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件(第八章)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2237718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4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课件(第八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理课件(第八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理课件(第八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理课件(第八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理课件(第八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课件(第八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课件(第八章)(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 国土整治 第二节 区域发展战略 中国地理电子教案教学重点第八章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关键词 了解国土整治的概念、政策和区划的原则、方法。 明确重点国土整治区。 了解中国国土整治方案。 通过案例分析,掌握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国土整治 (territorial management) 区域发展战略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T形结构战略 (“T” strategy) TY结构战略 (“TY” strategy) TYIs战略 (“TYIs” strategy)内容结构第一节 国 土 整 治第二节 区 域 发展 战 略

2、国土整治重点区案例(市-县-区)国土整治区划国土整治政策理 论 基 础总体发展战略第八章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 国土整治 一、国土整治基本理论 第八章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国土整治是为全国或国内某个具有经济联系的广大区域拟定开 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规划,提出实施此规划的措施和步骤,制定 相应的政策,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国土管理的工作,其任务是结合 广大区域的经济建设进行组织管理。 图8-1 区域规划结构的基本框架 二、建立协同的区域规划结构 第八章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我国正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全面推进,经济结构必然是由不同层次 适用技术组成的混合型结构。因此不能要求同步发展,

3、只能要求总体协同 发展,以便国土整治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分近、中、远期三阶段 协同发展。例如,农业区的国土整治方针可以概括为:近期着重调整养殖业,根 据市场变化发展各种养殖、开辟资金来源,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中期 依据区域气候水热结构和土地结构确定农业商品生产专门化方向,发展农 工商产销一条龙的专门产业,逐步治理环境,使经济开发与自然保护相结 合。远期着重采取措施治理恢复环境,河流上游陡坡封山育林恢复植被, 缓坡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发展畜牧和养殖业,平地兴修水利提高作物产量 、并因地制宜发展畜牧和养殖业。三、国土整治政策 拟定区域规划之后,要规定相应政策(农业政策、城市发展政策、土地 政

4、策、环保政策等),使目前不尽合理的经济结构向合理经济结构转变。 四、国土整治区划原则和方法 第八章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国土整治区划是国土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综合分区。作为一 种规划行动管理区,必须密切结合中央战略布署来进行此项工作。我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有关地区经济发展计划部分,明确 把全国分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即边远地区)三类,并 要求“积极利用沿海现有经济基础,充分发挥它们的特点,带动内地经 济进一步发展。”这可作为划分一级国土整治区的主要根据。 (1)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结构的相对一致性,即相似性。(2)社会经济条件的相似性和联系的密切性,可以是一

5、个经济功能 区,也可以是一个枢纽吸引区,或者同时两者兼有。(3)开发、利用、治理和改造途径的相似性。(4)地域完整性。因为国土整治分区具有管理区性质,因此必须充 分考虑行政区划作为分区的基础。划分的国土整治区必须具有下列特征第八章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1)从国土整治开发顺序和关系出发,根据中央关于开发建设我国 的战略部署,加强各区的区际联系,发展大规模商品生产,首先把全国 分为3个一级区,称为地区(或带)。(2)每个地区(带)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的相似性,对外交通和 商品贸易关系分为一系列二级区,称为国土基本整治区。(3)一、二级的划分以省级行政区划为基础。只有甘肃省例外,分 为两部。

6、(4)为全国国土整治总体规划服务的国土整治区划分到一、二级区 。为了补充只划分一、二级区的不足 ,还必须进行区域性的国土整治选 片工作。国土整治区划分级系统及其相应划分根据(1)经济发达区(或带)。(2)环境失调或利用不当而急需治理,或因开发不够而生产潜力大 的农业区。(3)重点流域开发区。(4)矿产资源开发区。分出四类重点整治区五、国土整治区划方案第八章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首先把全国自东向西分为沿海、内地和边远3个一级区。其下各划分若干二 级区。区划方案见图82和图83。对国土基本整治区(二级区)必须分区研究 其决定生产力布局的4个主要自然结构:气候水热结构、土地结构、水资源结构 和矿

