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群体子女心理问题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2183113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群体子女心理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特殊群体子女心理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特殊群体子女心理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特殊群体子女心理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特殊群体子女心理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殊群体子女心理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群体子女心理问题(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殊群体子女心理问题 及其教育研究 开 题 报 告傅文第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06年12月一、选题的意义n 经济转轨,社会结构转型,改革进入新时期,新 旧矛盾交织和新旧体制转换带来巨大社会震荡。 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还没有理顺,“特殊群体” 就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产生。n 基尼系数达到0.530.54之间(0.350.03为公平 值,0.4为警戒线),城乡差别达6倍。贫富差距 已排到世界前四位。目前中国弱势群体大约在1.4 1.8亿人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 n官方统计,内地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 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人口所 占有的财富仅为1.4%。n目前,“弱

2、势群体”在人群中数量和群体组 成上还有扩大的趋势。这些在经济、社会 地位都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其子女在成长 过程中,必然也要打上父母的烙印。克服“ 代际转移现象” 是个社会大问题,而且是教 育工作者一个紧迫任务。 n 资料显示,中国0.5%的家庭占全社会6成财富, 并且每年以13%的比例增长。n 这些人不仅拥有超强的经济实力,而且拥有显赫 的社会地位,成为政治地位、经济实力都明显有 别于一般人群的强势阶层。他们可能逐渐处于社 会的支配地位,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力量。凌人 的心态、盛气的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的 子女,或成为年轻人追逐、效仿的目标。对这群 人如何引导,既是国家政策的导向问题,又是

3、学 校工作的责任。这部分特殊群体虽只占全部人群 的极少数,但影响巨大,如不加以正确引导,极 易产生负面影响,并危及社会安定。 n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成长 的影子,教育方式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丰 富的物质生活,优越的社会地位,不应该 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应该让其发挥正 面的积极作用。n我们研究特殊群体子女的心理成长及教育 问题,解决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对于构 建和谐社会又具有深远意义。二、研究的基础和现状基础: u以教育基本理论为基础 u以党和国家文件为基础 u以社会大氛围为基础 现状: u我国政府已经预见到“弱势群体”逐步扩大的严峻现 实和趋势,更反映出政府正视矛盾为解决差距而进

4、行的努力。 u在“十一五”规划中,全国规划办和学会等多家全国 教育科研课题立项与管理部门,在其课题指南中, 都提到了“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 u随着中国第三轮改革即将到来,构建和谐 社会已被提到制度层面;随着社会发展和 财富的“均衡化”,中产阶层队伍会不断壮 大,社会将向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一)特殊群体是指在行为和心理上不同于“一般性的” 个别群体,一般包括“弱势群体”和“强势群 体”。 弱势群体 是指那些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 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 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 体。有如下特征: 其一,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 认可的最

5、基本标准。 其二,依赖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 的弱势地位。 其三,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 和支持,也就是说,他们是一些需要 他人帮助、支持甚至是救助的群体。 分类:下岗职工、“体制外”的人、进城农民工、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 学术界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社会性弱势群体成因:总的看,有自然的、历史的、经 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个人的等某 一或某些因素的综合,都可能导致一 些人陷入弱势群体之中。但社会结构 不合理、不公平及社会福利不完备、 不健全是直接原因。 强势群体指社会地位显赫,经济基础雄厚,处于 社会支配地位,在社会中虽占极少数,但 却有巨大影响力的少数群体。主要指国家 和社会管理人员

6、、文体界名人(歌星、影 星、球星)、私营企业主、权威科技人员 、高级自由职业者、经理、工程承包人、 经纪人、证券大户、外资及合资企业和管 理层、技术层及其他暴富人员。 (二)心理障碍心理学界传统观点只是把心理障碍看做是人的心理异 常程度的一个阶段。按程度分为心理不适、心理失调、心 理障碍、心理疾病。按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乱的分类,分为 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边缘。心理问题,指那些 在有近期发生而不太可能持久的特点;问题的内容尚未泛 化,而只局限在引发事件自身;其反应强度不甚剧烈并未 严重影响思维逻辑性的心理紊乱。心理障碍,指初始反应 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和自身难以克服的精 神负担

7、。由于长期的精神折磨,有时伴有人格缺陷。心理 疾病边缘,是较严重的,它已经接近精神疾病的边缘状态 ,或者它本身就是某种精神疾病的早期阶段。 n小学生的心理障碍分为: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性格障碍、人 际交往障碍、不良习惯、行为障碍。n中学生心理障碍分为:学习障碍、情绪情感障碍、人际交往障 碍、人格障碍、青春期心理障碍、品行障 碍。 (三)心理教育是以培养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 标的教育,包括心理培养、心理训练、心理辅导 、心理保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心理教育 有两种形式:一是积极的心理教育,指培养心理 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是占主导地位的形式;二 是消极的心理教育,指解决心理问题,保持

8、身心 健康。其任务是解决心理失常、心理障碍等心理 问题,防止心理变态、精神病等心理问题产生。心理教育的基本目的:保障人类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提 高人类精神卫生水平和培育良好的心理品 质。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四者的区别 项项目心理教育心理辅导辅导心理咨询询心理治疗疗对对象常态态的正常人常态态的正常人正常人心理异常者功能一般知识识教育从帮助着手的预预防的治疗疗的内容认认知的认认知的认认知的情感的重点团团体的团团体的团团体的个别别的结结构结结构的结结构的结结构的非结结构的时间时间终终身的终终身的终终身的短时时的场场所学校学校诊诊所医院关系劝导劝导辅导辅导心理咨询询心理咨询询 药

