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虫的主要特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152971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轮虫的主要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轮虫的主要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轮虫的主要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轮虫的主要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轮虫的主要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轮虫的主要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轮虫的主要特征(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轮虫Rotatoria 轮虫的主要特征一、轮虫的主要特征: 1. 轮虫的头部前端扩大成盘状,其上方有一由 纤毛组成的轮盘,称头冠(corona),是运动和 摄食的器官。身体其他部分没有纤毛。即具有 纤毛环的头冠。 2. 消化道的咽部特别膨大,形成肌肉很发达的 咀嚼囊(mastax),内藏咀嚼器(trophi)。即有内 含咀嚼器的咀嚼囊。 3. 体腔两旁有一对原肾管,其末端有焰茎球。即 有末端具有焰茎球的原肾管。 总之,轮虫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头冠、咀嚼囊和原 肾管。 轮虫轮虫是轮形动物门的一群小形多细胞动物。一般体长 100-300m。根据以下特征很容易和其它体形大小差不多 的动物区别开来

2、。第一,身体前端有一个着生纤毛环的 头冠(纤毛只存在于头冠,此与原生动物的纤毛虫不同 )。轮虫因生活时该头冠纤毛不停地摆动似轮盘而得名 。第二,消化道的咽部肌肉膨大成咀嚼囊,其中有类似 几丁质的咀嚼器。轮虫广泛分布于湖泊、池塘、江河、近海等各类淡、 咸水水体中。甚至潮湿土址和苔藓丛中也有它们的踪迹 。轮虫因其极快的繁殖速率,生产量很高,在生态系结 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轮虫是 大多数经济水生动物幼体的开口饵料。在渔业生产上有 颇大的应用价值。轮虫也是一类指示生物,在环境监测 和生态毒理研究中被普遍采用。 多数轮 虫身体 由头、 躯干和 足三部 分组成 (有的 无足) (一)

3、旋轮虫型: 分割成左右2个对称的 轮盘,各具一短柄,口位于腹面中央两短 柄之间。具此头冠者多为底栖种类。(二)水轮虫型(须足轮虫型): 口和 口围区位于头冠腹面,后者具一圈粗状刚 毛(假轮环)。(三)晶囊轮虫型: 口围区极度缩小, 只在口孔周围有一段很不发达的纤毛、围 顶纤毛发达但在背、腹面中央间断。盘顶 区相当宽阔。在这一区域内常有刺状或棒 状的感觉机构。具该类头冠者概为典型的 浮游轮虫。(四)巨腕轮虫型: 围顶带形成上下两 圈纤毛环。上环叫轮环。下环叫腰环。口 位于二者之间。适应于浮游生活。(五)聚花轮虫型: 围顶带呈现马蹄形 。背面下垂口和口围区位于此。致使口位 于头冠的背侧。适应于浮游

4、生活。(六)胶鞘轮虫型: 整个头冠呈漏斗 状。上缘常形成几个(1,3,5,7个)裂 片。其上有刺毛。口深陷漏斗底部。此漏 斗实际为口围区而围顶带已消失。适应于 固着生活。 咀嚼器的构造n咀嚼囊是轮虫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咀嚼器位 于其中,用于磨碎食物。咀嚼器构造复杂,其 基本构造是由7块非常坚硬的咀嚼板组合而成 ,这些板都系皮层高度硬化而来。通常咀嚼板 分砧板和槌板两部分,即由一块单独的砧基与 二片砧枝连接一起而成砧板,和左右各一的槌 板,每一槌板系由一片槌钩和一片槌柄组成。 食物经过槌钩和砧枝之间被切断或磨碎,槌柄 往往纵长略弯,其前端总是与槌钩的后端相连 接。咀嚼器上连接肌肉,运动灵活。(一

5、)槌型:各咀嚼板都比较粗壮而坚实 ,砧板内侧有沟痕但无齿。用于横向磨碎 浮游生物和有机啐片。具这种咀嚼器的轮 虫常为水轮虫型头冠,适应沉食取食方法 (如臂尾轮虫等)。营浮游或底栖生活。 底栖种类(如腔轮科)在沉水植物茎、叶 或其它底层物体上吸取微小的生物和有机 碎片。这种咀嚼器捕捉能力很弱。 (二)杖型:砧基和槌柄都很长,呈拐杖 形,一对砧枝呈现三角形。砧基下瑞伸到 下咽喉,当咀嚼器肌肉收缩时好似活塞把 食物吸进口到咀嚼腔中。这种咀嚼器除了 吸取植物细胞的汁液和小型动物的体液外 ,尚有咬、啃、研磨食物等初步消化的能 力。它常与晶囊轮虫型头冠结合,一般为 凶猛种类(如疣毛轮虫等),攫取浮游生 物

