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节 主要声腔及其代表剧种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25KB
约11页
文档ID:52149266
第二节 主要声腔及其代表剧种_第1页
1/11

第二节 主要声腔及其代表剧种 一、昆 腔n昆腔,又叫昆曲、昆山腔,元末明初产生于 江苏省昆山一带,有南曲(宋元时南方戏曲 、散曲所用曲调的统称)与当地民间音乐结 合衍变而成n明代经魏良辅、梁辰鱼等艺术家改革,创立 了以笛、鼓板为主,辅以笙、萧、三弦、琵 琶、月琴等的伴奏乐队,曲调柔婉优美、圆 润舒缓、表情细腻,人称“水磨腔”,居当时 诸多戏曲声腔之首位n昆腔集南北曲之大成南曲源于南方民间 音乐,用五声音阶,旋律迂回曲折,节奏 舒缓,字少腔多,声情多于辞情,宜表现 伤感、凄婉、怀念等情感北曲源于北方 的民间音乐,用七声音阶,音域广,节奏 急促活跃,字多调促,辞情多于声情,宜 于表现慷慨激昂之情n 昆腔的唱词乐曲系,唱腔结构体制为曲牌 题,每一套曲由若干支曲牌连缀而成n代表作:汤显祖《牡丹亭》二、高 腔n高腔即明代的弋阳腔,产生于江西省 弋阳一带弋阳腔用锣鼓铙钹等打击 乐伴奏等打击乐伴奏和运用人声帮腔 而区别于其他声腔行腔灵活自由、 通俗、纯朴,因其音调的高亢而统称 为“高腔”高腔的特点nA、滚唱——在唱词之前加引叙,或唱词之后加以 补明,使唱词通俗易懂在音乐上,则在原有抒 情性的唱腔中,加入节奏变化和吟诵性的曲调, 富于对比,有着极强的音乐表现力。

nB、帮腔——源于民间秧歌中的“一领众和”的形 式在描写环境、渲染舞台气氛、揭示人物内心 活动中,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nC、伴奏乐器——仅用打击乐伴奏它以丰富多变 的音色、节奏、速度和力度来掌握整个舞台的“ 唱、念、做、打”节奏,烘托气氛,渲染情绪n唱腔结构:属于曲牌体,唱腔较口语化,有 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有板无眼和散板等节 拍形式n代表剧种欣赏:川剧高腔n明清之际,四大声腔先后进入四川,后来改 用四川方言演唱,吸收四川民间音调逐步“ 川化”,加上四川农村原有的“灯戏”,五 种声腔统一用川剧锣鼓伴奏,逐渐形成共同 的风格,清末时统称 “川剧”,后称“川 剧”n川剧高腔音乐的特点在于帮腔、锣鼓、唱腔 三者的高度结合,俗称“帮、打、唱”n剧目:《打神》三、梆 子 腔n清代产生于陕西民间音乐基础上的一种戏曲 声腔,初见于同州,故名同州梆子,又叫秦 腔或陕西梆子以实用20 厘米的枣木梆为 节奏乐器而得名结合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 ,形成了许多剧种,主要有河北梆子、河南 梆子、山西梆子、山东梆子等n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声腔中最早采用板腔体结 构的戏曲声腔唱腔结构严谨,较为规则 节奏富于动感,曲调进行中跳动较大,风格 粗犷、刚健。

n在戏曲中,以某一基本曲调为基础,通过 节拍、节奏、速度、旋律、调式、调性等 变化,派生出一系列曲调,这些曲调统称为 板式n有以上板式组成一个声腔或剧种的唱腔, 这种唱腔体制就是板腔体结构 n梆子腔的音乐分为“欢音 ”(又称 花音、硬音)和“苦音”(又称哭音 、软音)n梆子腔的唱腔结构严谨,较规则唱 词属诗赞系的整齐句式节奏富于动 感,曲调进行中跳动较大,风格粗犷 ,刚健n主要伴奏乐器:板胡、枣木梆剧种介绍:豫剧——河南梆子河南梆子又名河南梆子,是梆子腔传入河南与 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的剧种唱腔因流行地域不同而产生了不同流派,主要 有豫东调和豫西调之分豫东调以开封、商丘一带为中心,多用假嗓唱 歌,音域属上五音,男声高亢激昂,女声活泼跳荡 ,易于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用真嗓唱歌,音域属于 五音,旋律围绕“宫”音进行,男声苍凉悲壮,女 声低回婉转,擅长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四 、皮 黄 腔n皮黄腔是西皮和二黄的合称主要的伴奏乐 器为京胡、月琴、京二胡(俗称“三大件” ),配以笙、笛、唢呐和整套打击乐器n西皮腔的京胡定弦为“6、3”弦式,曲调跳 动大,节奏活跃,具有北方音乐的性格,宜 表现愉快活泼或慷慨激昂之情。

n二黄腔的京胡定弦为“5、2”弦式,曲调流 畅平和,节奏较平稳,具有南方音乐性格, 宜于表现悲伤、感叹之情n皮黄腔的板式有一眼板、三眼板、无眼板 和散板n京剧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于北京京 剧采众声腔之长,经数代艺人精心创造, 在编剧、表演、音乐、舞美等各个方面, 突出了戏曲艺术的概括、集中、简练、夸 张等特点,形成“唱、念、做、打”有机 结合的艺术体系,对其他剧种有极大的影 响n欣赏:《搜孤救孤》。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