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228779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三年五年P.393-P.397)1、表达方式:抒情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乐景写哀托物言志、借物寓意、借古讽今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写景角度(高低远近上下)色香味形神、虚实结合、白描、细节记叙:赋议论 2、修辞手法(即“修辞格”):比喻、借代、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对仗、用典、设问、反 问、反语、互文、反复、炼字、倒装等 3、表达技巧(写作技巧): 一般手法:渲染、烘托(衬托、映衬、反衬)、对比、化用、象征、联想、想象、起兴、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篇章结构:层层深入、首尾呼应、总分、

2、详略、巧妙过渡、伏笔照 应、铺垫、先写景后抒情、先咏古后议论抒情、起承转合 动静结合:人闲闲桂花落,夜静春 山空。月出惊山鸟鸟,时鸣时鸣 春涧涧 中(画面生动动、活泼泼,有情趣; 景色富有生气) 以动写静:微雨过,小荷翻。榴 花开欲燃。(富于动态,程度加 深) 以静写动:遥看瀑布挂前川(突 出特点,加深印象) 以动衬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 更幽。(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高低俯仰远近、色香味形神、 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一起,构成动人的意境,颇 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 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

3、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其一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B观察角度的变化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 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 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 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 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 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在景物的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答:本诗描写景物的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从近到远(

4、步骤 一)。从碧蓝的天空写到枯黄的落叶,从近处的水波写到苍茫的 远山,连天的芳草,(步骤二)突出了秋景的鲜明色彩,从大处 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离情。(步骤三)虚实结合 “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b、已逝之景之境。 c、设想的未来之境。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与实的关系:“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互相渗透 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 ,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 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 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 烈的对比,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 而突出中心。 如欧阳修的

5、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 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 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 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阕虚写。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 念“行人”的愁苦之像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从而突出中心。 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 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 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 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白描 :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 层层渲染,更不用曲

6、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 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 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 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如: 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 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细节描写细节,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 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诗中袒露襟怀,

7、 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景抒情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 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从某种意义 上说,诗人处于相对客观、超然的地位,只有品味、挖 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 背后所蕴涵的情思。“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 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撷取“孤帆远影尽”“长 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 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

8、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诗中没 有一字说惜别、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又有不尽,随水 长流。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 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等。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 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 、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 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 色的景物描写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染上了 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花春鸟,本来是 令人欢

9、娱,让人喜悦的景物,但对于沉浸在悲痛之 中的诗人来说,却是见之溅泪,闻之惊心,忧国思 家之情表现得形象而深沉。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情景相生、情因 景生、触景生情、以景衬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 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 乐景:色彩亮丽,生机盎然之景(花红柳绿、 鸟鸣、日出等) 哀景:色彩暗淡,萧索悲凉之景(日落,花落 ,落木,秋风、残阳、猿啼等)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 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乐景) 如:风急天

10、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 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哀景)以乐景写哀情 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以哀景写乐情 如: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去长途。作用: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先以“落花”这一哀景衬托诗人因孤独而产生的哀愁,再 以“燕双飞”这一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愁,看到燕子 成双成对自由自在地飞翔,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孤独相 思之苦油然而生。 “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 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

11、行役”的 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 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 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 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 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来 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此“物”非“景”,是“咏 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 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 操、爱好

12、、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 专指热爱、憎恶、激愤、赞美、欢快、欣喜 、悲伤、沉重、哀怨、忧愁、恬淡自适、孤 独寂寞等感情。 (“景”一般指凄凉、萧索、悲壮、沉闷、冷 清、幽寂、幽静、开阔、清新、明丽等环境 特点。) 小松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v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 的手法。诗以“小松”喻 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 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 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 出身低微而终成大业的 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 世取人的浅陋目光。2、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用典、夸张、排比、对比、互文、双关、设问、反问、炼字、倒装 比喻:最常见的手法,以物喻情。在

13、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形象 ,强化特定的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则能以生动形象强化表情 达意,从而深化诗词的主题。 宋代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以不可胜数之物喻闲愁,极写无限的愁怀恨绪。 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姑 舅。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 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 赏识的心态。 张籍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 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借歌艺了得的歌女一定会受到人们 的喜爱这件事,肯定朱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比喻是

14、修辞格,象征是写作手法,如果通篇贯穿着某种意象才是象 征。 炼字,注重一字传神,情真意烈。炼字这种特殊的修 辞很多情况下属于活用、比拟等。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 不仅突出了山花火红的颜色,而且赋予了一种动态美。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巳早梅 说明梅花之少,暗中突出一个“早”字,照应题目。 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楼 “老”是使动用法,突出了阵阵秋风中梧桐因绿叶凋零萧索的样子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动词“破”与“弄”用得极其生动细致,把云、月、花、影四个意象 连接起来,使景物人格化,富有生命感。“破”描写明月冲破云 层,“弄”则写出月光洒在花上

15、,花儿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 羞柔美的倩影,花的美好形象呼之欲出。另外以动衬静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倒装,又称“倒文”,与文言文的倒装不同,文言的倒 装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诗词却无定律。诗词中的倒装 主要是为了照顾平仄或押韵,又是是为了照顾对仗。 诵读古诗词时,如遇到按字面语序讲不通时,就应考 虑是否倒装,再清理出正常语序加以理解。v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v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三秦辅城阙,望五津烽烟。v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西风帘卷古诗词中还常用夸张、用典、对 比、借代、互文(如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 “主人下马客在船”)、双关、比拟等 用法

16、,特点、作用类似于一般文章中 运用的辞格,不再赘述。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三年五年P.385)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 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 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答: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步骤一)写大雁有意为 诗人带走愁心,(步骤二)更好地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并与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步骤三) 答: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了岳阳楼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