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我区农村客运的思考_1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2162920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发展我区农村客运的思考_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发展我区农村客运的思考_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发展我区农村客运的思考_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发展我区农村客运的思考_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发展我区农村客运的思考_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发展我区农村客运的思考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发展我区农村客运的思考_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发展我区农村客运的思考关于发展我区农村客运的思考发展农村客运是在农村公路大发展的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是推进路运一体化进程,促进路运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农村客运是传统意义上的县内班线客运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市区至乡镇村、乡镇村至乡镇村的班线客运。它是目前我区农民出行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交通方式。一、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前,确切地说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区农村客运基本处于国有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独家经营的局面;八十年代中期,在有路大家行车的政策引导下,农村客运因其开放成本较低、经济效益相对稳定而吸引了众多的个体经营者,他们在与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的竞争中逐渐取得了优势,并占领了整个农村客运市场,以大蓬车

2、运输为主的个体经营者开始领跑我区农村客运;进入90 年代,随着我区农村公路路况的改善和通行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实现乡乡通油路后,班车客运进入市场并占据了通乡客运的大量份额,一些大蓬车开始调转车头向下 ,以从事连乡通村客运为主,但仍有部分大蓬车依然在从事通乡客运;96 年客运附加费调整后,农村客运市场运力过剩的矛盾凸现,为此,交通部门加大了管理力度,市场准入受到了严控,农村班车客运进入了相对平稳期;期间,随着旅客和管理部门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大蓬车等农用车载客也呈渐退之势。目前,我区农村客运市场拥有运力 1564 辆,其中:客运班车 298 辆,经营线路 25 条,乡镇通车率达96%(向阳、双溪、孙

3、埠未通直达班车) 。大蓬车等农用运输车辆 1266 辆,其中连乡通村车辆372 辆。从总体来看,以班车客运为主,以农用车载客为辅,以市区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连接城乡、关联乡村的农村客运网络基本形成。但是,我区农村客运市场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即经营主体多,规模经营少;通乡运力多,通村运力少;农用车辆多,客运班车少;停靠地点多,客运站场少。当前,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村客运市场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程度的不断提高,将为农村客运提供坚实的发展平台;二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施行,农用车载客将被严禁,为农村客运市场运力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三是交通

4、部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程的推行,为发展农村客运指明了方向;四是交通部的路运一体化发展战略,将为发展农村客运带来诸多优惠政策。对此,我们要抓住难得机遇,把握有利时机,加快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二、指导思想以和党的 大、 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立足需求、合理布局,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集约经营、规范管理,路运协调、安全经济的原则,以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为契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提高市场的集中度、班车的通达度、乡村的关联度、站场的覆盖度,确保我区农村客运市场在稳定中发展。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经济、便捷的运输服务为前提,以满足人民的基本出行需要为出发点,推行农村客运公

5、司化经营,提高农村客运抗风险能力,最终实现村村通班车。近期目标:针对四多四少,着力提高四度,全面落实四化客运车辆标准化、客运线路网络化、经营主体公司化、乡镇站场有形化。1、客运车辆标准化:严禁货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从事客运。大力推广适合农村客运实际的新车型,尽量实行一线一型 。2、客运线路网络化: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辐射到村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3、经营主体公司化:大力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要求经营农村客运必须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一线一司和一区一司)4、乡镇站场有形化:努力实现乡镇有站、集镇有尝大路有棚、小路有牌。四、主要措施1、优化运力结构,实行客运车辆标准化:严禁货车、农用运

6、输车和拖拉机从事客运。结合运力置换,大力推广适合农村客运实际的新车型,尽量实行一线一型 。2、合理布局线路,实行客运线路网络化:运力置换后,客运班车势必增加,通乡线路竞争加剧,新、旧的运力难以完全融合,统一排班、滚动发班难度加大。因此,要充分调研本地区农村客源的流量、流向、流时的规律性变化,通过合理布局线路,分流运力、均衡运量;采取定区域经营模式,鼓励热班通村,捆绑经营;注重通乡班线和连乡通村班线在班次、时间、站点上的协调衔接,减少乘客的中转环节和换乘费用;对村村间、村镇间运营的客车,可不执行定班、定线、定点的三定原则,实行双日班 、赶集班等形式,保证了偏远乡村村民的出行需求,又提高了车辆实载

7、率。布局原则:加密干线、辐射支线,开通环圩公交线、增辟连乡通村线,构建o型农村客运网络。1、加密主干线。主干线是指市区至乡镇的客运班。(1) 、线路加密:增开宣州-向阳、孙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乡(镇镇)通车。(2) 、班次加密:是指加密单位时间内的发车班次。两个指标:一是实载率控制在 60%以上,发车 10-20 分钟。2、保障连接线。连接线是指乡镇至乡镇的班线。形成以小城镇为中心,与主干线相匹配,上下衔接,干支结合、四通八达、完善优化的公路交通网络。3、发展旅游线。旅游线是 指市区至旅游景点的班线。4、增开环圩线。金宝圩环圩公交。5、鼓励通村线。乡镇至村的办线。3、整合运力资源,推行经营主