7、产资源结构。而后分析其能源基地、区内经济发达带及中心城市、港口和 交通状况、合理开发利用措施、环境和自然保护,并据此决定该区的基础结构 方向和经济结构发展方向。图8-3 中国国土整治区划方案 图8-2 中国国土整治区划方案(据陈传康)六、国土整治重点区第八章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每个国土基本整治区内部都存在经济发达带(区), 对经济发达带进行整治既可加快发展速度,又能避免环境破坏和污染。 针对流域内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和水利资源进行 全面评价、结合防洪、灌溉等方面制定阶段性和梯级性开发规划方案。 依据流域内的农业和矿产资源、经济开发现状,拟订该流域的工农业、 交通和居民点的发展规划方案。1

8、.经济发达带(区)我国自然环境的地 域差异显著,因此这类地区分布比较广泛,且目前大多处于环境破坏和 恶化阶段,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其整治也可分三个阶段进行。3.重点流域开发区4.矿产资源开发区2.环境失调或利用不当或开发潜力大的农业区七、国土整治重点区的选片第八章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开发区半开发区 开发不够区沿海地带 京津唐 陇海线东段 海南岛长江三角洲 闽粤沿海黄金地带红水河流域水电资源区辽南区 黄淮海平原 湘中黄金三角区 松嫩平原 黄土高原内陆地区 江汉平原四川盆地 长江三峡关中平原晋陕内蒙古煤炭基地 三江平原两淮煤炭基地 边远地区天山南北麓绿洲带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开发区 柴达木盆地银

9、川平原 表8-1 国土重点整治区的选片地区第二节 区域发展战略一、理论基础 第八章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全息发展战略就是从提高人的价值观出发,针对具体区域的资源优 势,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技术结构,使贸易结构从内向型转变为外向型 ,最终建立结构合理的、令人满意的协同关系。 图8-4 全息发展战略的内涵关系 二、总体发展战略 第八章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是在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工业普查、三 产普查、环境保护、旅游开发研究等均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开展 的。一般而论,中小城市可采用三步调查法,即先在短期考察基 础上,提出战略目标及相应对策。然后开展基础研究和子战略研 究。最后进行

10、全息发展战略研究。大城市则宜采用总战略与子战 略同时并行,互相交流配合的平行调查法。 已有的各种生产力布局理论,如梯度论、多极化论、生长极论 、点轴开发论等,都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而提出来的。梯度 论反映了最高级尺度,即全国经济的不平衡性。多极化论和生长极 论反映了局部不平衡性。点轴开发论则是梯度和反梯度结合的产物 。第八章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以东部沿海地带和东西横贯的长江沿岸相结合的T形 结构为主轴线,以联结重点资源开发区的主要铁路沿线为 二级轴线,构成我国国土开发和建设布局的基本框架。 TY结构是指,在T结构基础上增加陇海兰新北 疆铁路和兰青青藏铁路形成的Y形。前者东起连云港 ,

11、西至阿拉山口连结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是新亚欧大陆 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自兰州分叉,最终延伸至拉萨 。Y结构显然有助于促进西北乃至西藏的发展。 TY结构外,实际上还存在许多直接出海的I形结构 ,如东北各地经大连出海,内蒙古和晋北经秦皇岛出海 ,山西、北京和河北经天津出海,山东经青岛出海,江 西经福州和厦门出海,广西和贵州经湛江出海,云南经 南宁至防城和北海出海等。所有这些直接出海的I形结构 ,与TY两个主要结构相结合,就成为我国生产力布局的 TY多I战略,或称TYIs战略。T形 结构战略TY形 结构战略TYIs 战略第八章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实施TYIs战略,必须加速下列建设1合理布置海港

12、建设2加速长江黄金水道开发3以陇海线东段的淮海经济区为第二产业重点投资带4加强各I字形结构出海港口的扩建和腹地建设,以及交通联系三、典型案例研究连云港市四、一般案例研究1北京顺义区2湖南南县五、子战略研究案例玄武山金厢滩海滨区旅游发展战略 主题:家乡所在省区发展战略 方法:收集资料提出战略构想 能力训练:分析和想像力 要求: 完成1份设计报告教学活动建议相关网站中国国土资源经济信息网 htt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http:/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http:/ 国家中西部网 http:/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http:/ 可持续发展网站导航 http:/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思 考 题 理解中国TYIs战赂的主要依据和功能。end第八章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 上篇结束,请看下篇回主目录上一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