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chap006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2186703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S 页数:136 大小:8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结构chap006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数据结构chap006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数据结构chap006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数据结构chap006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数据结构chap006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据结构chap0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结构chap006(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1 树的类型定义6.2 二叉树的类型定义 6.3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6.4 二叉树的遍历 6.5 线索二叉树6.6 树和森林的表示方法 6.7 树和森林的遍历 6.8 哈夫曼树与哈夫曼编码6.1 树的类型定义数据对象 D: D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若D为空集,则称为空树 。否则:(1) 在D中存在唯一的称为根的数据元素root;(2) 当n1时,其余结点可分为m (m0)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T1, T2, , Tm,其中每一棵子集本身又是一棵符合本定义的树,称为根root的子树。数据关系 R:基本操作:查 找 类插 入 类删 除 类Root(T) / 求树的根结点 查找类:Valu

2、e(T, cur_e) / 求当前结点的元素值 Parent(T, cur_e) / 求当前结点的双亲结点LeftChild(T, cur_e) / 求当前结点的最左孩子 RightSibling(T, cur_e) / 求当前结点的右兄弟TreeEmpty(T) / 判定树是否为空树 TreeDepth(T) / 求树的深度TraverseTree( T, Visit() ) / 遍历InitTree( Value(T, e); Parent(T, e);LeftChild(T, e); RightChild(T, e);LeftSibling(T, e); RightSibling(T,

3、e);BiTreeEmpty(T); BiTreeDepth(T);PreOrderTraverse(T, Visit();InOrderTraverse(T, Visit();PostOrderTraverse(T, Visit();LevelOrderTraverse(T, Visit();InitBiTree(Assign(T, CreateBiTree(InsertChild(T, p, LR, c);ClearBiTree( DestroyBiTree(DeleteChild(T, p, LR);二叉树的重要特性 性质 1 :在二叉树的第 i 层上至多有2i-1 个结点。 (i1)用

4、归纳法证明:归纳基:归纳假设:归纳证明:i = 1 层时,只有一个根结点:2i-1 = 20 = 1;假设对所有的 j,1 j i,命题成立;二叉树上每个结点至多有两棵子树, 则第 i 层的结点数 = 2i-2 2 = 2i-1 。性质 2 :深度为 k 的二叉树上至多含 2k-1 个结点(k1)。证明:基于上一条性质,深度为 k 的二叉树上的结点数至多为20+21+ +2k-1 = 2k-1 。 性质 3 :对任何一棵二叉树,若它含有n0 个叶 子结点、n2 个度为 2 的结点,则必存在 关系式:n0 = n2+1。证明:设 二叉树上结点总数 n = n0 + n1 + n2 又 二叉树上分

5、支总数 b = n1+2n2而 b = n-1 = n0 + n1 + n2 - 1 由此, n0 = n2 + 1 。两类特殊的二叉树:满二叉树:指的是 深度为k且含有2k-1个结点的二叉树。完全二叉树:树 中所含的 n 个结点 和满二叉树中编号 为 1 至 n 的结点一 一对应。123456789 10 11 12 13 14 15abcdefghij 性质 4 :具有 n 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 为 log2n +1 。证明:设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 k 则根据第二条性质得 2k-1 n n,则该结点无左孩子,否则,编号为 2i 的结点为其左孩子结点; (3) 若 2i+1n,则该结点无右

6、孩子结点,否则,编号为2i+1 的结点为其右孩子结点。6.3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二、二叉树的链式存储表示一、 二叉树的顺序存储表示#define MAX_TREE_SIZE 100 / 二叉树的最大结点数 typedef TElemType SqBiTreeMAX_TREE_SIZE; / 0号单元存储根结点 SqBiTree bt;一、 二叉树的顺序存储表示例如:ABCDEFA B D C E F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01326二、二叉树的链式存储表示1. 二叉链表2三叉链表3双亲链表4线索链表ADEBCFrootlchild data rchild

7、结点结构:1. 二叉链表typedef struct BiTNode / 结点结构TElemType data;struct BiTNode *lchild, *rchild; / 左右孩子指针 BiTNode, *BiTree;lchild data rchild结点结构:C 语言的类型描述如下:ADEBCFroot2三叉链表parent lchild data rchild结点结构:typedef struct TriTNode / 结点结构TElemType data;struct TriTNode *lchild, *rchild; / 左右孩子指针struct TriTNode *p

