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地学分析-第4章土壤遥感_图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152839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268 大小:9.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感地学分析-第4章土壤遥感_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68页
遥感地学分析-第4章土壤遥感_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68页
遥感地学分析-第4章土壤遥感_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68页
遥感地学分析-第4章土壤遥感_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68页
遥感地学分析-第4章土壤遥感_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遥感地学分析-第4章土壤遥感_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地学分析-第4章土壤遥感_图文(2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第四章 土壤遥感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第四章第四章 土壤遥感土壤遥感 第一节 土壤波谱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1.1土壤辐射传输 1.2土壤反射光谱特征 1.3土壤反射光谱特征影响因素 1.4我国土壤反射光谱曲线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土壤光谱遥感最佳波段 第三节 土壤干旱遥感监测 第四节 土壤侵蚀遥感调查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第四章第四章 土壤遥感土壤遥感l土壤是覆盖地球表面的具有农业生产力的资源 ,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成分、水和自然支 撑,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 用的产物。l土 壤遥感是应用遥感手段研究土壤科学的技术 。根据电磁波辐

2、射原理,通过各种传感器远距 离接收土壤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谱信号,经加 工处理后,得到能直接识别的 图像或供电子计 算机处理的电子数据,通过分析这些图像和数 据可以掌握土壤特性、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和 利用现状,从而绘制土壤图,计算土壤类型分 布面积。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第四章第四章 土壤遥感土壤遥感l土壤遥感能对某些土壤性状、水分含量、 养分供应状况,以及对土壤盐渍化、沼泽 化、风沙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变化 进行动态监测,为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 土壤资源及时提供科学数据。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波谱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土壤波谱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1 1、土壤反射光谱特征、土壤

3、反射光谱特征1.1土壤的辐射传输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 ,其中固相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固相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数量和大小以及团 聚体的数量和大小等决定了土壤结构。 电磁辐射在土壤中与土壤颗粒、水分等发生碰 撞,并在土壤孔隙中传输,被吸收或散射,最 后从土壤表层反射并被传感器接收。这一过程 与土壤结构密切相关,土壤结构的不同将导致 土壤中多次散射次数、散射方向性、后向散射 能量大小的差异。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波谱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土壤波谱特征及其变化规律1.2土壤反射光谱特征土 壤是岩矿的风化产物,因而土壤和岩矿的 光谱反射特性在整体上基本一致:即反

4、射率 从可见光的短波段起随波长的增加而逐 渐抬升。但土壤是岩矿经历不同的风化过程,又是在不 同的生物气候因子和人类长期耕作活动的共同 作用下形成的,因此,土壤类别是多种多样的 ,其光谱反射特性也必然相应 地发生许多变 化。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波谱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土壤波谱特征及其变化规律1.3土壤反射光谱特征的影响因素l土壤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多孔体系,由不同含量的 矿物质、水分、气体和土壤有机质组成。l土壤反射率由土壤的组成成分及其结构的内在的 散射和吸收性质决定。l土壤反射光谱受土壤地球化学(矿物成分、湿度 、有机质、氧化铁含量、土壤结壳等),几何光 学散射(几何、照明、微

5、粒形状、大小、方位、 粗糙度)以及外部环境(气候、风化程度、植被 覆盖度、落叶)等因素的影响。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波谱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土壤波谱特征及其变化规律1.3土壤反射光谱特征的影响因素l其中土壤有机质、氧化铁和水分含量、土壤质地 、土壤母质等性状均明显地随地理分布的差异而 不同。l因此,土壤光谱的反射特性也必然会随土壤地理 的分布规律和土壤剖面而发生变异。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1.3.11.3.1土壤组分的影响土壤组分的影响l土壤由固相(矿物质:原生矿物和次 生矿物;有机质:有机氮、脂肪、碳 水化合物、糖类等),液相(土壤水 分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 物质

