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井设计要点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2228500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平井设计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水平井设计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水平井设计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水平井设计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水平井设计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平井设计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平井设计要点(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平井进展概述一、水平井应用范围 底水油藏、带气顶的底水油藏、底水气藏类型 方面,几乎达到全面应用。最重要是控制水、 气锥条件下,达到高速开采。 稠油油藏,除水平井蒸汽吞吐、蒸汽驱外,是 重大的发展 薄油层水平井开采发展很快,主要原因L/H比 值大,水平井开采单井产量提高幅度大 老油油田剩余油挖潜 气藏二、国内水平井进展 水平井与本区的直井相比,产量为直井产量的3 -5 倍,甚至更高,而钻井投资与直井相比,井 深5000m以上为1.3倍左右;井深3000m为2倍左右 ;井深1500m为2.5倍左右。07年中国石油水平井 达700口,08年计划钻井1000口以上. 塔里木哈得油田水平井注水表明,

2、当水平段长 度为油层厚度100倍时,水平井的吸水能力是直 井的10倍。 水平井注水、采油可以提高水驱采收率5-10%。三、水平井设计要点1、油藏类型筛选巨厚、多油层也可采用非常规作法,分层、 分段水平井开发决定于经济1、油藏类型筛选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不过 关;也可考虑流动系数;2、油层适应性研究 油层连续性:宽度、薄中厚 油层物性:高低孔、渗,对特低要充分论证 油层中夹层分布,对水平段钻迂油层的影响 裂缝发育、分布,与基质的关系 层内纵向物性分布 开发层系中,单层分布形式 开发层系中,流体性质分布3、水平井井距优化井距论证要与油层研究、储量丰度综合确定 用替换比方法计算一口水平井所能替代直井数

3、 以数值模拟方法4、水平井参数优化水平井参数对影响因素的研究 水平段长度:对采油指数、生产压差、无水期 ,含水上升速度等的影响,与油层分布、控制 储量、渗透率比值等关系 水平段位置,特别是对有气顶、底水的气藏; 有底油和油环的气藏 类别,包括大斜度井、多台阶井、多底井等适 应性5、水平井注采优化 根据开发方案论证的开发方式为依据 水平井吸水能力 直井、水平井注采井数比论证6、水平井井网优化 依据水平井参数优化结果、油层适应性及直井、水平 井注采井数比论证结果 油藏形状 对不同的井网包括直井井网、水平井井网和二者联合 井网,为数模和经济评价作准备 为数模和经济评价应按开发方案要求进行6、水平井井

4、网优化6、水平井井网优化7、实施技术要求 制定允许误差(重点深度)、入靶标准 打开油层时的泥浆要求(把握性不大时可考虑 油基泥浆) 射孔方法(把握性不大时可考虑割缝套管、与 泥浆要求协调一致) 钻井过程中各段取资料要求8、水平井单井设计(1)已完钻井单井地质模型和连井剖面资料作 为单井设计的地质基础 单井地质模型应将0.2m夹层划出 连井剖面井距应在1500-2000m 分析研究各类夹层分布规律 分析研究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特点8、水平井单井设计(2)在连井剖面上设计水平井水平段轨迹 确定水平段A点在油层纵向上的位置(根据设 计原则可为顶部、中部或某部位)及距油层顶 的距离 水平段轨迹钻迂储层参

5、数预测,包括孔隙度、 渗透率及钻迂夹层百分数 A、B点三维坐标 8、水平井单井设计(3)油层顶部构造及上部标准层垂深 根据地层对比成果绘制上部标准层和油 层顶部构造图,上部标准层应不少于两 个 根据构造图确定设计井位各标准层及油 层顶部构造垂深四、水平井实施要点第一步钻导眼井修改、完善水平井单井设计 在设计井位(地面)钻导眼井,进行岩屑及电 测录取全套资料 建立单井地质模型和修改上部标准层和油层顶 部构造图 根据导眼井新资料修改水平井单井设计数据第二步进入A点前的跟踪调整,校各标准层 进入造斜段后应加密岩屑录井取样密度(每米 一包)与电测资料校对各标准层、油层顶部深 度,提出油层顶部距A点的垂

6、深 进入油层后利用LWD或地质导向技术及岩屑录 井样品岩性等资料,根据油层顶部距A点的垂 深跟踪入靶 利用LWD或地质导向技术跟踪调整入靶前的X 、Y坐标第三步A-B点的跟踪调整 根据A点入靶情况,修正A-B段轨迹坐标 按修正后A-B段轨迹坐标跟踪入靶 若钻迂非储层(夹层、水层)应研究调 整意见五、水平调整井设计要点1、老油油田水平井剩余油挖潜 剩余油分布研究 水平井參数优化 水平井调整前后数值模拟研究,确定增 产量,进行经济评价 钻导眼井录取资料,修改水平井设计 应用地质导向技术跟踪调整确保钻迂目 的层2、水平井剩余油挖潜油藏工程研究 剩余油相对富集区要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富集 区油层厚度与水平段长度比大于10,随比值增 加20、30、50、100增产幅度加大 剩余油相对富集区长度应大于两倍水平段长度 水平段应避开钻迂各类夹层,应钻在孔隙度、 渗透率相对较高的部位3、剩余油相对富集区 断层遮挡注采不完善 微构造脊部 河道边部 正韵律顶部 不同沉积时间单元砂体界面 水淹较差的复合韵律 底水油藏的腰部 薄互层组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