4由于大门和窗户关闭,最终导致74人死亡 ,2人

5、烧伤,80是有毒烟气致死 11使人致死的火灾烟气42000年12月25日21时35分左右,河南洛阳东都商 厦发生特大火灾,导致309人死亡 4东都商厦:上下共6层,地面4层,地下两层。副 二层为家具店;副一层及地上一层为丹尼斯量贩 店;四层是“东都歌舞厅” 4火灾经过:电焊工在东都商厦地下一层焊接该层 与地下二层分隔铁板时,电焊火渣溅落到地下二 层的可燃物上引发火灾,浓烟顺着下水道管串上 四楼 ,熏倒舞厅里的人群,地上14层没有着 火 4死亡的309人全是中毒窒息死亡12煤气成分的表示方法4化学组分用所含各种单一气体的体积百分 数来表示。有湿成分和干成分表示方式, 即是否含水蒸气 (CO%+H

6、2%+CH4%+CO2%+N2%+O2%+ H2O%)w=100% (CO%+H2%+CH4%+CO2%+N2%+O2%)d=100%13干湿成分的换算4煤气中的各气体其干成分数值大还是湿成 分数值大?4已知煤气的湿成分,如何换算成干成分?14煤气中水分的确定4在常温下,气体燃料中所含水分就等于该 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汽量4随着温度的变化,饱和水蒸汽量也变化4直接查附表5(P267) 直接取“按湿气体计算”的“ m3/m3” 栏数 值4不要用书上P20的式子,麻烦而不准确15水蒸气含量计算4很多数据表只有各温度下水蒸汽的饱和蒸 汽压,而没有直接的水蒸汽含量数据,此 时如何确定水蒸汽的含量?164已

7、知50oC时饱和蒸汽为1234Pa,平衡状 态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是多少?4水蒸气体积百分数如下17气体燃料发热量4由容克式量热计直接测定4按各成分气体发热量之和计算4查附表3获得各成分气体的发热量4注意单位:表中发热量的单位是 kcal/m318高炉煤气4是高炉炼铁过程获得的副产品,主要可燃 成分是CO4因含有大量的N2和CO2(占6370),因 此发热量不大,只有37624180kJ/m3,理 论燃烧温度为140015000C19高炉煤气4含有大量粉尘,需要除尘,为6080g/m34高炉中消耗1t焦炭可产生38004000m3高 炉煤气。高炉是冶金中燃料的巨大消费者 ,其燃料燃料的约60转移

8、到高炉煤气中20例题分析4我国车间允许的最高CO浓度为 30mg/m3 , 20oC时对应允许的体积浓度是多少?( 空气在20oC时密度1.205kg/m3)21焦炉煤气4炼焦生产的副产品 41t煤炼焦可得到730780kg焦炭,25 45kg焦油,300350m3焦炉煤气4从焦炉直接出来的煤气称为荒焦炉煤气, 含300500g/m3的水和100125g/m3的焦 油,及其他可作为化工原料的气态化合物 4需要冷凝水分,以回收焦油和有关的化工 原料22焦炉煤气4主要成分H2、CH4、CO,惰性成分含量小 ,N2和CO2共占8164焦炉煤气的发热量很高,达15890 17140kJ/m3。4为了充

9、分利用各种燃料,通常将焦炉煤气 与高炉煤气或发生炉煤气混合配成发热量 8360kJ/m3左右的混合煤气用于平炉、加热 炉23发生炉煤气4是将固体燃料(煤)在发生炉中进行气化而得到 的人造气体燃料 4根据气化剂和气化过程的不同,将发生炉煤气分 为三种 空气发生炉煤气,空气为气化剂(气化温度高 、热量低) 水煤气,水蒸气为气化剂(热量高,但制造工 艺和设备要求复杂) 混合发生炉煤气,空气和水蒸气为气化剂(介 于上两种之间,最常用)24发生炉煤气热量4空气发生炉煤气发热量37804620kJ/m34水煤气发热量1008011340kJ/m34混合发生炉煤气发热量50406720kJ/m3 应用最多,

10、所以简称发生炉煤气25天然气4是天然出产的气体燃料 伴生天然气或油性天然气,是和石油产在一起的天 然气,含石油蒸汽 干天然气,纯粹气田出产,不含石油蒸汽4主要成分为甲烷,其次为乙烷等,碳氢化 合物成分占90以上。还含有少量的CO2 、N2、H2S、CO4气井流出的天然气需将大量的矿物杂质和 水分净化。以及处理H2S、CO26天然气4发热量很高为3400063000kJ/m34工业燃料 可单独用或与其他煤气混用 为增加火焰的辐射换热,用喷射液体燃料或分解出 碳来增加火焰黑度 4化学工业的宝贵原料 4调制后为作为城市生活天然气,管道输送 4经加压可在常温下变为液体贮存于高压罐 中,为液化天然气27

11、东海油气田4春晓、断桥、平湖、天外天油气田41974年开始,中国即开始进行东海石油、天然气 勘测。1995年由新星公司在春晓地区试钻探成功 。 28中日东海争端29日本单 方面的 划界30东海争端的根源4东海油气田、海洋资源 这些海域中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320年的锰、 1300年的钴、100年的镍、100年的天然气以及 其他矿物资源和渔业资源 4钓鱼岛的归属4中日间的历史恩怨31重油裂化气4重油在800900oC温度条件下通过水蒸气 的作用发生分解,所得到的分子量较小的 气态碳氢化合物和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 气体燃料 热解法、催化裂解法 4重油裂化气的性质和产率与操作温度、压 力、反应时间、蒸

12、汽比、原料油、催化剂 等都有关 4热量很高,为1300026000kJ/m332转炉气4转炉炼钢过程产生的副产品4每吨钢产气约70m3,主要成分为CO,含量 在45654转炉气发热量为62707530kJ/m34用途:理想的工业燃料气和化工原料气4除尘,并回收烟尘中含量近60的铁33需要掌握的知识点41、气体燃料有什么优点?42、工业上生成和使用的人造气体燃料有哪些?43、具有毒性的煤气成分有哪些?44、煤气中的各气体湿成分如何换算成干成分? 45、已知某一温度下饱和蒸汽压P,如何来计算 平衡状态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34需要掌握的知识点46、气体燃料的发热量如何确定?47、发生炉煤气有哪几种?48、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 气的发热量对比情况如何?49、如何计算车间内CO最大体积浓度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