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纲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2247922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144 大小:14.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栖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两栖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两栖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两栖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两栖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栖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栖纲(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八章 两栖纲 (Amphibia)1两栖纲 (Amphibia): 是脊椎动物进化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处于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中间地位。 属于四足类中的低等类群,初步完成了由水栖向陆栖的转变,各大系统基本具备了陆生脊椎动物的结构模式,但仍不能脱离水环境而生活。 包括无足目、有尾目和无尾目3大类。两栖纲:是一类在个体发育中经历幼体水生和成体水、陆兼栖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 2第一节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1. 水、陆环境的差异空气含氧量比水中充足 水的密度比空气大 水温的恒定性陆地干燥,水分易蒸发陆地环境的多样性 32.由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在陆地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呼吸空气中的氧气防止

2、体内水分的蒸发在陆地繁殖维持体内生理生化活动所必需的温度条件适应于陆生的感官和完善的神经系统4大象最大体重11.8吨, 蓝鲸最大体重195吨53.五趾型附肢及其在演化上的意义 水生鱼类:重力影响小,借尾和躯体的摆动完成运动。附肢偶鳍-结构简单,平衡器官63.五趾型附肢及其在演化上的意义 陆地动物:五指(趾)型附肢 四肢强大,一般具有五趾(指),且具有多支点的杆 杠运动的关节,不仅整个附肢可以相对躯体做运动,而且附肢的各部分彼此可做相对的杆杠运动。 73.五趾型附肢及其在演化上的意义 五趾型附肢 肩带借肌肉间接与头骨和脊柱联结-功能多样性 腰带直接与脊柱联结-躯体重力的主要支撑89两栖类对陆生生

3、活的初步适应性:基本上解决了在陆地运动、呼吸空气 、适宜于陆生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 面的问题。这是通过发展新的结构以及对旧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加以改造而实现的。例如感知声波装置中的听骨(耳 柱骨),就是由相当于鱼类的舌颌骨演变来的。4.两栖类对陆生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善性 10两栖类对陆生适应的不完善性:肺呼吸尚不足以承担陆上生活所需的气体代谢的需要,必 须以皮肤呼吸和鳃呼吸加以辅助;未能解决在陆地生活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问题(皮肤防止蒸 发的抗透水性与两栖类的皮肤呼吸完全对立);未能解决在陆地繁殖问题(卵必须在水内受精、幼体在水 中发育、完成变态以后上陆),因而未能彻底地摆脱“水 ”的束缚,只能局

4、限在近水的潮湿地区分布或再次入水水 栖。 皮肤的透性使两栖类在盐度高的地区(例如海水)生活困难 因而它是脊椎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少的、分布狭窄的一个 类群。4.两栖类对陆生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善性 11 与陆生生活相适应的 特征 对陆生生活适应不完善性 1、皮肤裸露,表皮 出现轻度角质化;防 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 2、具陆生脊椎动物 的典型骨骼:出现了 五趾型附肢、并通过 带骨与脊椎紧密联系 ,有枕骨髁,脊椎四 分区等。适应承重与 运动的需要。 1、表皮仅有12层细胞轻微 角质化,皮肤通透性仍强; 怕盐怕干旱 2、寰枕关节为单轴关节, 运动不灵活; 脊椎分化不完善,颈椎和荐 椎均只有一枚; 有胸骨、无

5、肋骨,无胸廓; 附肢不够强健,不能完全支 撑身体;12 3、成体具内鼻孔和囊 状的肺;可以直接呼吸 空气中的氧气;4、循环系统进一步完善 ,不完全的双循环 5、大脑体积增大,出现 大脑皮层的雏形原 脑皮,感官也向适应陆 栖方式发展。出现了中 耳、可动的眼睑、瞬膜 等; 、肺结构简单,需 皮肤辅助呼吸。 4、两栖类成体的心脏 只有一个心室,动、 静脉血不能完全分开 ,循环的效率低; 5、属变温动物。体外 受精,幼体水中发育 ,胚胎没有羊膜等。13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一、外形 1、体型蚓螈型: 穴居 鱼螈、吻螈 (蠕虫状 ) 鲵螈型: 水栖 大鲵、蝾螈 (鱼状) 蛙蟾型: 半水栖 蛙类、蟾蜍

6、(蛙状)两栖类体型14 穴居,外观象蚯蚓,眼和四肢退化。如吻螈。 吻螈15 适于游泳,四肢短小,尾发达,如蝾螈、鲵类。 大蝾螈16 适于陆栖、跳跃、体型短宽、四肢强健、无尾。 如青蛙、蟾蜍。17鼓膜眼睛外鼻孔眼睑口瞬膜蛙头部特征图18 雄蛙声囊19表皮:角质层(轻微角质化)、生发层真皮:疏松层、致密层结构 二、皮肤20两栖类皮肤特点: 两栖类皮肤裸露,没有覆盖物,不能防止体内水分 蒸发。 两栖类皮肤除了一般脊椎动物皮肤所有的保护外, 还具有辅助呼吸功能。 表皮衍生大量多细胞腺体。腺体下陷入真皮并有管道通向表面,有2种:一种是粘液腺(mucous gland),分泌粘液使皮肤保持经常湿润,这对保

