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式结构的变化规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217991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款式结构的变化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款式结构的变化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款式结构的变化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款式结构的变化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款式结构的变化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款式结构的变化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款式结构的变化规律(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款式结构的变化规律主讲人:聂小芝一、教学目的v为了便于灵活使用原型v掌握原型在服装主要部位中的变化规律二、教学重点v腰围线的对位设计规律v袖窿深点的横纵变化规律v前后侧缝差的处理v袖山深的变化规律三、教学难点v腰围线的对位设计规律v前后侧缝差的处理四、教学过程原型在服装结构中的变化 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六 点:v腰围线的对位设计规律v前后侧缝差的处理v袖窿深点的横纵变化规 律v领口变化规律v肩部造型规律v袖山深的变化规律文化式原型v前、后腰围线 不在同一水平 线上.v前片设有一定 胸凸量一、腰围线的对位设计规律v对位原因:女性体型有胸部平凸之分,服装造型有 松紧之别,因此要求款式结构图

2、的前、后腰节长度 不同。v对位目的:确保各种服装在腰围线上的结构平衡 。v对位方式: 1、腰围线对齐 2、前腰围线降低3、后腰围线为基准1、腰围线对齐v将前后衣身原型 的腰围线对齐, 保持正常体腰节 的标准长度。v前腰节长于后腰 节0.5cm,前侧 缝长于后侧缝1/2 前领宽。v适用服装:紧体 式、合体式、半 松式。2、前腰围线降低v以后腰围线为基 准,将前腰围线 降低11.5cm。v这时前腰节变短 ,腋下省量减少 了11.5cm,v适合服装:平胸 体的紧体、合体 式服装,或者正 常体的半松体、 松体式。3、后腰围线提高v将后腰围线升 高12cm。v这时后腰节加 长,腋下省相 对变小。v适合服

3、装:轻 度驼背体、肩 胛骨高体和中 老年体型二、前后侧缝差的处理v处理原因:因为腰围线不呈直线形,所以在原型应 用时不论哪种腰围对位方式,都会出现前侧缝比后 侧缝长的现象。即使在前后袖窿深点做纵向变化之 后,仍然存在如何解决侧缝差数问题。v解决方法:1、收腋下省2、转移胸省3、袖窿开深与底摆起翘4、减少前袖窿的长度1、收腋下省v用调整尺寸法将前后侧缝差通过收腋下省的方式使侧缝等长,这是最简便最直接的方法。2、转移胸省v将原型转换出某一具体的省缝或将胸省转移到分割线中,转换后自然会使侧缝等长3、袖窿开深与底摆起翘v将侧缝差分散,采用袖窿开深与底摆起翘两者结合的方式,使前后侧缝等长。4、减少前袖窿

4、的长度v先使前后袖窿深 点平齐,为了减 少前袖窿的长度 ,在前肩端点下 移1cm。v这是利用开深袖 窿的方法把前后 侧缝的差值去掉 了,而没有运用到 服装结构中,因此 比较适合宽松式 服装的结构设计.三、袖窿深点的横纵变化规律v1、袖窿深点的横向变化袖窿深点横向是变化胸围大小。一般是四开身结构,每 片可按1/4两次加放量分配,或者前后片互借12cm。加袖 窿深点横向的量实际上是加宽了袖窿宽,这还不全面,还必 须加宽胸宽与背宽,一般用前后袖窿线调整的尺寸,才能保 持整体结构的平衡。v2、袖窿深点的纵向变化袖窿深点的纵向是变化袖窿的深线。由于变浅是有限的 ,所以重点讨论加深量,一般以后袖窿深为准。

5、可以通过袖 窿深点横向和纵向的比例确定,即上衣的横向比纵向为1: 0.8;大衣的横向比纵向为1:1.2。因袖窿纵向变化比较灵活 ,上述比例仅作为参考。前袖窿深点纵向要比后袖窿深点纵 向多加深02cm,应根据适体程度选取。1、袖窿深点的横向变化v增加袖窿深点横向的量加大胸围加宽袖窿宽加宽背、胸宽2、袖窿深点的纵向变化v纵向变浅:袖窿纵向变浅是有限。v纵向变深:前袖窿深的变化以后袖窿深为准 (多加深02cm) 。上衣;AC/CB=1/0.8大衣:AC/CB=1/1.2四、领口变化规律v领口开宽开深的依据:原型中的领宽、领深,以及 各个结构点所构成的领口曲线,是符合人体颈根部 的基本结构。在绘制各种

6、领型结构图时,应以领口 曲线为基准,以领型立体效果为依据,来决定领口 的开宽量及开深量,再绘制出领口曲线。v领口开宽开深的方法:1. 领口开宽:以原型侧颈点为参考点,一般采用前 后开宽量相同的方法。2. 领口开深:后领深比较稳定,一般领型多为0.5 2.5cm;前领深变化大,应根据具体领型确定。领口变化规律实例领口变化规律实例五、肩部造型规律调整前后小肩:v1、后衣片收肩背省、后领省(或移于后领省,或移于肩背的分割线中)v2、在后衣片的肩端点去掉11.5cm(肩背省份)v3、若夸张肩部,可在前衣片的肩端点放出肩背省份,再继续放出需另加宽的量。v4、前后肩互调,采取前加后收的或前加量大于后加量的

7、方法。确定肩点的位置:v可在原型的基础上使肩端点上提或下移,改变落肩尺寸。一般除了针织衫适当下移外,多数以肩端点升高为主。v升高量与垫肩厚度和肩部造型有关。通常款式后肩端点上提12cm,前肩端点上提高0.51.5cm。v肩端点与侧颈点的位置确定后要重新画顺肩线。肩线有直线和前凸后凹形两种。方法一v后衣片收肩背省、(或移于后领省,或移于肩背的分割线中)方法二v在后衣片的肩端点去掉11.5cm(肩背省份)方法三v前多加后少加 : 若夸张肩部,可在前衣片的肩端点放出肩背省份,再继续放出需另加宽的量。方法四v前后肩互调,采取前加后收或前加量大于后加量的方法。六、袖山深的变化规律v袖山深是制约袖型 的关

8、键。常用的袖 山深有高、中、低 三种类型.v高袖山构成挺拔圆 润的袖型.v中袖山构成半宽松 袖型.v低袖山构成宽松袖 型。袖山深的变化规律v我们可以用前后袖 窿深平均值的不同 比例确定袖山深尺 寸.v高袖山为平均袖窿 深的8/108.5/10v中袖山为平均袖窿 深的6/107.5/10v低袖山为平均袖窿 深的3/105.5/10综合运用圆领女短袖衬衣v领口的设计v肩部的设计v侧缝差的处理v腰围线的对位设 计袖山的设计 圆领的设计本小节总结v款式的变化规律是以主要部位 变化规律为基础,是在原型(看 作人体)基础上进行的,是以人 体为本。v各国原型裁剪法基本上都遵循 了上述的应用方法,结构图显示 了人体与服装的关系。v同学们要熟练灵活地掌握服装 原型在服装结构中的变化规律 还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