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2152064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1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设施设计Public facilities design美术与设计学院 张东强公共设施设计的概念 公共设施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笼统的讲就是在一个特定环境或 空间里的供人们使用为人们提供服务的产品。有供单纯精神审美欣 赏需求的景观设施,有供人们休息的休息设施,有照明和水景设施 ,有给人们指示作用的引导设施等等。“公共设施”,这一词条其实产生于英国,英语为Street Furniture, 直译为“街道家具”,类似的词条还有Urban Furniture。在欧洲,称其 为Urban Element,直译为“城市元素”。在日本,被理解为“步行者道路 的家具”或者“道的装置”,也称“街具”。在我

2、国,可以理解为“公共设施” ,也称为“城市环境设施”。现今我们的公共设施主要是指室外的公共设施而言,它与人们居住的室内 设施相比具有不同的个性。在室内外,人们的生活的各种条件是不一样的 ,其设施也应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机能和性格。虽然室内外环境具有不同的条件,但人们的生活要求基本上是不变的。室 内的沙发在室外成了长椅;室内的台式电话改变为室外的电话亭。值得注 意的是,室外设施必须与室外环境条件,如人们在室外环境中的各种行为 特点及自然、气象条件等,相适应、相协调,以人们生活的安全、健康、 舒适、效率为目标。环境设施充实了城市空间的内容,代表了城市空间的形象,反映了 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风貌、人文风采

3、;表现了城市的气质和风格,显示出城 市的经济状况,是社会发展和民族文明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 的改变,现代人在期望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渴求精神文明的滋润。环境 设施在高度文明的社会环境创造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城市公共设施的历史背景 谈论城市环境设施的历史发展是比较困 难的一件事。有多方面原因,首先,谈及城市环境设施的历史就不能不提 及城市设计的历史。然而,一直以来, 城市设计总是被建筑、规划、工程等这 样伟大的项目所占据,城市环境设施变 成了它们的附属品,城市环境设施的历 史自然就成了“野史”而无从谈起。 其次,尽管我们对城市环境设施做了分类, 但是它本身就是一个开放且变

4、化的体系 ,内容繁杂、发展迅速、变化万千,既 难以精确地界定其范畴,也难以全面而 系统地对其历史加以考证。 1、我国古代的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环境设施与城市建设以及建筑发展有着难解之缘,城市与建筑的历 史就是环境设施的历史。 回顾历史,许多著名的城市,甚至它们所在的国度,在与异族的长期征 战中都陆续没落了。中国古代城市虽然也走过这样的道路,但其所在的 大文化环境以及历史却一直延续下来,因此,中国城市具有相对稳定的 进化过程。 在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周礼考工记中,对中国古代都城的空 间配置情况作了理想化概述。首先,它突出表明城墙、道路和皇城在皇 城建设中的地位;其次,强调了城市空间的中心对称形

5、制以及等级分明 的格子状街道系统。这种礼制观念对后来中国城市中环境设施和建筑小 品的设计、布置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城市中,这种礼制观念集中体 现于墙垣、门阙和道路三个方面,它们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等级严明 。明清时代城市设施和建筑小品一览表设施种类内容便利性设施道路、桥梁、排水渠、船坞、井台、吊桥、水门 、城门、屋门、牌坊、牌楼 雨廊、骑楼、路亭、踏道、洞门、垂花门安全性设施城墙、院墙、水闸、城门、水门、箭楼、角楼、 沟渠、护城河、吊桥、台基信息性设施钟鼓楼、旗杆。日晷、招牌、看板、匾额、牌坊 、牌楼、装饰性设施照壁、洞门、石桌、石鼓、石凳、铺地礼仪庆 典性设施石狮、华表、石柱、金水桥、灵台、

6、铜雀台、石 碑、塔、铜鼎、碑亭、民俗节日性设施彩灯、龙灯、旗帜井台水门骑楼正楼、箭楼、闸楼铜鼎塔桥、照壁,石狮 ,华表、牌坊、附属设施墙体,道路,门阙突出格局的主 要手段 我国古代的城市环境设施明代皇城图北京城几乎是根据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 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规划思想建设起来的唐长安里坊中正长安城的规划继承了 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 ,平面布局方正规则 ,每面开三门,皇城 左右有祖庙及社稷, 与周礼考工记中 的布局接近。城市布局上“宫 殿与民居不相参”的 意图十分明显,采用 严格的里坊制,这些 都与当时统治阶级对 人民的严格管制与防 范有关。(1)墙垣