7、护皮肤 并使皮肤参与呼吸有重要意义。另一种是毒腺(poison gland), 数量较少,多分布在背部,是一种浆液腺,分泌物为白色,对捕 食者具有威慑作用。蟾蜍在两眼后方有一对大毒腺,称耳后腺, 是“蟾酥”(一种贵重药材)的原料。21 表皮和真皮中的色素细胞(chromatophores)决定动 物的体色,并可使体色随环境改变。色素细胞含有色素颗粒,并有许多指状突起。当色素颗粒收缩 聚集时体色变浅,色素颗粒扩展分散到细胞突起中时体色变深。 有3种色素细胞,包括黑色素细胞、虹彩细胞和黄色素细胞,它 们相互配合,产生出两栖类的各种体色。体色的改变受到光线和 温度及自身内分泌的影响和调节。两栖类皮肤

8、特点:色素细胞收缩 变色的原理22中轴骨附肢骨头骨脊柱胸骨*带骨 2肢骨 2 三、骨骼系统骨骼系统23 蛙骨骼系统图24 蝾螈骨骼系统图 蝾螈尾椎骨骼较多25 宽而扁,无眶间隔,属平底型。枕髁两个。 骨化程度不高,骨块数目少。 颅骨通过方骨与下颌相连,为自接型连接。 头 骨额顶骨枕髁上颌骨前颌骨方轭骨鼻骨26颌弓与脑颅相连的类型舌接式舌颌骨舌颌骨(镫骨)翼骨脑颅下 颌上颌腭骨上颌骨下颌自接式舌颌骨翼骨腭骨上颌骨前颌骨方骨舌骨茎突方骨(砧骨)颅接式关节骨(锤骨) 前 颌 骨颌弓和脑颅为自接型联结 舌接型:颌弓通过舌颌骨和 脑颅联结(多数鱼类) 自接型:颌弓直接和脑颅联 结(陆栖脊椎动物) 双接型

9、:颌弓自身和脑颅联 结,并通过舌颌骨和脑颅联 结(原始的软骨鱼类)27脊柱分区 脊 柱颈椎:1枚,为寰椎 躯干椎:7-200枚 荐椎:1枚 尾椎:1-数十枚尾杆椎寰椎荐椎28椎体类型双凹型前凹型后凹型蚓螈类部分蝾螈类部分蝾螈类蛙蟾类29 从两栖类开始出现胸骨,胸骨是陆生四足类所特有 的结构。两栖类无明显的肋骨,故虽有胸骨,但不 与脊柱形成胸廓。 胸 骨硬骨质的肩胸骨 软骨质的上胸骨青蛙的胸骨前方后方硬骨质的中胸骨 软骨质的剑胸骨 蟾蜍类缺少前方的肩胸骨和上胸骨。30 蛙类胸骨图乌喙骨锁骨中胸骨剑胸骨肩胸骨上胸骨31 附肢骨骼 自两栖类开始形成在陆地上支撑动物体重与运动的 器官,即五趾型附肢。带

10、骨肢骨附肢骨骼肩带腰带前肢后肢肩胛骨+乌喙骨+锁骨髂骨+坐骨+耻骨肱骨+桡尺骨+腕骨 +掌骨+指骨股骨+胫腓骨+跗骨 +跖骨+趾骨 32 五趾型附肢 五趾型附肢:陆生脊椎动物四肢较强大,一般具有 五趾(指),且具有多支点的杆杠运动的关节,不仅 整个附肢可以相对躯体做运动,而且附肢的各部分 彼此可做相对的杆杠运动。3334固胸型(蛙类):乌喙骨在腹中线平行愈合;35蟾蜍的肩带(弧胸型)弧胸型(蟾蜍):乌喙骨彼此重叠 。36髂骨耻骨髂骨 坐骨 耻骨坐骨蛙类的腰带37 四、肌肉系统 1.具有四肢肌肉,四足类四足类肌肉的分节现象消失,成为肌肉肌肉的分节现象消失,成为肌肉 束。束。( (幼体和水生种类有

11、幼体和水生种类有, ,如蝾螈等如蝾螈等) ) 2.2.躯干部肌肉特化不明显;躯干部肌肉特化不明显; 3.3.四肢肌肉围绕骨四周分布四肢肌肉围绕骨四周分布: : 4.4.鳃肌退化鳃肌退化: :部分转化为咽喉部肌肉。部分转化为咽喉部肌肉。 主要表现在适应陆地运动方面的发展 肌肉系统的特点:38 躯干背部的轴上肌由于水平隔的位置上移到椎骨横 突外侧,因而体积已大为减缩,仅占躯干肌的一小 部分。 肌肉系统的特点39 五、消化系统口咽腔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泄殖腔肝脏胰脏消化管消化腺消化系统组成 消化、泌尿和生殖系统共同开口于泄殖腔。 具颌间腺,湿润食物,辅助吞咽,不能消化食物。4041 蛙类消化系统

