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专题: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217041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专题: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1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7专题: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1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7专题: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1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7专题: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1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7专题: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1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专题: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专题: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v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2 日披露,英国文化部负责奥运事 务的国务大臣特莎乔韦尔承认 ,如果当初政府知道经济即将陷 入衰退,英国就不会申办2012 年奥运会了。 v欧洲经济衰退有可能成为2009年中 国外需最大危险。欧洲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个百 分点,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增长 率(以量计算)就会下降5-7 个百分点!人民币对欧元每升值10%,中 国对欧元区的出口量增长率下 降3个百分点v8月至9 月份欧元对美元分别贬值 5%与4%。v我国9月新增外汇储备量明显低于 当期的外汇占款量。 v-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欧元大幅 贬值导致外汇储备缩水 部分与衍生品有关的金融危机案例:金融危

2、机发发生时间时间设计设计 的衍生品市 场场后果美国金融危机2008年9月次级债级债 市场场华华尔街金融机构或倒 闭闭好被监监管,全球掀 起球市风风暴,抵制做 空。中国金融衍生品 何去何从?亚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2月-1998年年底外汇远汇远 期市场场 股指期货货市场场 股指期权权市场场东东南亚亚各国和地区爆 发货币发货币 危机,成为为史 上规规模最大、时间时间 最 长长、影响最广的金融 危机欧洲货币货币 体系危机1992年9月-1993年8月外汇远汇远 期市场场英国英镑镑、意大利拉 被迫退出欧洲货币货币 体 系v美国金融体制被认作是一种模式,我们正竭 尽全力模仿它。但金融风暴的爆发,让我们

3、认识到,下次设计金融体制时,将更多的动 用我们的思维关于中国当前经济状况及政策:v1、胡锦涛在G20峰会上提出四大举措改革国 际金融体系 v本次G20峰会,“两个话题(指应对国际金融 危机、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一个治标,一个 治本。” v2、中国政府9日宣布对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 整,由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积极 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v3、亚欧首脑会议关于国际金融形势的声明提 出了解决金融危机的三大信号:即各国应力 保自身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稳定、处理好金 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全面改革国际货币 与金融体系。 v4、经济学家们认为,此次危机导致的经济低 迷却有可能持续

4、更长时间,给世界造成新的 问题。v 5、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扩大内需已成经济 工作重点 v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我国的出口形势已经非常 严峻,确实有可能通过人民币贬值刺激出口 ,明年人民币汇率或将贬值10。v当前国际金融形势错综复杂,过多地依赖货 币政策的调整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三大间接的 负面影响 v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金融体系没有开 放太大v2008年由美国引起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的 资本体系还不是一个开放的体系v-落后的体系保护了我们,但不能就此庆幸 ,应加紧金融体系的改革,不能再做国际金 融体系被动的风险接受者v短期内,采取断然措施,维护自身经济稳定 与增长,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加强金融机

5、构 的风险排查,完善资本市场机制和金融监管 体制,是减少危机对中国负面影响的根本途 径。v长期内,利用目前的战略机遇,推进国际货 币体系改革,重新评估美元的国际地位,建 立美元的国际责任;鼓励使用欧元和人民币 国际化进程;简历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建设 ,成为中国当然的战略选择中国金融改革的历程v自1978年开始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中国已经 初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 融体制。金融改革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v(一)1978年-1984年的准备与起步阶段 1984年前,中国没有银行,没有金融机构,当 时中国只有一家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 民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又对企业单位和

6、居民个人办理存、贷款等业务 。 1978年-1984年,金融体系结构进行了制度 调整。最主要的表现在实行金融结构多元化 和建立二级银行制度的框架。 1、从金融结构一元化转向多元化,恢复和设 立了多元银行机构。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 行、中国建设银行相继于1979年恢复成立或 独立运营。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 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同时决定成 立中国工商银行,办理有关商业银行业务 。 中国工商银行于1984年1月1日正式成立。2、从单一银行体制转向二级银行体制,在制 度安排上实行了信贷与发行分开。在工商银行 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摆脱了具体业务,不直 接经营商业银行业务,独立行使信贷

7、管理和货 币发行权,真正地开始发挥中央银行的职能。v(二)1986-1996年的转变和探索阶段金融基本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安排, 为市场金融建立了初步框架1、中央银行制度的巩固。1995年3月18日,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以法律的形式被确 定下来。 2、大力发展多元化金融机构组织。(1)恢复和创立了一批商业银行,如交通银行、中信 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2)发展了一批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 城市信用社、信托租赁机构等.(3)组建了一批保险公司,198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恢复国内保险业务,1988年开始,陆续设立了中国 平安

8、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等。(4)证券业迅速崛起,1987年新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 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1990年 11月上海证券交 易所成立;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5)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以及各种外资银行纷纷 设立并逐步得到规范,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金融市 场。3、金融管理制度向市场化迈出重要一步。 (1)1994年三大政策性银行先后建立,分别是国家 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将原有国有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相 分离,政策性银行的建立为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 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1995年,中国颁布的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 了商业银行实行“

