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上课用)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2247823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4.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上课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烛之武退秦师(上课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烛之武退秦师(上课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烛之武退秦师(上课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烛之武退秦师(上课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上课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上课用)(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烛之武烛之武退退秦师秦师左传使动用法,使撤兵。左传左传简介:简介:左作者左丘明,鲁国史官 传解释,解说,阐发。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 年体著作,上承春秋,下启史记 ,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 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 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 称为“春秋三传”。左传是春秋左 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左传 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 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 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左传描写 人物生动细致,人物语言富有文学色 彩,叙写战争时以记叙战前准备、战 后论战为主,略写战争经过,记录了 不少外交辞令、议论、谏说,是研究 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史书体例 编年体 按

2、年月日编排史实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纪传体国别体按国家分类记载各国史实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 传、资治通鉴等。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 裁。如国语、战国策等。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 裁。如史记、三国志等。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烛之武烛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 “烛地,名叫武的人”。佚之狐佚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 “佚地,名叫狐的人”。郑通志 氏族略:“郑人烛之武不 得氏,以其居于烛地故,言烛之者,尤 言介之推,佚之狐。”古代姓氏的由来1 以祖先祖号或庙号为姓唐尧 虞舜 夏 商 周 姬 姚 姜 2 以国别地名为姓国别:齐 鲁 韩 赵 魏 秦

3、楚 宋 卫地名:东郭 南宫 西门 欧阳 3 以官职或职务为姓官职:司马 司徒 帅 尉职务:巫 乐 陶 屠 卜 施 商 4 以动植物为姓牛 马 龙 熊 杨 柳 5 以数字为姓伍 陆 万 6 少数民族的姓金 翦 萨 慕容 呼延 独孤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 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背景分析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 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 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 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 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 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 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

4、年后发动 了这次战争。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 有以礼相待;晋公子重耳流亡前前632632年年城 濮 之 战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 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 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 、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 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 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 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 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 了。 无能为无能为( )( )也矣也矣共共( )( )其乏困其乏困秦伯说秦伯说( )( ),

5、,与郑人盟与郑人盟夫夫( )( )晋晋, ,何厌之有何厌之有微夫微夫( )( )人之力不及此人之力不及此wifgngyuffnzhuqu秦军氾秦军氾( )( )南南若不若不阙( )( )秦秦夜缒夜缒( )( )而出而出失其所与失其所与, ,不知(不知( )使杞使杞( ( ) )子子、逢逢( )孙戍之孙戍之zhqpng朗读课文:第一段:第一段:翻译课文:翻译课文: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以:因为。于:对。 贰:数作动,从属二主。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 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依附晋国)同 时又依附楚国。 (晋文公逃亡时郑国没(晋文公

6、逃亡时郑国没 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 )(郑从属于晋的同(郑从属于晋的同 时又从属于楚)时又从属于楚)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公元前630年郑新郑新郑函陵氾水秦秦晋晋晋晋军军秦秦军军一个弱小的郑国,同时受到 两个强国的围攻,大军压境 ,国都被围,形势十分的严 峻。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交代围郑的原因,实为借口。晋 国为复仇而联合秦国,秦与郑没 有多大的利害关系。这为后文烛 之武退秦师的成功埋下伏笔。分析: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军(名作动)军:驻军(名作动)译句:这时晋军驻扎在函陵,秦 军驻扎在氾水之南。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句)函陵、氾南都

7、属郑国领土,晋、秦分地 驻扎,这是细节描写,一是说明晋、秦 联军来势凶猛,势不可挡。二是暗示郑 国有机可乘,又是伏笔。C C. .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历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历 史背景。史背景。概括第一段概括第一段答案:答案:A B CA B CB B. .点明事情的起因。点明事情的起因。A A. .秦晋围郑。秦晋围郑。1 1、佚之狐、佚之狐言言于郑伯曰于郑伯曰 。一般是主动地说。一般是主动地说。告诉。告诉。对对说。说。是提示具体说的话。是提示具体说的话。1.1.刿曰: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曹刿论战2.2.谓其妻曰谓其妻曰: : “ “吾孰与吾孰与 ? ?

