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动力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168489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2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动力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能源动力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能源动力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能源动力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能源动力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源动力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动力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能源调研报告课题名称:能源动力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指导老师:课题参与人:2 目录1. 引言2. 能源动力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2.1早期能源发展2.1.1火的利用2.1.2三大重要能源2.1.3其他能源利用2.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能源革新3.1.1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煤利用3.1.2 中国动力煤的当今利用2.3电气化时代的到来2.3.1石油的时代驱动2.3.2电的应用2.4展望未来新能源发展3. 结语4. 参考文献3 引言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发现能源, 转化能源与利用能源的历史, 从最早原始社会钻木取火,到现代社会电力的广泛使用, 人类一直在书写着有关能源动力的辉煌篇章。众所周知,我们已经经历了蒸汽革命,电

2、气化革命,信息化革命,每一次革命的发生都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这些革命说到底是能源动力的革命或者是它们的延伸,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能源动力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驱动力。目前,能源问题日益突出, 各国都在寻找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新途径,同时由能源推动的动力也在向社会更深更广的方面拓展。人们正在迫切寻找解决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途径,只要人类历史长流,能源动力就不会断!本次调研实践动 1201 第一组成员:闫丽萍,程露莹,张新宇,彭越,袁金斗。能源动力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2.1 早期能源发展社会发展指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运动过程。包涵个人的物质及精神自由发展4 到社会层面,并取得社会化的一致。这其中包含经济、

3、人文、政治等一系列的社会存在的总体发展。2.1.1 火的认识和使用火的认识和使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化学发现。它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创设了重要条件, 增长了人类和自然作斗争的威力,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可以说火的使用既改造了自然也改造了人类本身。2.1.2 、三大重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并称为三大重要能源,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知道并利用它们。1.煤的应用:取暖、烧饭、冶铁。2.石油的应用:i.日常领域:照明、润滑;ii.军事领域:火攻;iii.文化领域:制墨;iv.医学领域:制药。3.天然气的应用:火井煮盐。3.1.3 、其他能源的利用:1.太阳能:1.古代中国人用聚集太阳能的

4、方法生火造热2.古希腊人燃料短缺,他们为整座城市和其中的建筑物定向这样朝南向的房屋能在一年最冷的时候捕捉阳光3.罗马人最终还进一步改进房屋,给窗户加装玻璃以保持聚光所得到的热量。2.风能:三千年前古代波斯人民设计了风车,波斯也是一种最为复杂的通风冷却系统的诞生地3.地热能:1)美国土著人利用温泉这种可再生的地热资源来烹饪和治疗5 2)古罗马人用地热能源直接为水加热来沐浴和取暖。4.水能:a)罗马人设计的一项重力水渠至今仍在使用。这些水渠已不仅仅是古代管道奇观, 它们还是早期使用可再生水力进行工业生产和生活的范例。 古罗马人已掌握水力采矿技术,水被用来勘测、碾压、清洗矿石。b)古城耶路撒冷仍存有

5、公元前十二世纪建造的地下管道2.2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能源革新2.2.1 第一次工业革命煤利用18 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而这些变革的背后主要是以能源动力的改革作为依托。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在机械化装置使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 动力成为制约机器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问题。要发展工业, 就必须有新的动力。 瓦特经过多年的钻研, 广泛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 制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机, 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将其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蒸

6、汽机为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解决了至关重要的动力问题,还为机器大工厂的建立开拓了极其广阔的地理空间。此后,凡是有燃料(煤炭)的地方,就能兴建工厂。英国的工厂可以开设在市场繁荣、交通发达之处, 以便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它可以移近人口密集地带,以便招募人员;许多工厂可以汇集在一起,进而形成工业城市。进入 19 世纪后,随着蒸汽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它成为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上通用便利的动力机器, 促成了以铁路建设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的繁荣。1800年后,人们开始研究用蒸汽机作为牵引动力。1814 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试运行成功。1825 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史蒂芬孙的火车头

7、拖着一长列客车和货车前进,时速达25 公里。此举开拓了陆地交通运输的新纪元,人类进入了所谓“铁路时代”。铁路运输的优越性一经确认,英国迅速掀起一股铁路建筑的狂热。1840 年以后,欧洲大陆和美国也相继开始了大力兴建铁路的时期。6 人类水上交通技术的变革,同样始自蒸汽机的使用。1807 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汽船。他使用从英国进口的万能蒸汽机,驱动客轮在哈得孙河航行,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1811 年,英国人利用这项发明也很快造出了自己的汽船。这样英国担任远洋航运的商船队力量大大加强了。远洋货轮把英国的消费商品运销到世界每个角落,又把英国所需要的各种工业原料、生活用品运回。交通运输革命从根

8、本上改变了地球上各地区彼此隔绝的状态。它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加强各地之间的交往,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火车出现以后,英国掀起修建铁路的热潮,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就修建了近万千米的铁路,把各个城市都连接起来。煤炭的用途十分广泛,可以根据其使用目的总结为两大主要用途:(1) 动力煤,(2) 炼焦煤。2.2.2 我国动力煤当今利用:1) 发电用煤:我国约 1/3 以上的煤用来发电,目前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h) 左右。电厂利用煤的热值,把热能转变为电能。2) 蒸汽机车用煤:占动力用煤2% 左右,蒸汽机车锅炉平均耗煤指标为100kg/( 万吨?km)左右。3) 建材用煤:约