8、arent; /双亲指针 TriTNode, *TriTree;parent lchild data rchild结点结构:C 语言的类型描述如下:0 1 2 3 4 5 6data parent结点结构:3双亲链表LRTagL RR R Ltypedef struct BPTNode / 结点结构TElemType data;int *parent; / 指向双亲的指针char LRTag; / 左、右孩子标志域 BPTNodetypedef struct BPTree / 树结构BPTNode nodesMAX_TREE_SIZE;int num_node; / 结点数目int root;

9、 / 根结点的位置 BPTree6.4二叉树的遍历一、问题的提出二、先左后右的遍历算法三、算法的递归描述四、中序遍历算法的非递归描述五、遍历算法的应用举例顺着某一条搜索路径巡访二叉树 中的结点,使得每个结点均被访问一 次,而且仅被访问一次。一、问题的提出“访问”的含义可以很广,如:输出结点的信息等。“遍历”是任何类型均有的操作,对线性结构而言,只有一条搜索路径(因为每个结点均只有一个后继),故不需要另加讨论。而二叉树是非线性结构, 每个结点有两个后继,则存在如何遍历即按什么样的搜索路径遍历的问题。对“二叉树”而言,可以有三 条搜索路径: 1先上后下的按层次遍历; 2先左(子树)后右(子树) 的

10、遍历; 3先右(子树)后左(子树) 的遍历。二、先左后右的遍历算法先(根)序的遍历算法中(根)序的遍历算法后(根)序的遍历算法若二叉树为空树,则空操作;否则,(1)访问根结点;(2)先序遍历左子树;(3)先序遍历右子树。先(根)序的遍历算法:若二叉树为空树,则空操作;否则,(1)中序遍历左子树;(2)访问根结点;(3)中序遍历右子树。中(根)序的遍历算法:若二叉树为空树,则空操作;否则,(1)后序遍历左子树;(2)后序遍历右子树;(3)访问根结点。后(根)序的遍历算法:三、算法的递归描述void Preorder (BiTree T,void( *visit)(TElemType / 访问结点

11、Preorder(T-lchild, visit); / 遍历左子树Preorder(T-rchild, visit);/ 遍历右子树 四、中序遍历算法的非递归描述BiTNode *GoFarLeft(BiTree T, Stack *S)if (!T ) return NULL;while (T-lchild )Push(S, T);T = T-lchild;return T; void Inorder_I(BiTree T, void (*visit)(TelemTypet = GoFarLeft(T, S); / 找到最左下的结点while(t)visit(t-data);if (t-r

12、child)t = GoFarLeft(t-rchild, S);else if ( !StackEmpty(S ) / 栈不空时退栈t = Pop(S);else t = NULL; / 栈空表明遍历结束 / while / Inorder_I 五、遍历算法的应用举例1、统计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个数(先序遍历)2、求二叉树的深度(后序遍历)3、复制二叉树(后序遍历)4、建立二叉树的存储结构1、统计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个数算法基本思想:先序(或中序或后序)遍历二叉树,在遍历过程中查找叶子结点,并计数。 由此,需在遍历算法中增添一个“计数 ”的参数,并将算法中“访问结点”的 操作改为:若是叶子,则计

13、数器增1。void CountLeaf (BiTree T, int / 对叶子结点计数CountLeaf( T-lchild, count); CountLeaf( T-rchild, count); / if / CountLeaf2、求二叉树的深度(后序遍历)算法基本思想:从二叉树深度的定义可知,二叉树的深度应为其左、右子树深度的最大值加1 。由此,需先分别求得左、右子树的深 度,算法中“访问结点”的操作为:求 得左、右子树深度的最大值,然后加 1 。首先分析二叉树的深度和它的左、右子树深度之间的关系。int Depth (BiTree T ) / 返回二叉树的深度if ( !T ) d

14、epthval = 0;else depthLeft = Depth( T-lchild );depthRight= Depth( T-rchild );depthval = 1 + (depthLeft depthRight ?depthLeft : depthRight); return depthval; 3、复制二叉树其基本操作为:生成一个结点。根元素T左子树右子树根元素NEWT左子树右子树左子树右子树(后序遍历)BiTNode *GetTreeNode(TElemType item, BiTNode *lptr , BiTNode *rptr )if (!(T = (BiTNode*

15、)malloc(sizeof(BiTNode)exit(1);T- data = item;T- lchild = lptr; T- rchild = rptr;return T; 生成一个二叉树的结点 (其数据域为item,左指针域为lptr,右指针域为rptr)BiTNode *CopyTree(BiTNode *T) if (!T ) return NULL;if (T-lchild ) newlptr = CopyTree(T-lchild);/复制左子树else newlptr = NULL;if (T-rchild ) newrptr = CopyTree(T-rchild);/复制右子树else newrptr = NULL;newT = GetTreeNode(T-data, newlptr, newrpt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