9、药物治疗疗问题问题短暂暂的教育与职业职业神经经症慢性精神病 器质质性精神病专业专业 人员员学校辅导员辅导员 学校教师师学校辅导员辅导员咨询询心理学家 心理分析师师临临床心理学家 心理分析师师 精神科医生心理保健的防、治功能示意图四、实验目标 界定特殊群体、分布特征及对社会的 影响。 特殊群体子女心理特点,其心理异常 的危害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教育的应对策略。4. 相关政策研究。 五、假说的建立及主要观点 (一)假说的建立 特殊群体子女的心理异常行为形成在 家庭,反映在学校,根源在社会。这部分 学生的心理特征体现时代性、阶段性,只 要摸清问题,找准根源,对症下药,不论 是“弱势群体”还是“强势

10、群体”子女都能克 服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变被动为主 动,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主要观点 特殊群体是针对一般群体而言的,他们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特殊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群体特征相对稳定,但群体组成是动态的,其子女心理问题也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2.强势群体是个模糊概念,随着社会转型、经济 发展加快,群体特征日益显现,队伍有逐渐壮大的趋势。对这部分人的关注和研究,不但是教育 问题,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 目前对“弱势群体”及“强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比较少,研究特殊群体子女心理问题成因及教育,不但在学术上填补了空白,而且从国家战略高度看,具有促进社会稳定、国家和谐发展的深远意义。 特

11、殊群体子女其心理发展也与普通青少年 一样,遵循基本发展规律,只要采取正确 的心理辅导与保健,特殊群体子女的心理 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六、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研究特殊群体的典型表现、群体特征、分 布、发展趋势和社会态度等。 (二)分析特殊群体子女心理 问题的表现、成因及 危害。 (三)在调查和理论研究基础上,从学校教育、教 育行政、社会关怀、心理辅导、家长配合和学 生自省等层面做好特殊群体子女心理题的干预 与辅导等对策研究。 (四)相关政策研究。 七、基本研究方法(一)课题研究前期,通过文献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观 察法及个案分析方法,界定“特殊群体”的概念,了解特殊群 体子女心理特点形成的

12、社会、家庭、学校和自我适应机制, 分析现状,为下步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二)课题研究中期,主要通过观察法、个案分析法、实验法 、访谈法、对比研究法、质的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对发现 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通过对特殊群体特点分析、 成因归因、对子女的影响探索、教育的难点和关键点作用的 分析,研究特殊群体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成长危害,提 出初步应对策略。 (三)课题研究后期,采用个案分析法、对比研究法和经验总 结法对分析的问题进行总结提炼,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提出解决办法和教育措施。 八、研究的步骤与措施 (一)做好开题前的准备1.对课题进行总体规划,明确思路 。2.建立组织,明确实验对

13、象。 3. 形成总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4.进行课题论证。 (二)做好过程的实施工作 1.明确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基本内容, 界定“特殊群体”等相关概念,确定各 实验学校子课题和具体研究方略。 2.确定全组调查提纲,做好课题研究的 现状分析。3.展开调研,完成调查报告,形 成中期研究成果。 界定特殊群体; 确定各群体比例及影响程度; 各群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典型特征及对子女成长的影响; 问题解决的对策。 开展相应教育活动,提出教育对策。在共性方面,开展咨询、辅导与心理保 健研究;在个性研究方面,开展个案研究;在整体实施、主题推进方面,采取家 庭、学校、社会配合方略,开展协同研 究;开展教师的态度

14、研究;进行相关政策研究。(三)成果总结和提炼 采取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的原则,发 现问题总结经验,寻找规律,汇集成果。 在实践中及时提炼有应用价值的实际操作 成果,及时反馈应用于实践,发现规律性 的教育措施。 在对策研究的基础上,要向教育行政部门 以及学校、家庭和广大有特殊群体背景的 青少年学生提出改进和加强心理健康与心 理保健的办法和建议。九、实施计划开题 做好实验与研究的准备工作: 2007年 进行特殊群体子女心理问题现状调查 修改、完善总课题组实验方案,帮助各实 验学校制定具体实验方案和研究计划。3.完成子课题立项的相关组织程序落实工作 进行课题研究基本理论培训。 拟把此课题滚动为教育

15、部规划课题。 2008年 总课题组进行业务巡视,帮助各实验学校解决 遇到的实际问题。 召开现场会或经验交流会,总结各实验学校的 好经验、好做法。3. 开展课题培训。 组织实验学校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兄弟 单位的先进经验或请专家来我省作学术报告,具 体指导全省实验工作。 总课题组拿出“特殊群体子女心理特点现状调查 报告”。 2009年 召开实验中期经验交流会或总结大会,表 彰、奖励优秀实验学校和先进个人,给骨 干学校挂牌。 总课题组组织有关专家到部分实验学校检 查实验情况,总结先进经验和优秀科研成 果,准备出版特殊群体子女心理问题与 教育对策研究文集。 召开典型实验学校现场经验交流会。 20

16、10年1. 对各实验学校承担的子课题进行结 题验收,评选优秀实验学校、优秀实 验工作者和先进实验个人。2.总课题组完成终期研究成果,结题报 告及学术著作,申请总课题结题验收 。3. 召开全组结题大会。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说明: 1.中心组组员实行动态。 2.高教同志要不断吸入。 3.个别地区空白,也要遴选吸入。十一、预期研究成果说明: 1.以研究报告、文献研究报告和 调查报告为主 2.形成个案研究 3.研究文集十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从研究队伍看 从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看 从社会大氛围看 从学校实际情况看 从研究和实验的基本条件看 从资金和时间保障看 从有效信息获取看 十三、课题研究的基本策略 总体规划,多角切入。 统一要求,分题协作。 行动选题,探索求真。 互相借鉴,优势互补。 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多方合作,协同攻关。 十四、课题管理(一)建立组织 (二)立项管理 省总课题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