9、占动力用煤的 l0%以上,以水泥用煤量最大, 其次为玻璃、砖、瓦等。4) 一般工业锅炉用煤:除热电厂及大型供热锅炉外,一般企业及取暖用的工业锅炉型号繁多,数量大且分散,用煤量约占动力煤的30% 。5) 生活用煤:生活用煤的数量也较大,约占燃料用煤的20% 。6) 冶金用动力煤:冶金用动力煤主要为烧结和高炉喷吹用无烟煤,其用量不到动力用煤量的1% 。(2)炼焦煤我国虽然煤炭资源比较丰富, 但炼焦煤资源还相对较少, 炼焦煤储量仅占我国煤炭总储量 27.65%。炼焦煤类包括气煤 ( 占 13.75%),肥煤( 占 3.53%),主焦煤 ( 占 5.81%) ,瘦煤( 占 4.01%),其它为未分牌号

10、的煤( 占 0.55%) ;非炼焦煤类包括无烟煤( 占10.93%),贫煤(占 5.55 % ), 弱碱煤 ( 占 1.74%),不缴煤( 占 13.8%),长焰煤 (占7 12.52%),褐煤(占 12.76%),天然焦 (占 0.19%),未分牌号的煤 ( 占 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 ( 占 1.06%)。炼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炼焦炭,焦炭由焦煤或混合煤高温冶炼而成,一般1.3 吨左右的焦煤才能炼一吨焦炭。 焦炭多用于炼钢, 是目前钢铁等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 ,是各国在世界原料市场上必争的原料之一。中国是焦炭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焦炭市场的主要出口国。2003 年

11、,全球焦炭产量是 3.9 亿吨,中国焦炭产量达到1.78 亿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6% 。在出口方面, 2003 年我国共出口焦煤1475 万吨,其中出口欧盟458 万吨,约占1/3 。2004 年,中国共出口焦炭1472 万吨,相当于全球焦炭贸易总量的56% ,国际焦炭市场仍供不应求。2.3 电气化时代的到来2.1.3 石油对时代的驱动19 世纪最后 30 年和 20 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

12、等新兴工业部门。英国借着这次以及上一次工业革命,一跃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工业强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但是蒸汽机通过锅炉产生蒸汽,进入汽缸,采用的是外燃的燃烧方式,热效率较低。所以在蒸汽机发展的同时,有人开始研究把锅炉和汽缸合并在一起的内燃机。但是,煤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燃烧,直到石油工业发展起来后,才为内燃机的创制提供了适用的燃料。与其相应的是石油能源的利用。1876 年,德国人奥托设计并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火花点火式四冲程内燃机,在1878 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受到极高的评价。 1883 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石油的发现和利用使得内燃机的利用正式

13、成为可能。1885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 本茨制成第一台用内燃机驱动的新型交通工具汽车。1897 年,德国工程师狄8 塞尔制成柴油机,柴油机的输出功率大, 可以用在船舶、火车机车和载重汽车上。石油带来了交通方面的改革, 为交通带来了强大的动力, 驱动现代社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2.3.2 电的应用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 年德国人西门子(Siemens)制成发电机, 1870 年比利时人格拉姆( Gelam )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 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 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电动机的发明, 实现了电

14、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电力作为一种二次能源,具有大量的优点:输送方面,安全、经济;生产、使用方便;应用广泛,极大的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空前的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总之, 电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石, 驱动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在运输上采用交流传送,交流传送有很多优势,减少了电力输送中的损耗,提高了速度和传送长度; 在使用上, 由于电能的高质量, 利于转化为其他能源等特点使它可以很方便的生产以及使用;电力应用极为广泛:用于动力, 使用电设备, 工具运转 . 用于交通 , 使各种电力车辆 , 船只, 飞行器运行 . 用于储存 :

15、给电源充补电能 . 用于照明 , 各种交流 , 直流灯具等发光 . 用于加热 : 各种电炉 , 电焊机等 . 用于通迅 : 各种电话 , 电报, 广播, 电传, 雷达等 . 用于装饰 : 霓虹灯等 . 用于医疗卫生 :各类医疗设备 , 医疗仪器等 . 用于生活 : 各种家用电器等 . 用于文化娱乐 : 各种影视 ,音响, 电子刊物 , 乐器, 照像等 . 用于起重 : 各种电磁能起重设备等 . 用于计测量 : 各类计测量仪器 , 用具等 . 用于科技 : 各类计算机 , 显微镜等。电力的应用给信息的传播带来的巨大的变革,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带来信息技术、自动化、科技方面的改变, 可以认为对电力

16、的深度研究和广泛应用以及同时发现并逐步利用的核能驱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2.4展望新能源随着传统能源日益紧缺,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报告指出新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新的温室气体减排9 机制将进一步促进绿色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全面进行,新能源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年代。当前,中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严重,新能源开发利用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新能源一方面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 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以年均超过25% 的速度增长。自 2006 年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后,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中国新能源行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中国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到2008 年底,我国新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超过 9% 。2007 年,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和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