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 主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210223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176 大小:8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哲学 主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中国古代哲学 主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中国古代哲学 主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中国古代哲学 主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中国古代哲学 主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哲学 主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哲学 主讲(1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元共存 殊途同归中国古代哲学论略一、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脉络 (一)从远古时代的阴阳、五行和八卦观念 开始,中国哲学走上了它的发展历程。(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哲学思想异常活跃,涌现出许多如孔子、 墨子、老子等重要思想家,形成儒、墨、道 、名、法、阴阳、兵、农家等学派。它们既 相互争论,又相互吸收,既互相渗透,又互 相补充,成为我国民族精神文化的不同基因 。(三)东汉以降,印度佛教传入,经过改造而成 为中国佛教,中国化佛教哲学包含了很多的哲学 思想传统。(四)宋明时期,理学亦称道学,主承儒家学说 ,吸取道、释家之思辨,形成了程(颢、颐)朱 (熹)理学和陆(九渊)王(阳明)心学

2、。(五)明清之际,以黄(宗羲)、王(夫之 )、顾(炎武)、方(以智)、颜(元)、 戴(震)等思想家们在承接哲学思想传统的 同时,以初步的民主意识和科学意识呼唤“启 蒙”,显露出走向近代哲学思维的些微光亮。 其中影响最大的四大思想资源是原始儒 家、原始道家、中国佛学、宋明理学。最终 由儒家和道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一、中国哲学的萌芽 (一)阴阳说 殷周时期有了原始的“阴阳”观念。这是古 人根据日光的向背和季节、气候等自然现象 的变化规律得出的一种直观的哲学观念。一 些思想家把阴阳看做是自然界两种基本的、 互相对立和此消彼长的物质力量,把阴阴阳 交替看做是宇宙变化的根本规律和普遍法则 。 老子认为“

3、万物负阴而抱阳”,认为万事万物都 是在阴阳消长中变化的。易传提出“一阴 一阳谓之道”,把阴阳的概念上升到了哲学的 高度。战国末期,以邹衍为首的阴阳五行家,把阴 阳和五行观念揉到一起,倡导阴阳五行说, 认为物质世界是由阴阳二气构成的。金木水 火土是构成百物的基本元素,阴阳五行家是 科学和巫术相混杂的学派。(二)五行说 所谓“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 尚书洪范中以金、木、水、火、土为构 成世界万物最基本的物质。古代思想家用上 述五种物质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既是多样 的,又是统一的。如西周史伯提出:“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 百物。”战国时出现了“五行相生相胜(克)” 的学说,这是中国古代最朴

4、素的唯物主义和 辩证法思想。五行相生的关系是:金生水,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生关系反映了古人对组成世界的五种 物质的生成关系的朴素直观的经验。金属熔 化后成了液体,所以金生水;树木获得水分 后才能生长,所以水生木;木能燃烧起火, 所以木生火,许多物质燃烧后留有灰烬,所 以火生土。金属矿物都在土里,所以土生金 。阴 阳 五 行 是 相 互 联 结 的 体 系 。 太 极 生 阴 阳 , 阴 阳 变 化 交 合 , 产 生 五 行 。 对 这 一 过 程 , 云 笈 七 签 卷 九 十 三 阴 阳 五 行 论 作 了 个 更 为 详 细 的 阐 述 。 该 文 的 作 者 这 样

5、 说 : 阴 阳 从 少 到 老 ( 易 学 中 将 阴 阳 分 为 太 阳 、 太 阴 , 少 阳 、 少 阴 。 ) 分 化 生 成 五 行 。少 阳 生 成 木 ,太 阳 生 成 火 , 少 阴 生 成 金 , 太 阴 生 成 水 。 参 合(土) 相 和 谐 , 成 为 夫 妇 。(三)八卦说周易古经以八卦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关 系。所谓八卦,指的是乾、坤、震、艮、坎 、离、兑、巽,它们有各自的卦形。构成这 些卦形的基本符号只有两种,这就是阳爻“一” ,和阴爻“-”,它们是构成易经一书卦形 符号体系的两个最基本的单位。古代思想家认为,八卦分别象征着自然界的 八种事物,另外,八卦还分别具有

6、一些特定 的象征意义和性质。易传就是以此为据 来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的。 如图所示,是八卦最常代表的事物。先天八卦次序图,也称伏羲八卦次序图“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周易系辞)“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邵雍 皇极经世)“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 ,坤八。”(邵雍皇极经世)“从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 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缺, 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此八卦之象也。 一、后天八卦图来历。后天八卦也称文王八卦。后天八卦图是根据周易说卦:“帝出 乎震,齐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

7、,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 言乎艮”,这其中各卦的方位而画的八卦图。二、先天与后天八卦图的方位区别。先天八卦图是乾坤定南北,离坎定东西;后天八卦图是离坎定南北 ,震兑定东西。三、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的体用区别。先天八卦图是体,后天八卦图是用。后天八卦图是五行顺时针流行 相生,是合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如:东木,西金,南火,北水。中国 的土壤分布颜色:东青色土,南红色土(云贵多红土),西白色土(多沙 漠),北黑色土。西方金位生水,我国的长江,黄河源头都来自西方,而 东流入海。乾坤屯蒙需讼师 | 比小畜兮履泰否 | 同人大有谦豫随 | 蛊临观兮噬嗑贲 | 剥复无妄大畜颐 | 大过坎离三十备 |