7、:在中国古代城市中,特别是较大规模的都城,墙垣系统都 非常发达。它们不仅配合道路分化城市空间,而且是层层设防的有力手 段,至今仍延绵不绝。城市外围是城墙,都城中的皇城围以城墙,皇城 内的宫城有围墙。在一定意义上,殿堂台基上的重重栏杆当属最后一道 墙,而凭栏眺望的功能是次要的。城市中的每一个街区设有坊墙,每家 每户还设有层层院墙,这真是一张庞大的墙垣座次排列表。这些墙垣还 有其相当多的附属设施,如箭楼、角楼、门楼、瓮城、壕沟、吊桥等。明代西安城墙。它是一座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 古城堡,始建于1374年。明西安城墙是在唐代长安皇城 和元代奉元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 的。原为夯土城墙,公元1568年 ,

8、在夯土城墙外首次包砌青砖。 清乾隆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 、加固,将包砖增厚,铺设海墁 ,并增修排水、口沿等。它是我 国六大古都中保存至今唯一最完 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垣,它无声 地诉说着历史,显示出古代劳动 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当时建筑的最 高水平,较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 代城市的风貌。明朝时期的北京城墙一共有3道。最内侧的是 紫禁城,现在保存完好。最外侧的城墙,于上个世 纪60-70年代被拆除, 其位置在今天的二环路沿 线。 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还有一道城墙,称为皇 城,这道城墙于上个世纪初被拆除以后逐渐被人们 遗忘,不知其具体位置所在。2000年随着王府井大 街二期工程的进行,施工中发现了明朝东皇

9、城墙的 多处遗址。 (2)门阙:门阙是塔楼状建筑,置于道路两旁作为城市、宫殿、坛 庙、关隘、官署、陵墓等入口的标志。门阙与墙垣同步而生,墙垣的 等次和功能不同,门阙也有各自不同的内容。自汉唐以后, 门阙有了新的 发展。一方面,防御外侵的城阙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城市内部的门阙还在继续分 化,如皇室的门阙逐渐演变为明清的城门和午门,而民间的坊门演变为牌坊和屋门。 门阙作为突出空间层次和轴线对称格局的重要手段,其相关附属设施 也有着不断的发展,如照壁、石狮、华表等。另外,门阙的构建与装 饰也有着严明的等级规定。汉梁王陵门阙四川雅安汉高颐墓阙一般来说,华表对主体建筑起着烘托的作 用。他们的大小比例以

10、及所处的位置都与 他们所在的环境相协调。(3)道路:在中国古代都城中,道路除提供作为人车交通和进行社会 交往的空间之外,还有着特殊的典仪性要求。唐代的长安城中,中轴线上的 朱雀大街宽至150米,其他主要街道也达百米。这些街道尽管规模宏伟,两侧有排水渠道 且种植树木,但路面只是夯土而已。 (4)塔、桥:在中国古代城市环境中,塔与桥梁的建造有着悠久的历 史和相当丰富的记载。随着佛教寺庙的兴盛,塔的建造曾在北魏时达到 顶峰,以后许多朝代虽然时衰时兴,但其发展的势头一直保持到明清。 我国古代城市中的桥梁多为梁桥和拱桥。北宋汴京(开封)的虹桥虽不复存在,但它在 城市环境中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动人的艺术作品。

11、应县木塔张泽端清明上河图中国建筑、城市建设向近代的转化始于清末的洋务运动,特别是 甲午战争后,外国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社会开始发生剧烈变化。在 城市建设中,建筑材料及结构、建筑类型和形式开始逐渐向延续 千年的传统提出挑战。在中国的各个租界城市,如上海、天津、 广州等,这一转变更为明显。电灯、自来水、便利的交通工具与 设施,以至新式的学校、银行等,它们改变了旧城市的面貌,推 进着近代化的进程。在消极和积极的双重作用影响下,中国城市 的功能和环境不断地改变。至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建筑思潮又 影响到中国的主要城市,中国近代城市设施和建筑小品也开始在 这块土地上植根。2.西方城市公共设施的回顾早期的希