6、有机组成。按容积计,矿物质占38-45%,有机质 占5-12%,孔隙约占50%; 按重量计,矿物质的固相占90%以上, 有机质占1-10% l对土壤光谱影响较大的组分包括土壤 水分、有机质、氧化铁。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1.3.11.3.1土壤组分的影响土壤组分的影响l1)土壤水分含量对土壤光谱的影响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组分,不仅是植物生活必 需物质,且是土壤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介质 。 土壤水分l来源于大气降水、地下水、灌溉水和大气凝结水;l损耗于土壤蒸发、植物吸收、植物蒸腾和水的渗漏与 径流。通常给定地区,土壤特性中的土壤水分随时间和 空间的变化最大。 因此,一定时间内,土壤的反射率主

7、要随土壤粗 糙度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而变化。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1.3.11.3.1土壤组分的影响土壤组分的影响l1)土壤水分含量对土壤光谱的影响土壤水分即土壤湿度。一般情况下,土壤水分含 量与反射率呈反比,甚至可以认为土壤水分含量 与反射率之间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由于各种土壤的持水能力有差异,导致反射率变 化对应于湿度变化的灵敏度范围也不同。l一般含水量在10% 25% , 反射率变化显著。l而持水性差的土壤, 其灵敏度范围可能小于10%。l当超过田间持水量时, 由于土壤表面膜水层形成镜面反 射, 反而会提高反射率。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1.3.11.3.1土壤组分的影响土壤组分

8、的影响l1)土壤水分含量对土壤光谱的影响在土壤光谱曲线中,l1.45um和1.95um两个波段处有两个强吸 收谷;l在0.97um、1.2um与1.77um处有三个弱 吸收谷都是土壤水分子振动的倍频或合频引 起的。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1.3.11.3.1土壤组分的影响土壤组分的影响l1)土壤水分含量对土壤光谱的影响总体讲:l随着土壤含水量的提高,任意波长的反射率 均会降低,而且其差异随波长的增加而加大 ;l但当土壤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时,由于土 壤表面膜水层形成镜面反射,反而会提高反 射率。 因此, 尽可能应用近红外波段来估计土壤 水分含量。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l2)土壤矿物成分对土壤

9、光谱的影响土壤矿物成分是土壤固相物质之一,是土壤的主 要组成物质,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土壤矿物质基本来自岩石风化形成的成土母质, 对土壤的形成与土壤肥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l主体元素:O,Si,Al,Fe,Ca,Na,K,Mg,Til主要矿物(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石英 、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方解石、赤铁矿、磷 灰石、以及蒙脱石、高岭石和伊利石矿物的化学组成、物理特性、风化难易程度和风 化产物的差异,都深刻影响土壤性质。1.3.11.3.1土壤组分的影响土壤组分的影响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l2)土壤矿物成分对土壤光谱的影 响岩石、矿物在350-2500nm光谱范围内的吸

10、 收和反射机理l吸收:原子内部呈离散能量状态,导致电子 存在于各自轨道上。当电磁波照射到处于低 能级状态的原子上时,其能量的一部分会被 吸收,造成能级提高,使电子向上一级轨道 移动l反射:当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就 会辐射出一定波长的电磁波1.3.11.3.1土壤组分的影响土壤组分的影响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l2)土壤矿物成分对土壤光谱的影 响岩石、矿物在350-2500nm光谱范围内的吸 收和反射机理l可见光区的光谱主要由土壤成分中的Fe3+和 Fe2+引起。 Fe2+吸收波长位于0.43、0.45、0.51、0.55和1.0 1.1um Fe3+吸收波长位于0.40、0.45、0.

11、49、0.70、 0.87um1.3.11.3.1土壤组分的影响土壤组分的影响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l2)土壤矿物成分对土壤光谱的影 响岩石、矿物在350-2500nm光谱范围内的吸 收和反射机理l近红外的反射和吸收是油分子与晶格的振动 引起,是由土壤成分中的H2O、OH-和和 CO32+等离子基团的倍频或合频引起。 水的倍频和合频两个特征谱带是:1.4和1.9um 土壤中次生黏土矿物层间的结合水(OH-)在 2.2um(高岭石)和2.3um(蒙脱石)出现吸收峰 CO32+的倍频或合频出现在2.35和2.55um1.3.11.3.1土壤组分的影响土壤组分的影响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l2)土