8、 咸恒遁兮及大壮 | 晋与明夷家人睽 | 蹇解损益夬姤萃 | 升困井革鼎震继 | 艮渐归妹豊旅巽 | 兑涣节兮中孚至 | 小过既济兼未济 | 是为下经三十四 | 三、原始儒家哲学(一)原始儒家哲学 原始儒家是指先秦时期的儒家学派,代 表人为孔子、孟子、荀子等,原始儒家的经 典有诗、书、礼、乐、 易、春秋。据说都是孔子校订过的教 学用书。他们自己的著作有论语、孟 子、荀子、大学、中庸。 原始儒学提出创造性的生命精神,强调“天道” 、“地道”、“人道”思想,重视“天”“地”“人”的三 才思想,通过“正德、利用、厚生”去“立德、 立功、立言”,在实际行动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和意义、完成人之生命。(二)

9、儒家的哲学思想 儒家思想是一种以“仁”为内在的思想核心 、以“礼”为外在的行为规范、以中庸为辩证的 思维方法、以“知、行、学、思”为其认识论的 一整套关于人生道德的哲学思想。 儒家的哲学不是从认识论、反映论的角 度去探索哲学,而是从精神境界、道德修养 、自我完善的角度去探讨哲学的真谛。儒家 哲学更侧重人生哲学,研究处世之道。1孔子哲学的思想核心是“仁”。其涵义有四。 一是“仁者,人也”,“仁”是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孔子不仅把“仁”作为外在的行为准则,而且把“仁”作 为内在的的德性修养。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对个人修养,他主张“君子无 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0、”(里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卫灵公)。教导学生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向“仁 ”的方向努力。二是“仁者,爱人,”“仁” 的具体含义是“爱人(一种博大的同情心 )”。它要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以及对 天地万物的悲悯情怀。孔子认为,凡是人, 天生都有仁性,都有恻隐之心。孔子之爱人,虽然根植于血缘亲情,但它并 不是到此为止,而是推而广之,把父母子女 之爱扩大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即“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就是 这个意思。诗曰:“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 中待母归”,就反映了中国人善待世间万物的 心境。儒家的理想就是把仁爱的精神从亲人推及所 有的人,即孟子后

11、来所阐发的人的“四端之心” 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博爱之心,这是由周代的“敬礼保德”向人的 自觉的伦理意识转移的关键一步,由此开启 了中国社会以人文教化为主的文化传统。 三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还是一种宽容“忠恕”的精神。“忠恕”包含了 修己和治人两个方面,修己是起点,治人是 终点。这是一种深刻的人本主义思想,孔子 明确提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雍也)。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颜渊)。这种思想贯穿于孔子思想学说的各个方面。 孔子曾对他的得意门生曾参说:“参也,吾道 一以贯之,汝知之乎?”曾子曰:“唯!”后来 其他的同学不明白孔子所指的是什么,

12、就问 曾子,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己矣。”钱穆先生对此解释曰:“尽己之心以待人谓之 忠,推己之心以及之所欲所恶为谓之恕,无 大悬殊也。忠恕之道即仁道,而言忠恕,则 较仁更使人易晓。因仁者乃至高之德,而忠 恕则是学者当下之功夫,人人可以尽力也。”四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孔子认为政治的最高境界是以“仁”治天下,象 尧舜一样“南面而己。”对于为政施治,他倡导 立足于对人的关心爱护,希望以教化的方式 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提出:“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其所谓“德”,就是“仁”的精神体现。他又提出“道(治理)千乘之国”的基本原则, 是“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13、时”(学 而)。他称赞管仲“如其仁,如其仁”,就是因为管仲 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不以兵 车”之力。他称颂“殷有三仁焉”,指的就是“微子去之, 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他们都强烈反对 殷纣王的暴政(微子)。子张问“仁”,孔 子更具体指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因为“恭 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阳货),五者的出发 点,都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关心和体谅上。2以礼为外在的行为规范 “礼”是孔子思想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 礼”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由来已久。孔子 曾经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 于殷礼,所

14、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 世可知也。”(为政) 还说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八佾)孔子认为,到了周代,“礼” 发展得最完备,因此,他最为崇奉的是周礼 。在孔子看来,“礼”是从天子到庶人,人人必 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孔子所谓的“礼”,包含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两 方面。其内在精神是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 度及相应的各种伦理关系。在礼记哀公问中,他明确指出:“非礼, 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 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 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 在孔子及其儒者眼里,“揖让周旋之礼”固然 重要,但其内在的名分等级观念才是他们着 意追求的目标。他曾感叹地说:“

15、礼云礼云, 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 语阳货) “礼”的外在形式,包括祭祀、军旅、冠婚、 丧葬、朝聘、会盟等等方面的礼节仪式。孔子认 为,注重“礼”的内在精神固然重要,而内在精神 终究还要靠外在形式来体现。 所以对这些礼节仪式,孔子不但认真学习, 亲履亲行,而且要求弟子们严格遵守。他教 育颜渊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对于违背礼法原则的行为,他总是给予严厉 的批评和抵制。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对礼的 僭越,他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他讽 刺地说:“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论语八佾孔子的“礼”,具有明确的教化性质,其要义是 要求人们通过加强修养,自觉地约束自己, 从而达到社会秩序稳定,人际关系协调的目 的,认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 下归仁焉”(论语颜渊。3以中庸为辩证的思想方法 “中庸之道”是孔子晚年提出的修身、处世 的理论原则,既具有哲学方法论的意义,又 具有品德修养的意义。“中”是指矛盾相互依存所表现出来的“度”,即 事物变化中的量的规定性。“庸”通“用”。“中庸 ”即以“中”为“用”,就是要把握矛盾相互依存或 相互渗透所应遵循的量的规定性,使矛盾双 方在一定的限度内发展,从而保持统一体的 和谐。 儒家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中庸”之道,他们 把中庸思想当作最高的道德标准,根本的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