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何谓大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190889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言一:何谓大学 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前言一:何谓大学 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前言一:何谓大学 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前言一:何谓大学 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前言一:何谓大学 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言一:何谓大学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言一:何谓大学 (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语文课件榆林学院中文系 杨静涛前言一:何谓大学?就现代大学而言,其起源 肇始于欧洲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 年) 。前言一:何谓大学?“大学”(University)一词 原意主要指“一群宿儒先生或一 群学生所组合的学术性行会”。一、欧洲大学探源法国巴黎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萨莱 诺大学并称欧洲最早的三所大学,欧洲各主 要大学的建立均受此三校影响。萨莱诺大学(11世纪中叶 )巴黎大学(12世纪初 )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1988年9月18日,博洛尼亚大学建校九百年之 际,欧洲430个大学校长在博洛尼亚的大广场 共同签署了欧洲大学宪章,正式宣布博洛尼

2、 亚大学为欧洲“大学之母”即欧洲所有大学 的母校。 博洛尼亚大学(1088年 )在欧洲三所最早的大学建立之后,更具 规模、更具现代大学特征的英国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德国科隆大学、海德堡大学也相 继出现。一、欧洲大学探源科隆大学(1388年)海德堡大学(1386年 )牛津大学(1167年)剑桥大学(1209年)一、欧洲大学探源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 )中世纪大学的教学科目几乎包括了 当时所有的只是领域,因而提供的是一 种博雅教育。博雅教育三大目标:了解自然、社 会和人生;掌握一定的清晰表达、科学 方法的训练等基本技能;形成对学问的 忠告、宽容的价值观及作出明智判断的 能力

3、。现代大学制度的诞生现代大学制度诞生的标志是当时担任德国内 政部宗教司和教育司的洪堡在1810年受命组 建柏林大学。 柏林大学(1810年)柏林大学洪堡像近代欧洲大学教育理想模式以英国牛津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为 代表:英国大学的教育目的是养成 Gentlemen (绅士),德国大学的教 育目的是培养Scholar(学者)。美国则兼容英德两国大学理想,即 研究院采用德国模式,培养学者,大学 多受英国影响,培养绅士。二、中国大学探源考察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可以 说,中国虽无大学之形,却有大学 之实。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 至善。 大学二、中国大学探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仁、义、礼、智

4、、信儒家的教育思想是一种人文的思想,强调人的 道德义务与人伦关系,强调内心修养和精神生活的 充实。二、中国大学探源从汉代的太学,到隋朝、明、清的 国子学(国子监),可以说是中国古代 意义上的大学,都是当时的最高学府。二、中国大学探源戊戌变法重要举措 之一就是废科举、立学 校。1898年京师大学 堂 开办。1905年“废科举 、 设学校”,是中国教育制 度至为关键的“现代”转 型,也可以说是中国现 代大学的发生期。京师大学堂旧址二、中国大学探源1912年,京 师大学堂改为“北京 大学”,成为中国自 己真正意义上的代 大学之开端。北京大学n蔡元培指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之学府也。”n“

5、兼容并蓄”原则梅贻琦1931年12月 出任清华大学校长, 其就职演说中有一段 话,广为传诵:“所 谓大学者,非谓有大 楼之谓也,有大师之 谓也。”教育史上的奇迹: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是我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自1938年5月4日开学,至1946年5月4日结束,在滇整八年。教育史上的奇迹:西南联大西南联大艰苦的条件n吴大猷 周培源 王竹溪 梁思成 金岳霖 n陈省身 王 力 朱自清 冯友兰 吴有训 n陈寅恪 沈从