8、”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3.3.贫者语于富者曰贫者语于富者曰: “: “吾欲之南海吾欲之南海, ,何如何如?”?”为学为学4.4.( (刿刿) )对曰对曰:“:“夫战,勇气也夫战,勇气也o o” ” 曹刿论战曹刿论战多用于对上的回答或对话。多用于对上的回答或对话。谓:谓:曰:曰: 语语(y) (y) :对:对:言:言:第二段:第二段: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 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于:介词,对。使:派。从:听从。译句:佚之狐对郑伯说:“我国处于危险之中, 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 军。”郑伯听从了他的建议。 佚之狐言于郑伯:状语后置分析:国家命

9、运危在旦夕,佚之 狐独具慧眼,举荐烛之武 。郑国君臣决定通过外交 的途径来解决危机。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临危受命:临危受命:3 3、臣、臣之之壮也,犹不如人;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译句: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 别人;现在老了,没有能力做事了。” 犹犹:尚且。:尚且。已已:同同“ “矣矣” ”,语气词。,语气词。烛之武满腹委屈与牢骚 ,埋怨郑伯,这并不是故作 姿态,一方面表达他壮年不 遇、英雄末路之感慨,一方 面也是在考验郑伯,从而决 定自己的行动。4 4、吾不能早用、吾不能早用子子, 今急而求子,今急而求子,是是寡人寡人 之过也

10、。然郑亡,子之过也。然郑亡,子 亦有不利焉。亦有不利焉。4、许之。 烛之武就答应了 这件事。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 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有不利啊!” 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古代对人的尊称。 是是:这。:这。郑伯听出了烛之武的话外之音, 直面现实,诚心悔过,实属难得。同 时,他的话中还包含了对郑国,对烛 之武的担忧、关注,从理性的角度诚 实而有力的表示了自己的态度。概括第二段概括第二段A A. .郑伯引咎自责。郑伯引咎自责。B B. .郑伯劝烛之武接受命令。郑伯劝烛之武接受命令。C C. .烛之武临危授命。烛之武临危授命。A B CA B C答案答案

11、: :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有何作用?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自责(自责( 情)情)晓义(晓义( 理)理)未见其人未见其人先知其才先知其才想一想?第三段:第三段:1、夜缒而出。译句: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2、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 知亡矣。既:已经。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 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夜缒而出”进一步说明了郑国形 势之严峻,郑国的命运将取决于 烛之武此行的成功与否。“郑既知亡矣”先示弱认输,满足 敌的骄横心理。坦言知亡,避其 锐气。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译句:如果灭掉郑国对

12、您有什么好处,那就烦 劳您手下的人了。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而:连词,表顺接。亡:动词的使动,使灭亡。以:介词,拿,用。 执事:办事的官吏,对对方的敬称。“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这是退秦师的关键 。这句对晋、秦联兵攻郑看得很轻。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越:越过。以:而,连词,表示顺接。鄙:边邑,名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指郑国,形作名,远地。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 您知道是很难的。5、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焉:疑问副词,何,为什么。反问句以:连词,而,表结果。陪:增加。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 的国力雄厚了,

13、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亡郑, 秦得不到好处。从军事战略的角度看 ,“越国以鄙远”显然困难重重。“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 也”:亡郑,晋必得到好处,而对秦 只有害处,秦穆公想借此机会捞一 把,以扩张自己势力的企图落空。6、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君亦无所害。译句: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 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 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舍:放弃。 以为:古今异义,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东道主:古今异义,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常用为主办国或主办方。 行李:古今

14、异义,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共:同“供”,供给。 乏困:形作名,缺少的东西。“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舍郑,反有益于秦。如果说上一层是分析危害动摇秦伯的话,这一层则是以利益引诱秦伯。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译句: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 、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 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版。朝、夕:名作状,在早上,在晚上。而:连词,表转折。“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

15、知也”:纵观历史,历数晋国言而无信、忘恩负义、用事 实离间秦晋的关系。9、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译句:现在它已使郑国成为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 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他们 所企求的土地呢?东:名作状,向东面。 封: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意动) 肆:延伸,扩张。 阙:使动用法,使受损。焉:疑问代词,哪里。8、夫晋,何厌之有?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译句: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10、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利:有利于。图:考虑。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译句: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 11、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之,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