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位置性眩晕山大二院 孙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153286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良性位置性眩晕山大二院 孙琳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良性位置性眩晕山大二院 孙琳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良性位置性眩晕山大二院 孙琳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良性位置性眩晕山大二院 孙琳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良性位置性眩晕山大二院 孙琳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良性位置性眩晕山大二院 孙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良性位置性眩晕山大二院 孙琳(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 山大二院 孙琳 BPPV 是与重力有关的头部运 动诱发的短暂的眩晕发作 BPPV的年发病率为64/100000 多见于4060岁成人,女性多见,是眩 晕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解剖基础及生理 维持姿势和平衡有关的内耳感受装置 ,包括椭圆囊(utricle)、球囊( saccule)和三个半规管( semicircular canals)。 椭圆囊和球囊的适宜刺激为耳石的重力,是提 供与地心引力有关的头部方位(倾斜度)的信 息的,也因直线加(减)速运动而兴奋。 半规管的适宜刺激是旋转加速运动。在

2、头旋转 时,内淋巴因惰性而向与旋转相反的方向移位 ,终帽随之弯曲变形,这就间接地刺激毛细胞 及其基部的前庭神经末梢。发病机理 几种学说。 壶腹嵴顶结石学说 : Schuknecht在BPPV 患者的后半规管的顶部发现了嗜碱性沉积 物,提出了“嵴顶结石学说”。半规管结石学说 1992年Parnes等在BPPV患者的手术中直 接观察到后半规管中有游离的耳石斑块,从 而证实了“管石理论”。 各种原因导致耳石脱落或变性的耳石聚集 于半规管近壶腹处,当头位移至激发位时 ,管石受到重力作用,向离壶腹方向移动 而形成离壶腹内淋巴流,使嵴顶产生移位 刺激前庭神经,引起眩晕及眼震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椭圆囊衰

3、退。 在BPPV 的病理生理机制方面,半规管结石学 说已被广泛接受 BPPV 绝大多数是特发性,少数由于头部外伤、 活动少、血管栓塞、供血不足以及耳部疾病和耳 部手术等原因所致 由于半规管的解剖不同,半 规管受累的发生率各不相同。 受累最多的是后半规 管。上半规管 BPPV 很 少发生。临床表现 头位改变而诱发短暂的旋转性眩晕。 大多数患者在坐起、躺下、翻身、前倾或 后仰时出现,眩晕发作持续短暂。重复诱发 头位眩晕可反复出现。 发作有数秒的潜伏期。 持续时间60 s,一般为2030 s 伴眼球震颤 易疲劳性 PC-BPPV 突然坐起、躺倒或弯腰时诱发, Dix-Hallpike位置性眼震检查阳

4、性 HC-BPPV 平卧位翻身或转头时诱发,常 伴恶心,重者呕吐。Dix- Hallpike 变位试验 用于后半规管及上半规管 BPPV 的检查:受检者 取坐位,头转向患侧45并保持头位不变,检查者 扶其头快速躺下,使头向下悬位与水平面成 30 ,即出现有潜伏期、持续时间短且有疲劳性的眼 震,坐起时眼震方向相反。 在测试中观察到的眼震垂直成分向上的为后半规 管BPPV,垂直方向向下的眼震为上半规管 BPPV ,扭转成分眼震的方向指向受累侧。侧卧试验 受试者正位坐于检查床中部, 双腿自然垂下,检查者面对面而立,手持受试者头 部,按以下头位操作:头位1,头偏向受试耳对 侧,并偏离矢状位45。头位2

5、,迅速由坐位改变 为侧卧于受试耳侧,形成相当于以同侧肩臂部为支 点的悬头位,但头部未过伸及悬于床外。 水平半规管眩晕, Dix- Hallpike 敏感性不及滚 转试验 滚转试验:患者仰卧头屈曲 20,头快速向一侧 转动并保持头位 1 分钟,观察有无眩晕及眼震 出现;然后头位转回中位线,再快速转向对侧 ,观察其眼震情况。 仰卧侧头试验:于仰卧位,头分别向左侧或右侧 旋转90度,立即或经很 短潜伏期后出现。 眼震特点为水平方向变化的眼震。治疗管石复位法 主要用于后半规管和上半 规管 BPPV的治疗,通过手法使患者变换 5 个位置,从而使游离于后半规管和上半规 管内淋巴液中的耳石碎片通过总脚进入椭

6、 圆囊。从而减轻或消除眩晕症状。Epley 手 法复 位 患者取坐位,头向患侧转 45,保持该头位使患者 躺下头悬 30,之后患者经过中度头伸位,头缓慢 向健侧旋转 45,然后患者旋转呈侧卧位同时头向 下转 45,最后缓慢回到坐位同时头前倾 30,每个 体位保持 1 2 分钟或至眩晕消失。重复此过程直 至眩晕及眼震完全消失,未完全改善的患者间隔 2 3 天继续进行 CRP 治疗。 Semont方法 步骤如下 患者坐于床沿,双脚下垂,头向健侧转 45度,并在随后的步骤中均维持此头位 患者由坐位快速向患侧侧卧,此时后枕部靠床 而鼻尖朝上 将患者由患侧侧卧位迅速经坐位变成健侧侧卧 位,此时前额或鼻尖

7、靠床而后枕部朝上; 缓慢坐起,头略前倾.以上4个步骤记作一个循环 .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3点: 在每个步骤均应停留足够长时间,一般应维持 至眼震消失或旋转感消失后再保持1 min 对仍有眩晕的患者,应多次循环复位,尽量使患者在每个步骤均无眩晕出现 在每次体位改变时,尤其从第2步向第3步移动 时速度应尽量快. Semont方法治疗后嘱患者在2d内尽量保持直立头位 水平半规管颗粒复位手法 患者仰卧,头下放一枕头以使头稍前倾, 将其头与身体同时翻向左侧(患侧)以90 度侧卧于床,维持此体位2分钟,逐步地将其 头与身体迅速向健侧翻转45度,每翻转1次, 休息半分钟,直到转至离开始头位180度为 止,即侧卧于健侧,维持该头位3分钟后扶 其坐起,症状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