6、文 陈岱荪 闻一多 钱 穆 n钱钟书 费孝通 华罗庚 朱光潜 赵九章 n李楷文 林徽因 吴 晗 吴 宓 潘光旦著名物理学家,被 誉为中国物理学之 父。 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 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 基人之一。 物理学家、教育家 。我国热力学统计 物理研究的开拓者 。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 家、民族学家、社会活 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 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任教于西南联大的著名教授、学者耀眼成就边陲诞生在独立办学不到9年的时间里,西南联合大学创造了世界大学史上的奇迹:培养了8000学生,涌现出一批大师级人物。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6位是联大校友;2000年以来国

7、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3位是联大毕业生;1949年后的两院院士中,联大学生90人;联大学生杨振宁、李政道是本土培养的二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957年)。在昆明,金岳霖写成了知识论,钱穆完成国 史大纲,成为当年大学“中国通史”教材。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吴大猷的多原子分子 的振动光谱及结构,张青莲的重水之研究,赵九 章的大气之涡旋运动,孙云铸的中国古生代地层 之划分,马大猷的建筑中声音之涨落现象,闻一 多的楚辞校补,冯友兰的新理学,陈寅恪的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汤用彤的汉魏晋南北朝佛教 史无一不是各领域的经典。耀眼成就边陲诞生n大学之“大”,因有“大师”而谓大;n大学因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设备先进的教学

8、 楼、实验室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而谓大;n大学因对知识探究的高深与博大而谓大;n大学有“大学生”而谓大。大学如何成其“大”?n牛津大学:培根n剑桥大学:罗素n博洛尼亚大学:但丁n柏林大学:爱因斯坦、叔本华、黑格尔n北京大学:黄侃、鲁迅、胡适、钱玄同、马寅初n清华大学: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n浙江大学:陈独秀、竺可桢、苏步青、钱穆、丰子恺n武汉大学:闻一多、陈源、黄绰、朱光潜、周鲠生大学之“大”,因有“大师”而谓大大学之大,因有“大师”而谓大 n北京大学:五四时期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汇集了胡适、李大 钊、陈独秀、鲁迅、周作人、刘半农、高君宇、许 德珩等;n新中国成立后,有李四光、冯友兰、

9、宗白华、朱光 潜、翦伯赞(历史)、曹靖华(翻译)、王力(语 言学)等;n1980年代之后,有费孝通、雷洁琼、陈岱孙、季羡 林、张岱年、黄楠森、胡代光、肖灼基、厉以宁、 赵敦华等。 大学因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设备先进的教学楼、实验室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而谓大。 大学因对知识探究的高深与博大而谓大浙大校歌的歌词,将大学拆分为“大”和“ 学” 两个字来分别解释,其中,“大学”之“大”是“ 海 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而不是自以为自己 已经很有学问的自大的大;而“学”是指“学 问”,学问几乎是无穷尽的,因为世间万事万 物,都是学问。大学有“大学生”而谓大 n剑桥大学:62人获诺贝尔奖,被称为世界

10、政治家 的摇篮。n牛津大学:英国前50位首相中,29位出自该校 。n哈佛大学:35人获诺贝尔奖,6位总统,美国 500家大企业老板有23在该校学习过,包括比 尔盖茨。n东京大学:18位首相,4位诺贝尔奖,日本14 的大企业家。三、大学的精神n爱因斯坦: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 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n耶培士:大学必须具有“知识上的自由的交流”。三、大学的精神n陈寅恪: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 祀,与天壤同久,共三光而永光。n潘光旦:大学教育的宗旨不止是教人做人、做专 家,而且是要做“士”承当社会教化和转移风 气之责任的知识分子。三、大学的精神n大学具有两方面的功能:n文化、思想、学术的积淀与传承,精神的传递 与坚守;(知识的传授)n新文化、新思想、新学术的创造。(精神的传 递)三、大学的精神n强调学术性、通识性、人才培养的全面与和谐 ,这是保障学者和学子在自由的环境中教学研 究和学习的基本条件,也是现代大学之为大学 的基本准则和文化精神。 n大学精神的内核: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 创新的激情、求是的态度。三、大学的精神n大学精神的内核:n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创新的激情 、求是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