8、体公司化:大力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要求经营农村客运必须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一线一司和一区一司) ;而原经营者则可以由中标企业进行整体收购,收购价格主要由车辆残值和经营补偿两部分组成,也可以对经营者车辆残值及经营收益进行评估,作为股份,进入公司参股经营,原经营者可作为股东,与企业参股方实行利益共享。4、完善市场功能,推进乡镇站场有形化:努力实现乡镇有站、集镇有尝大路有棚、小路有牌。原则:依托基层交管站、实行前场后站式;结合通达建设,推行站场公用型。公用型站场建设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民营等方式,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合作、入股站场

9、建设。(一) 、大力推行公司化经营整合运力资源,推行公司化经营,提高农村客运经营者的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效益,提高服务水平。在试点过程中,有的地方整合运力资源,对农村客运经营主体进行公司化改造,实行统一站点、统一车型、统一结算、统一服务标准,使农村客运经营者的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有的地方积极引导骨干运输企业坚持车头向下 ,鼓励企业兼并收购,组建区域性或线路股份公司,实现片区集约化经营和冷热线协调运行。理论上可行、趋势上必行、操作上难行。统一站点、统一排班、公司化管理的三种模式:1、依托公司。汽运公司。 (紧密型)2、组建公司。交服公司。 (紧密型)3、车主自治。一线一司,车主自治。 (松

10、散型)(二) 、优化运力结构,运力置换农村客运运力适应客源集散需求,客运运力均为适合当地道路和地理条件的、列入国家客车生产名录的客运车辆;原则:统一指导车型、调控置换比例、确保人畅其流。1、以市区为起讫点的。2、连接乡镇村的。(三) 、线路布局形成较为严密的农村客运班线网络,大力提高班线辐射范围和通达深度,最终实现村村通班车 ;在运力布局上,要充分调研本地区农村客源的流量、流向、流时的规律性变化,在此基础上统筹安排,避免弃冷线、争热线和挤干线的做法;原则:加密干线、辐射支线,开通环圩公交线、增辟连乡通村线,构建o型农村客运网络。加密主干线、保障连接线、发展旅游线、增开环圩线、鼓励通村线。通过线

11、路的合理布局,分流运力、平衡运量、提高通达、形成网络。1、加密主干线。主干线是指市区至乡镇的客运班。(1) 、线路加密:增开宣州-向阳、孙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乡(镇镇)通车。(2) 、班次加密:是指加密单位时间内的发车班次。两个指标:一是实载率控制在 60%以上,发车 20 分钟。2、保障连接线。连接线是指乡镇至乡镇的班线。形成以小城镇为中心,与主干线相匹配,上下衔接,干支结合、四通八达、完善优化的公路交通网络。3、发展旅游线。旅游线是指市区至旅游景点的班线。4、增开环圩线。金宝圩环圩公交。5、鼓励通村线。乡镇至村的办线。(四) 、重视乡镇客运站点建设客运站场是路网的接口、市场的门口、形象的

12、窗口。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是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路运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在客运站点选择与建设上,应与当地农村集市相结合,形成以站带市、以市养站、干支相接、长短配套、辐射城乡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三是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建设。通过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加快农村公路网建设,加大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投入,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为农村运输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矗同时,牢固树立路、站、运一体化思想,将农村客运站点设施与农村公路建设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实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八、重视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推动路运一体化。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是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路运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各地要重视乡镇客运站点

13、建设,通过试点,研究探索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标准、资金来源、组织实施、站点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在制定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时,要统一考虑农村客运站点的布局,抓好农村公路与乡镇客运站点的同步建设,为实现路运一体化创造条件。建设一批方便群众、有利管理的客运场站点。原则:依托基层交管站、实行前场后站式;结合通达建设,推行站场公用型。努力实现乡镇有站、集镇有尝大路有棚、小路有牌。1、农村站场: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民营等方式,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合作、入股站场建设。2、市区站场发展农村地区道路客运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初步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辐射到村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进退有序、 有效衔接;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整体推进,平稳过渡。以严禁货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从事客运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客运为中心,按照进退有序、有效衔接;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整体推进,平稳过渡的方法,因此,发展农村客运事关农民出行需要、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要树立公路建设是基储发展运输是目的的思想,统筹发展农村公路与农村道路运输。对具有符合技术标准的公路、具备通车条件的地方,要及时投放运力,保证只要路修到家门口,班车就能通到家门口,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子就能走出家门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