6、、附着生物和有机碎片为食。 (三)砧型:砧枝特别发达,呈现锋利的 卡钳状,内缘有1-2个齿。砧基很短,槌钩 细长,槌柄很短只留痕迹。它与晶囊轮虫 型头冠结合,只限于晶囊轮科,这些种类 十分凶猛,当遇到适口食物(主要是浮游 动物)突然把咀嚼器伸出口外把食物猎入 口内。这类咀嚼器完全适应猎食。(四)槌枝型:槌钩由许多长条的齿密 集排列一起,槌柄宽而短,隔成三段, 砧基短而粗壮,左右砧枝各呈三角形, 内侧常有细齿。它与巨腕轮虫型头冠结 合,簇轮亚目都属于此类。包括浮游、 底层和固着生活三种方式,依靠头冠纤 毛运动形成的水流旋涡,沉淀取食水中 微小的生物和腐屑。(五)枝型:槌钩 最为发达,呈2个半圆形

7、的薄片,其上有 很多平行的肋条,其中有2-3个(或部分 )肋条比较粗壮,肋条的内端形成箭头 状的齿;砧枝较小,为三棱形长条,砧 基和槌柄都退化。枝型咀嚼器与旋轮虫 型头冠结合,是蛭态亚目的主要特征。 适应于沉淀取食。(六)钩型:砧基和 槌柄都极退化,砧板宽阔近乎半圆形, 槌钩系极少数长条状的齿组成,除外还 有副槌钩,它把砧板和槌钩紧密联结起 来。钩型咀嚼器与胶鞘轮虫型头冠结合 ,为胶鞘亚目的主要特征。这类轮虫用 槌钩来撕碎闯入陷井的大型生物(如枝 角类、桡足类等)。适应于伏击取食方 法。多数营固着生活,极少数营浮游生 活。绝大部分种类的雌雄形 态差别极大。雄体体长只有 同种雌体的1/8-1/3

8、,雄体没 有消化系统或只留痕迹,或 有咀嚼器和胃,但没有口和 肛门,它们不吃食。雄性生 殖系统占据假体腔的大部分 。一个膨大的梨形或球形精 巢,下接输精管通至阴茎( 交配器),没有阴茎的种类 在交配时输精管通过体壁有 纤毛的小孔向外翻出。雄体 的头冠皆向前方,长满纤毛 ,游泳十分迅速,从不固着 ,特别当有雌体存在时更为 活跃,直到与其中一个交配 为止。交配和精子的传递通 过雌体的泄殖腔孔或体壁 轮虫的雌体在正常情况下所产的卵 不需要受精,立即发育孵化为雌体 ,这种卵称非需精卵(夏卵),产 非需精卵的雌体称不混交雌体。不 混交雌体和非需精卵的细胞核中都 含有双倍的染色体。这种只依靠雌 体繁殖后代

9、的方法称孤雌生殖。轮 虫在环境条件适合它们生活的情况 下都进行孤雌生殖。孤雌生殖的特 点是生殖量大,生殖率高,种群发 展迅速。当环境条件恶化时一些种 类进行两性生殖,此时不混交雌体 所产的卵在成熟前经减数分裂,卵 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为单倍体,这种 卵称需精卵,需精卵的发育有两个 去向,未经受精的需精卵发育为雄 体,经受精的需精卵称受精卵,又 称冬卵或休眠卵。休眠卵有厚的卵 壳保护,能顽强抵抗不利的环境条 件,如干燥、低温、高温或水质化 学变化等。休眠卵沉到水底待休眠 期满且温度、溶氧、渗透压等水质 条件合适时才发育孵化出不混交雌 体,而绝不孵化出混交雌体。休眠 卵孵化出的雌体叫“干母”。 (1)

10、咀嚼器类型不同的轮虫它的咀嚼器各部分发达的程度不同,形态上变化很大,形成不同的 咀嚼器类型。常见的咀嚼器类型有: 槌型 所有咀嚼板都比较粗壮而结实,槌钩弯转。中央部裂成几个长条齿,横置 于砧板上。通过左右槌钩运动,不断地嚼碎食物。 枝型 砧基与槌柄已高度退化,且砧枝缩小,为一三棱形的长条,左右槌钩最为 发达,各为半圆形的薄片,两半合成圆形,各自其上有许多平行的肋条。 槌枝型 槌钩为许多长条齿排列组成,槌柄短宽,显著地隔成三段。砧基短粗, 左右砧枝呈长三角形,内侧具细齿。 砧型 砧枝特别发达,内侧具1-2个刺状突起。砧基已缩短,槌柄退化仅留痕迹 ,槌钩也变得较细。能突然伸出口外以捕获食物入口。

11、梳型 砧板为提琴状,槌柄复杂,其中部分出一月牙形弯曲的枝。在槌柄前有一 前咽片,常比槌钩发达。吮吸取食为主。 杖型 砧基和槌柄都细长呈杖型。砧枝呈宽阔的三角形,槌钩一般有1-2个齿。 槌钩能伸出口外,攫取食物并把它咬碎。具此咀嚼器的轮虫系凶猛种类。 钳形 槌柄很长,与细长的槌钩交错在一起呈钳状,砧基较短,砧枝长而稍弯, 也呈钳状,其内侧有很多锯齿。取食时钳形咀嚼器能完全伸出口外,攫取食物。 钩型 砧基与槌柄已高度退化,砧枝宽阔而发达,槌钩系由少数长条箭头状的齿 所组成。分 类n轮虫分类形态结构特殊,长期以来其分 类地位各家意见不统一。多将其列为线 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的一