12、 食性:肉食性,但蝌蚪食藻类。42 蛙类口咽腔 蛙类口咽腔具两对孔、犁齿和肌肉质的舌。 口咽腔内具有内鼻孔、耳咽管孔、喉门和食管开口 。43 蛙类肝脏的原位观察44 蛙类捕食动作肌肉质舌伸出卷住昆虫舌收回至口咽腔45鳃:幼体呼吸器官 肺:成体呼吸器官 皮肤:辅助呼吸器官 口咽腔黏膜:辅助呼吸器官 外鳃:幼体和成体的辅助呼吸器官 六、呼吸系统 两栖类幼体鳃呼吸,成体肺呼吸(不发达)。 有内鼻孔的出现。在喉头气管室中具有声带,这是陆生脊 椎动物的特征之一。 两栖类呼吸器官呼吸器官 皮肤呼吸大约相当于肺获氧量的2/5。46 外鳃: 为显露在身体前部咽部两侧的一丛丝状或羽状的突 起物,少数水生动物的呼

13、吸器官。鲨鱼、肺鱼、少 数硬骨鱼的胚胎和蛙的蝌蚪、洞螈、泥螈等具有外 鳃。外鳃47 水生种类蝾螈的外鳃48 两栖类肺结构 肺是一对中空半透明和富有弹性的薄壁囊状结构, 肺脏内被网状隔膜分隔成许多小泡(即肺泡)。49 蛙的口咽式呼吸 外鼻孔瓣膜张开,喉门紧 闭,口底下降将空气吸入 口咽腔行口腔粘膜呼吸。 喉门开启,将空气吸入肺 内行肺呼吸。 腹壁肌肉收缩、口底下降 和肺脏的弹性完成呼气。50 蛙的口咽式呼吸过程51 心血管系统 七、循环系统 包括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心脏血管血液心房:2个 出现分隔 心室:1个动脉圆椎 静脉窦心血管系统52 蛙类心脏模型结构图右心房肌柱心室左心房 心室内的肌

14、柱具有分流多氧血和少氧血的功能。动脉圆锥535455图 17 - 11 两 栖 纲 动 物 的 动 脉 弓 56两栖类的动脉由动脉圆锥延伸 出左、右两条动 脉干。每条动脉 干内以2个隔膜 分为3支,由内 向外依次为:颈 总A.,体A.,肺 皮A. 57蛙 的 循 环 系 统5859蛙 的 循 环 系 统60心脏鳃身体各部分 鱼类单循环示意图61心脏肺身体各部分肺循环体循环 循环方式不完全双循环 两栖类心室仅为一个腔,所以进入心室的多氧血和 少氧血有混合,故为不完全双循环。62 包括淋巴管、淋巴腔 (lymphatics saccus)和淋巴心 等结构。 淋巴系统 蛙 的 皮 下 淋 巴 窦63

15、 两栖类呼吸作用和血液循环都比较缓慢,体动脉中 血液含O2量不高, 全身组织不能获得充足的氧,因 此新陈代谢率低。 由于仅为一腔心室,所以体循环与肺循环不能完全 分流,故称为不完全双循环。 出现比较完整的淋巴系统,几乎遍布皮下组织,这 与防止皮肤干燥和进行皮肤呼吸有关。 两栖类幼体心脏似鱼,为心室、心房各 1个的两腔 心脏,成体为3腔心脏。 循环系统的特点64 八、排泄系统肾脏输尿管泄殖腔膀胱泄殖腔膀胱 泄殖腔泄殖腔:中肾管,兼输精作用 :不具输卵作用排泄系统 两栖类排泄器官主要是肾脏(中肾)。皮肤和肺也参 与代谢废物的排泄。 两栖类蛙蟾类膀胱为泄殖腔壁突出形成的结构,故 称为泄殖腔膀胱。65 幼体蝌蚪:前肾;成体蛙:中肾 排泄物主要是尿素 排泄系统承担调节体内水分的功能 蛙的肾小球对水有很强的通透性,对于水栖种类维 持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肾小管对水分重吸收功能较差,此功能由膀胱承担(但仍不能补偿体表蒸发所造成的失水。因此,两栖动物只能生活在湿润地区)6667 排泄系统特点: 雄性肾脏的前部缩小并失去泌尿功能,由一些肾小 管与精巢伸出的精细管相连通,并借道输尿管运送 精子,因此兼有输尿和输精的用途。 泄殖腔膀胱与输尿管不直接相通,肾脏滤泌产生的 尿液经输尿管先导入泄殖腔再倒流到膀胱里。 两栖类的膀胱具有较强的重吸收水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