9、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自求平衡”,并且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 事责任。四大国有专业银行逐步完成了改组成国有 独资商业银行的过程,专业银行商业化也进入了实 质性的实施阶段。4、中国外汇市场不断扩大与发展起来。 (1)1985年12月,深圳设立了第一个外汇调剂 中心,正式开办外汇调剂业务。1994年4月4 日中国外汇交易总中心在上海成立。(2)在汇率制度上,1994年1月实现汇率并轨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 理的浮动汇率制。1996年底实现了人民币经 常项目兑换。v这十年中国在向市场金融体系的转变过程中 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为迈向市场金融体 系奠定了基础。v(三)1

10、997年至今的深化和完善阶段从1997年开始,中国金融体系变革进入市场 金融体系框架的深化与完善阶段。1、1999年,中国先后组建了信达、东方、 华融、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来接收、管理、 处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最大限 度地保全资产,减少损失。到2006年底四大 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置已基本完成。2、完善分业监管体系,建立分业监管制度。 1992年10月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证券监 督委员会。1998年11月保监会成立,2004年 4月银监会成立。3、加快国有银行商业化的改革进程。股份制改革 提上日程。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 中国银行于2006年6月上市,中国工商银

11、行于2006 年10月上市。4、遵循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对汇率制度进行了 改革。2005年7月21日,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 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 汇率制。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 弹性的人民制度。5、扩大金融服务领域,启动消费信贷市场。现在 贷款买房买车已经极其普通。消费信贷的具体品种 有短期消费信贷、分期付款、抵押贷款和信用卡。中国金融改革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v(一)金融发展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城乡金融发展不协调和东、中、 西部发展不协调1、中国金融二元结构的特点非常突出,城乡 金融发展不协调呈加剧趋势。农村金融抑制 现象十分突出,县域金融体系萎缩甚至出

12、现 空洞化现象,很多地方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 金融机构;银行信贷资金投放不足,农村资 金大量外流;农村的金融功能弱化,金融产 品少。金融服务种类单调,基本只有基本的存贷业 务,中间业务和外汇业务种类很少;金融市 场基本上还没延伸到农村。2、东、西、中部金融发展不协调。金融机构 的设立主要是按行政区划,导致经济发达地 区和经济落后地区金融机构结构趋同,不可 避免地造成金融资源浪费;资金过于偏重东 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比例较小,增长 缓慢甚至有下降趋势,不利于西部大开发和 缩小地区差距。v(二)中国金融机构分业还是混业的问题中国的各个金融机构在经营上不允许交叉经营, 监管上也是由不同的部门来监管

13、不同的行业。这个 体制的好处在于规避风险的传递。 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是美国人发明的。1929年、 1933年经济大危机以后,股市的崩溃导致银行体系 的崩溃,从而导致经济衰退更加严重,美国把它的 银行业进行强制地分业,然后开始进行分业经营, 同时有分业的监管机构。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经济的趋势已经发生 了变化,混业变成了一个新的趋势,其原因在于现 代的金融技术的发展,使防范金融风险的这个可能 性变得越来越大了。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市场 逐渐对外开放,我们遇到的竞争,对外资来 说它是混业的,而我们是分业的,我们竞争 能力由于受着制度的束缚。于是分业还是混业,就变成一个重大的问 题

14、被提到日程上来。分业和混业的核心问题 是风险能不能得到控制。在中国现在的转轨 时期,金融的风险是比较大的,那么如何找 到一种合适的形式,既能满足金融发展的需 要,同时又能有效地控制风险,这是我们面 临的一个问题。 v(三)资本市场可开放问题随着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中国的金融 市场也逐步地对外开放,这时候人民币国际 化的问题就被提到议事日程。其中包括人民 币的汇率问题,包括资本市场可开放问题。v(四)利率的市场化问题除了进一步放松利率管制外,最重要的是 要形成一个利率市场化的机制。这里存在和 利率市场化相关的几个问题。中国的固定收益市场并不很发达,由于固 定收入市场不发达,长期的收益率曲线不出

15、 现,所以没法判定利率究竟是高了还是低了 ,因为所有的利率都是短期利率,没有长期 利率,那么固定收益率市场的发展,是个很 重要的问题,它是形成长期利率的一种基础 。再一个是衍生工具市场,衍生工具是 在对冲风险,是对预期的一个安排,我 们知道在利率形成中,预期是非常重要 的。只有这些市场的不断丰富化,不断健 康化,不断深化,利率机制才是健全的 ,才是富有弹性的,才能成为一个宏观 调控的工具。金融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v(一)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1、构建适度竞争的金融体系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强化 金融服务功能,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 营做好金融服务,通过下延

16、营业网点拓宽业务范围 ;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金融机构,允许 私有资本和外资参股,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到县域 设立机构;加快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进程。2、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以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为主,以商业性农业 保险公司为辅的组织体系,还可考虑引入外资保险 公司,增强农民防范风险的能力,还可以化解农村 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3、鼓励农村融资形式的创新借鉴小额信贷模式,探讨真正贴近“三农”的银行 信贷机制。如通过建立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等办法 ,解决农村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v(二)逐步实现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市场化1、国有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市场化,利率市场化 意味着银行按照每笔信贷的金额,发放对象,期限 等来确定借款人的筹资成本,要求银行有自主决定 使用借贷资源的权力;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要真正 发挥宏观经济“指示器”的作用,目前中央银行在 制定和执行利率政策时还应增强独立性和灵活性; 风险管理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没有建立完善 的利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和经验的引入机制,这必然会影响利率市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