12、壤矿物成分对土壤光谱影响典型成土矿物的(0.4-2.5um)光谱特性l高岭类矿物:2.2um处有极强的铝配位的羟基谱 带,1.4um极强的OH-吸收带,1.9um较弱的H2O 吸收带,因其无层间水和膨胀性差的特征。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l2)土壤矿物成分对土壤光谱影响典型成土矿物的(0.4-2.5um)光谱特性l蒙脱石类矿物:最强的1.9um水吸收带,相对较 弱的1.4um和2.2um的吸收,因富含层间水最多 ,膨胀性和吸湿性强的特征。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l2)土壤矿物成分对土壤光谱影响典型成土矿物的(0.4-2.5um)光谱特性l蛭石:1.4和1.9um处具有宽口“V”形强吸收带,易于

13、蒙 脱石混淆,需辅以其他光谱特征识别,如2.2um和2.3um 较弱吸收等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l2)土壤矿物成分对土壤光谱影响典型成土矿物的(0.4-2.5um)光谱特性l伊利石:反射光谱特殊,羟基等水谱带特征几 乎看不出,与云母的定向排列和测量光束的取向 作用有关,是云母类矿物光谱的主要特征。在 2.2um有较强吸收,在1.4和1.9um仅有浅窄的凹 形吸收口。低反射,谱线斜率基本一致而区别于 其他矿物。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l2)土壤矿物成分对土壤光谱影响典型成土矿物的(0.4-2.5um)光谱特性l区别矿物的二八或三八面体: 二八面体在2.2um呈由三价铝离子配位 的OH-吸收谱带

14、; 三八面体在2.3um呈由二价镁离子配位 的OH-吸收谱带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l3)氧化铁含量对土壤光谱影响土壤中的部分含铁矿物被风化为铁的氧化物, 如针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它们均以胶体状 态覆于土壤颗粒表面。土壤在可见光波段的许多吸收特征都是铁氧化 物引起,铁氧化物的存在导致土壤在整个波段 范围的反射率下降。由于土壤中铁大量存在,几乎所有土壤的光谱 反射率都朝着蓝波段方向下降,这种下降甚至 可扩展至紫外。1.3.11.3.1土壤组分的影响土壤组分的影响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l3)氧化铁含量对土壤光谱的影响一般而言,0.62-0.72um和0.82-0.92um,土壤 反射率与氧化铁

15、含量多少呈正相关;在1.551.75um,2.08-2.32um波段呈负相关。1.3.11.3.1土壤组分的影响土壤组分的影响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l3)氧化铁含量对土壤光谱影响土壤氧化铁含量增加时,可见光与近红外部分吸 收增强,由于在0.5-0.72um波段的吸收增强幅度不大,因此土壤出现黄红色。旱作土壤中,氧化铁随结晶体水的多少不同而表 现出不同颜色:l当土壤处于还原状态时,土壤呈现出蓝绿、灰蓝色;l当土壤处于氧化状态时,土壤呈红、黄色。氧化铁与有机质对土壤的光谱特性的影响都发生 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因此,定量区分有机质 和氧化铁对光谱反射率的贡献难度较大。1.3.11.3.1土壤组分

16、的影响土壤组分的影响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1.3.11.3.1土壤组分的影响土壤组分的影响l4)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光谱的影响土壤中有机质指土壤中动植物残体 和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物质 。l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物占有机质总 量的10%-50%;l土壤腐殖质占土壤有机质的85%-90% 。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l4)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光谱的影响就同一类型的土壤而言, 有机质含量的高 低与土壤颜色的深浅有直接关系。l有机质含量高时, 土壤呈深褐色至黑色; l有机质含量低时土壤呈浅褐色至灰色。通常颜色愈深的土壤, 其光谱反射率愈低,而其相对肥力则愈高。1.3.11.3.1土壤组分的影响土壤组分的影响遥感地学分析遥感地学分析1.3.11.3.1土壤组分的影响土壤组分的影响l4)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光谱的影响有机质对土壤光谱的影响主要在可见光 波段,在近红外波段的影响显著减小。l对有机质比较敏感的波段为0.5-1.2um;l一般在0.4-2.5u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