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wangdiping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2157794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衡传wangdiping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张衡传wangdiping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张衡传wangdiping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张衡传wangdiping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张衡传wangdiping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衡传wangdiping》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衡传wangdiping(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朝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南朝宋代人范晔著。全书包 括十纪、十志、八十列传, 共一百篇,记载了东汉的光 武帝元年到汉献帝建安二十 五年公195年的历史。今本 后汉书包括梁代刘昭的增 补部分,共一百二十卷。后 人把它与史记汉书 三国志合成为“前四史 ”。 后汉书史记(汉司马迁) 汉书(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三国志(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 宋书(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廉) 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 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 旧五代史

2、(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 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张廷玉等)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 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 ,故又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 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 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 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 二十五史”,而多数学者不将其列入,而改将 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 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张衡简介漏水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张衡环形山张

3、衡小行星郭沫若:“如此全面发 展之人物,在世界史 上亦所罕见,万祀千 龄,令人敬仰。” 一 九 九 五 年 年 纪 念 邮 票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 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善于。 属(zh)文:写文章。属,连缀。 游: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 因:顺接连词,可翻译成“接着”。 通:通晓。 贯:贯通。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 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虽而:相当于“虽然但是” 。文言文里,前边分句用“虽”,后边分句 有时候用“而”“然”“犹”等词同它呼应 。 骄尚:骄,骄傲;尚,夸耀,炫耀

4、。 从容淡静:从容,指言行举止稳重;淡静, 指神情淡泊宁静。 举:因品德高尚而被地方推荐到中央做官。 辟:中央官署征聘官员。 就:接近,靠近。文中指就任官职。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 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 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逾侈:过度奢侈。拟:模仿。因:介词,用来。 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写作“附会 ”。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翻译为“以为奇”。 累:多次,屡次。召:征召做官。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 ,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 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精心地 构思写作,(经过

5、)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 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记述了张衡的学业、品性和文学上的成就。开头两 句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述张衡的姓名、籍贯 与家世。接着介绍其在文学上的造诣。“少善属文 ”说明他具有先天的禀赋,而“ 游于三辅,因入京 师,观太学”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所以,他“通 五经,贯六艺”。在叙述了其“才”后紧接着叙述 其“德”。“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 淡静,不好交接俗人”说明他具有谦虚稳重、超尘 拔俗的品格,而面对统治者的招罗,作者连用“不 行”“不就”“ 不应”等词语表现他的不慕名利的 高洁品德。而二京赋进一步证实其文学才能及 精研精神。 第一段内容小

6、结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 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机巧:指器械方面制造的巧妙。致思:用心思 。雅闻:常听说。雅,素常。 术学:关于术数方面的学问,指天文、历算等 。 特征:特地征召。再迁:两次迁官。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 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 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 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 研核:研究考验。 妙尽璇机之正:尽,形容词或用为动词,研 究透彻。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器的道理。 璇机,玉饰的测天仪器。也写作“ 璇玑”。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

7、 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于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精妙透彻地 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 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数学方面的论著,论 述十分详尽明白。 本段主要介绍了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 ,包括科学发明和理论著作两部分。 张衡上通天文,下穷地理,精于历算 ,擅于机械,在天文、数学、地理、 气象、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在文学、绘画、诗赋方面也成绩斐 然。第二自然段小结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 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再:数词,两次。 复:副词,再一次。 慕:趋附。 徙:迁升,提拔。顺帝初年,又被调回重当太史令。他不慕高官 厚禄,所担任的官职

8、,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从离 开太史令职务,五年后又恢复原职。 第三段内容小结:“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正因他不想握权柄以抬高地位,居高官以谋私利,不把 学问当做沽名之具、钓利之饵、登官之梯,才能有时间和精 力在科学上做出这样伟大的成绩。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 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 之形。 员径:即圆径。员,通“圆”。 合盖隆起: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 。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以篆文山龟鸟兽之 形饰,介宾后置。(顺帝)阳嘉元年,( 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 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上下两部分 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

9、樽。外面用篆 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 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 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都柱:粗大的铜柱。都,大。 施关发机: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件。关 ,枢纽、关键。 发,拨动。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周围伸出八条滑道, 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铜龙,龙口各含 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 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的巧妙,都隐藏 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 验之以事:用事实来检验。合契若神:(彼此)符合,(灵 验)如神。合契,符合、相合。未之有也

10、:从来没有这件事 。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候风地动仪巧妙灵验这件事。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 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 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 典所记,未之有也。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 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 音清脆响亮,守候仪器的人因此知道发生了地震。(地震发音清脆响亮,守候仪器的人因此知道发生了地震。(地震发 生时)虽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生时)

11、虽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 ,寻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用实际发生的地震,寻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用实际发生的地震 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 还看不到这样的仪器。还看不到这样的仪器。 无征:没有应验。 驿:这里指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 陇西:汉朝郡名,在今甘肃兰州、临洮、陇西一带。 所从方起:从哪个方向发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 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 感到地

12、震,京城里的学者都责怪地动仪不灵验。几天后,驿 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 于是全都叹服它的奇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 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质地外形雕饰第四段内容小结:段着重介绍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 风地动仪,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用。“地 震陇西”一事用力地证明了候风地动仪的神奇功用。 大小候风地动仪之构造示意图中有都柱, 傍行八道, 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 首衔铜丸, 下有蟾蜍, 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 皆隐在尊中, 覆盖周密无际 。 验之以事, 合契若神。

13、 内部机械构造帷幄:这里指皇宫。 讽议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 疾恶:痛恨。 目之:给他递眼色。 诡对:不用实话对答。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 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当时政治越来越腐败,大权落到了宦官手里,张衡于是 给皇帝上疏陈述政事,提出关于政事的意见。后来张衡升任 侍中,顺帝任用他入宫廷,在自己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 见。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 己的坏话,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便用一些不易捉摸的话回答 后出来了。 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图身之事:图谋自身安全的事。 吉凶

14、倚伏:祸福相因。出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幽微难明:幽深微妙,难以看清。 宣寄情志: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意。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 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 志。这些阉人竖子还是担心张衡终究会成为他们的祸 害,于是就群起而毁谤张衡。张衡也常考虑自身安全 的事,认为祸福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知道。于是作 思玄赋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志趣。 第五段内容小结:张衡不仅在科学、文学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在政治方面也有着杰出的才干,面对“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的状况,他挺身而出“ 因上疏陈事”“ 讽议左右”向皇上直言进谏,弹劾奸佞,努力剪除奸徒丑类。然而,官

15、场的黑暗,使他难施手脚,只好借思玄赋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 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典宪:典章法制。 豪右:豪族大户。右,右族,即豪族。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治威严:治理严厉。治,治理。 阴知:暗中查知。 政理:政治清明。 (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被调出京城,去当河间王刘政的 相国。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河间地区) 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和刘政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治理 严厉,整顿法制

16、,暗中探知一些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 抓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 十二,永和四年卒。 视事:这里指官员到职工作。 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张衡到职工作三年后,就向朝廷上书,请 求辞职告老还乡,朝廷却把他调回京城,任命 为尚书。(张衡)活到六十二岁,永和四年与 世长辞。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 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 ,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果断正直 聪明机智 果敢决绝 政绩卓越第六段内容小结:写张衡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