12、腊和和罗马城市多采取一种 自然且有机的形式,那时的城市设有 竞技场、演讲台、敞廊、广场、露天 剧场等公共场所,雕塑、水池、路灯 等也要求与自然取得和谐对应的关系 。古罗马时代的城市设计与城市环境 设施也曾发展到相当鼎盛的程度,自 成一套完整的系统。高架供水渠道、 铺地、街灯、花坛等遗迹成为今天罗 马城的骄傲。在古罗马的庞贝城(公 元前400年公元79年),共有城门 7座,城市分9个区,西南角为城市中 心广场,设有公众演讲台、祭祀堂、 妓院和公共浴场等。古罗马时代的高架供水渠道,将日常用水输送至城市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的静态风韵相反,罗马城市后来的发展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城市街道规划整齐,强调

13、了纵横的城市轴线。凯旋门、喷泉、水池、方尖碑等成 为了城市强有力的中心标志物。几何造型的皇家园林,向外放射的街道系统,恢宏壮观的星形广场,庄重严谨的 古典主义建筑,以及配合有致的凯旋门、灯柱、纪念碑、喷水池等城市设施和建筑 小品都表现出这一强烈的意识。这种巴洛克城市街道结构和城市设计思想对欧洲以 至美洲的城市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自然也波及到城市环境设施的建设。巴黎街头古典式路灯向外放射的街道系统,恢宏壮观的星形广场,以及庄重严 谨的古典主义建筑,公共营造出一种外张型城市空间。19世纪,工业与科技的迅速变革,使人类步入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铁、玻璃、混 凝土等新材料及其结构特点展开了环境设施创作

14、的视野,比如道路铺设、路灯、升 降梯、高架桥、广告塔、巨型雕塑、候车亭等。为适应城市生活的需要,许多新的 城市环境设施也应运而生。到了20世纪20年代,已经形成了一股突飞猛进的洪流。 钢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激发了设计师的想象力,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引发了文艺 与建筑思潮的迭起。具有新艺术风格的巴黎地铁入口第三国际纪念碑以现代工业的动 态美否定传统的静态美学许多高精尖的科技成果被应用于城市环境设施的设计、制作材料和空间表现方法 等,在趋向国际化、标准化的同时也在努力探求其个性化和本土化。此外,城市 环境设施的设计也更加注意与周围环境的整体化、本身功能的综合化以及细节处 理的精致化。 随着人们的生活

15、空间急剧扩大,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生活质量也得到不断提高 ,城市环境设施作为城市实质环境的重要部分将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重视,并向 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发展渗透。城市环境设施的共性 Design of Environment Facility 1、具有能满足大部分环境和人的需求的一些特征,这就是环境设施的共性。2、安全性、舒适性、识别性、整体性和文化性。公共设施的特征(个性与共性)城市社区环境设施的个性 Design of Environment Facility 1、个性可变性,多样性。(人群)2、基于地理、文化、民族、传统、使用环境、使用人群特征的 不同,都会造就各种多样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地理

16、与文化的不同、民族与历史不同、传统与宗教的不同、使用环境的不同、使用者的不同 地理与文化的不同、民族与历史不同、传统与宗教的不同、使用环境的不同、使用者的不同 三、城市公共设施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1、 环境设施配置不健全,形式缺乏美感公园里的环境设施设计不成系统,虽然有一 些公共休闲座椅,和路灯,水景、路障、垃圾 桶等,但都很不完整;一些路段设施不健全, 缺乏必要的服务设施,如公共厕所、垃圾桶、 电话亭等。一些公园街道缺乏无障碍设计,使 残疾人失去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失去了与社 会朋友交往的机会;文化艺术方面设施较少, 如缺少报刊亭、质量高的雕塑等;现有的设施 整体水平低:服务设施的设计与环境之间缺乏 应有的呼应关系。设施的材料和造型之间的选 择上忽视实用功能的要求,往往造成其耐久性 差,不易清洗等后果。2、缺乏地域特色盲目引进照搬国外设计 作品。他们中的一些漠视中国文 化,无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 放弃对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探索, 是对城市环境设施设计的误解。 城市的特色危机”是全球性问题。 城市环境设施的设计往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