12、个纲 ,即轮虫纲(Rotifera)。有的学者把这 类假体腔动物称为原体腔动物门( Aschelminthes)。按照目前国外常用的 分类方法,轮虫可分为2个亚纲,3个总 目,约1800种。即尾盘亚纲和真轮虫亚 纲。 分类系统 .尾盘亚纲 Seisona 1尾盘总目 Seisona 卵巢无卵黄腺,雄体发达,头冠退化,海 产寄生。如海轮虫 Seison. .真轮虫亚纲 Eurotatoria1. 1. 蛭态总目 Bdelloidea 卵巢具卵黄腺一对,枝形咀嚼器,无侧 触手。n2. 单巢总目 Monogononta 卵巢具卵黄腺一个,不为枝形咀嚼器 。n(1) 游泳目Ploimida 如有足则具

13、成对或不成对的趾,足腺一 对。头冠(头盘,轮器)各异,但决不是六腕轮型或胶鞘轮型。n(2) 神轮目 Gnesiotrochan簇轮亚目 Flosculariacea 如有足则无趾,足腺发达六腕轮 型或聚花轮型头冠。咀嚼器为槌枝型。n 胶鞘轮亚目 Collothecacea 足无趾,足腺发达。胶鞘轮型 头冠,咀嚼器钩型。轮虫属 Rotaria:体细长。眼 点一对不甚明显,位于背触手前 面的吻部。吻较长突出于头冠之 上。足端有三趾。喜生活于富含 有机质的小型水体,常附着于水 生植物的茎、叶上。旋轮虫属Philodina :体较粗 壮。眼点一对大而明显,位于背 触手后,脑的背面。趾四个。生 活环境与

14、轮虫近似。 臂尾轮属 Brachionus: 被甲较 宽阔,呈正方形。 被 甲前端总是具1-3对 突出的棘刺。有的种 类被甲后端也具棘刺 。足不分节而很长, 上面具很密的环形沟 纹,并能活泼地伸缩 摆动。本属种类甚多 ,主要营浮游生活。 但也常用足末端的趾 ,附着在其它物体上 ,并营底栖生活。它 们生长在池塘、湖泊 中,往往靠近岸的地 方多于离岸的地方。 龟甲轮属 K. peratella :被甲被线纹分割成若干 多角形的板片。如同龟甲 ,前端有3对不规则的棘 刺,有的还有后棘刺1-2条 。无足。是典型的浮游种 类。分布普遍。温幅广。 一年四季(包括冰下)都 可找到大量个体。盐幅较 大,淡水、

15、半咸水中都能 生活。由于个体小,被甲 厚而坚硬,其饵料价值远 不及臂尾轮虫。 水轮属 Epiphanes:无甲。 头冠上有3-5个棒状突起。各不 同种间体形差异大。锥尾水轮虫 E.senta呈倒圆锥形;臂尾水轮虫 E.brachionas呈方块形且足很长 ,棒状水轮虫E.bravulatus呈囊袋 状。透明。卵黄腺呈带状。后者 极易和晶囊轮虫Asplanchna混淆 ,但它有足且咀嚼器也完全不同 。水轮虫个体大(500um左右) 、运动慢、不具被甲,在富有机 质特别是多裸藻的小型水体中。 种群数量可能极大(1万/L)在 融冰后的低水温条件下即可大量 繁殖。其饵料和培养价值不在臂 尾轮虫属之下

16、。 犀轮属Rhinoglena:无被甲。体呈 长圆锥形。躯干有假“节”。但不作套 筒式伸缩。头部背侧有一长的“如意 突”,会自如地伸缩。此为该属主要 特征,吻两旁有一对眼点,卵胎生 。前额犀轮虫R.frontalis。为常见种 。广泛分布于静水淡水池塘或小湖 泊,大量个体主要出现于低温季节 。冬至前后在我国北方鱼类越冬池 冰下水体中常可大量繁殖。作著于 1979年12月15日测得哈尔滨西效大 越冬池犀轮虫密度高达2.7万/L。相 反,温暖季节(15)它们的数量 却很少。犀轮虫个体较大(300 m 左右),无被甲,尤其是它适低温 的特性,是冷水性鱼类或在低温水 体中繁殖的水生动物苗种的优良活 饵料,并有望成为人工大量增殖的 对象。 叶轮属Notholca: 背甲具纵条纹。前棘 刺3对,长短不等。后 端浑圆或有短柄。无 足。叶轮虫属种类不 多但温幅,盐幅很广 。有的种如尖削叶轮 虫N.acuminata能在咸 水中大量繁殖。该属 轮虫往往在低温季节 ,甚至冰下水体中出 现,数量虽多但生物 量小且高峰持续时间 不长。 晶囊轮属As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