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前宝典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2247772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考前宝典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语文考前宝典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语文考前宝典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语文考前宝典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语文考前宝典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考前宝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考前宝典(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年磨一剑剑,霜刃今朝看考试试口诀诀通览览全试试卷,填准号和名。 审题审题 要仔细细,规规范答题题清。 低档中档题题,半分也要争。 熟题细题细 心做,难题难题 敢碰硬。 遇到拦拦路虎,不妨绕绕道行。 稳稳中求速度,高考我必胜胜。第一部分(必做题): 一、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注 重整体阅读。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 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 内容。最后在找到全文说明对象(议 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二】:选择题的解答 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 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 词的指代。 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 别代

2、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 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 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 ,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 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 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 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 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 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颠倒因果:“因”与“果”错位;或“条件”与“ 结果”错位。 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 说成有因果关系。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

3、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 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 (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 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 “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 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有的 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4)记 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 层意思。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高考选文标准是:文 不甚深,言不甚俗。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 把握后再做其余二道题。然后带着“何人?” “何时何地做何事?” “结果怎样?” “为什么 ?”等

4、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以“事件”为 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注意文段 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 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 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 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 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 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 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 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 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 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 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信息筛选题】 答题

5、技巧:看清题目 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 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 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 的话可考虑。 【 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 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 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 ,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强加因 果等。 【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 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 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题】 (1)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利 用以下方法断句: 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 、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 若

6、”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 、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 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 前找主语,之后找宾语。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 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 、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 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 和宾语(句尾)来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 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 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 性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 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

7、般可断句,如“是 故、于是、是以、向使”等。(2)文言文翻译题: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 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 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 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 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 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 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 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 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 前后通顺。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 实,忠实于原文。 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 语的解释。(“信“) 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 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 语中常

8、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 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再将这些字连成 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 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 完整通顺。 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 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附录:高考文言阅读高频词语归类整理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 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表提升的 :擢、拔、陟、升、迁 表调动的:调、徙 、转、改、放、出、出官 表降职的: 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表罢 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jun 表辞去的:辞、致政

9、、告退、退、归故里 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 权,行,假,署(代理) 3、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 状元、解元、乡试 4、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 傅 5、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6、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7、表主管的:知、典、主 8、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 溉、涝、旱、堰、 9、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 、稼穑、耕耘、稔、熟、刈、籴d、粜tio、 廪、10、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11、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 冠、冕、巾、免冠、带 12、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13、表揭发的:劾、讦、揭、擿 t

10、14、表诬陷的:中、谮、诬 15、表朝见的:朝、觐 16、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 京畿 17、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 登基、用事、御、诏、召、诰、(驾)幸 、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18、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 、尤、折 19、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 刖、族、杖、流、赭衣、械 20、表监狱的:囹圄、狱 21、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 、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22、表囚犯或战俘的:南冠、楚囚 附录: 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 课(督促劝说 ) 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逸(马脱 了缰绳、放纵) 禁(皇帝

11、居住的地方) 对( 回答或对话) 如(到、往) 掾(古代属官的 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 僭(超越本 分、虚假不真实) 容(宽容、或许、许可) 贷(借出借入,宽容) 狱(官司、案件、监牢 ) 白(告诉)与(赞扬) 多(赞扬) 遽( 急速、就、恐惧) 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 ) 给(食用丰足) 按(追究、考察、调查) 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典(主持) 令(美好) 差(病好了) 执(捉拿) 延(延请) 省(减免) 谢(道歉、推辞、告诉) 第(次第、 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赧(因 羞愧而脸红) 竟(结束、完) 坐(因 而犯罪、因为) 甫(才) 寻(不

12、久) 造(造访) 过(拜访、责 备) 弑(子杀父、臣杀君) 用(财用 、因为)(二)古代诗歌阅读 怎样读懂一首诗 第一步,把全诗默读两遍,先有个总体印象 。 第二步,找出诗中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 (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 写了什么。 第三步,找出诗中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或形 容词(如惜、哀、悲、痛、怒、愤、怨、叹 、笑、喜、乐等),弄清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 第四步,看看标题有什么提示,然后作一个 总体思考。例如:【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 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描写了(意 象、形象),写出了(意象、形象)的(某某 )特点,表现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 (某某)

13、作用。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 【语言特点】含蓄、幽默、风趣、直露、 平实、典雅、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 联想、虚实相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 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迷恋、赞叹、忧愁、惆怅、 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 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意境(氛围)】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14、意 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 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 基础上,抓关键点: 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 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三)名句名篇默写答题技巧: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 禁潦草,要象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 弄。严禁空白! 第二部分(选考题) 怎样读懂文学类文章: 边读边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 ,划出文中表明文章结构的词、句。议论性 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 划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 第二遍阅读时可以只看这些划了的词句,寻 找答题的区

15、位,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位置 ,根据分值和字数限制来组织答案。第三遍 主要是核对答案是否符合主旨和题旨。 总体建议: 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 意思。 先做选择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 ,不提倡自作聪明,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目 前推断至少有一道题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 案的,而且往往是第一题,一分不能丢。 实在要概括的题目也请注意分析题干及 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找到原文中出处,前 后兼顾,整体把握。 字迹工整,写满为止。附录:小说独特答题模式 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 )+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 2评价人

16、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 )+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 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 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 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 )XX的精神(社会现象) 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 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 ) 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 语言特色 7人物形象的塑造: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附录:小说的叙事手法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 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 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 构更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