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_ 基本制度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2148752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事诉讼法_ 基本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民事诉讼法_ 基本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民事诉讼法_ 基本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民事诉讼法_ 基本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民事诉讼法_ 基本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事诉讼法_ 基本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事诉讼法_ 基本制度(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n n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是人民法院进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是人民法院进行民事审判活动的基本规程。行民事审判活动的基本规程。民事诉讼制度民事诉讼制度n n合议制度合议制度n n回避制度回避制度n n管辖制度管辖制度n n证据制度证据制度n n期间、送达制度期间、送达制度n n财产保全制度财产保全制度n n公开审判制度公开审判制度n n两审终审制两审终审制n n陪审制度陪审制度一、合议制度一、合议制度n n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陪审员

2、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人独任审理。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的权利义务。n n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一条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一条 n n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

3、序另行组成合议庭。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合议庭。n n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 合议庭的审判长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合议庭的审判长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的,由院长或一人担任;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的,由院长或者庭长担任。者庭长担任。n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 合议庭评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评议应

4、当制作笔录,由合议庭成员签名。评议中的不同意见,必须如实记入笔录。民事诉讼程序民事审判程序民事争议案件 的审判程序民事非争议案件 的审判程序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特别程序破产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督促程序合议庭的组成合议庭的组成n n1.1.第一审合议庭第一审合议庭n n2.2.第二审合议庭第二审合议庭n n3.3.重审、再审合议庭的组成重审、再审合议庭的组成合议庭第一审 民事案件第二审 民事案件发回重审 案件再审案件审判员+ 陪审员审判员审判员按一审程序 另行组成 合议庭原来是一审按一审程序 另行组成 合议庭原来是二审 或上级法院 提审按二审程序 另行组成 合议庭合议庭的活动原则合议庭的活动原则n

5、n审判长主持审判长主持n n审判长的选择:审判长选择的改革审判长的选择:审判长选择的改革n n确定承办法官:确定承办法官:n n合议庭评议:承办法官 审判长合议庭评议:承办法官 审判长n n意见分歧:少数服从多数,记入笔录意见分歧:少数服从多数,记入笔录二、二、 回避制度回避制度n n回避制度的含义回避制度的含义 :n n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具有法定情形,必须回避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具有法定情形,必须回避 ,不参与案件审理的制度。所谓法定情形,是指,不参与案件审理的制度。所谓法定情形,是指 法律规定禁止审判人员参加对案件审理的情形。法律规定禁止审判人员参加对案件审理的情形。 回避制度是保证案件

6、获得公正审理的制度。回避制度是保证案件获得公正审理的制度。 回避回避 制度由法定的回避情形,回避的适用范围,申请制度由法定的回避情形,回避的适用范围,申请 回避和作出决定的程序等内容组成。回避和作出决定的程序等内容组成。n n参见民诉法参见民诉法45-4845-48条及条及关于审判人员严格关于审判人员严格 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 n n回避的适用对象回避的适用对象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 验人验人n n回避的方式回避的方式自行回避自行回避申请回避申请回避指令回避指令回避回避的程序回避的程序n n当事人:口头或书面当事人:

7、口头或书面- -说明理由说明理由n n时间:法庭辩论结束前时间:法庭辩论结束前n n审判人员的回避: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审判人员的回避: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 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 ,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 长决定长决定 n n三日内决定,不服复议一次三日内决定,不服复议一次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n n第一条 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第一条 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 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行回避,当事人及

8、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 回避:回避:n n( (一一) )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n n( (二二) )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n n( (三三) )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 人、诉讼代理人的;人、诉讼代理人的;n n( (四四) )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 、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n n(

9、(五五) )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 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n n第二条 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第二条 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 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回避,但应当提供相关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回避,但应当提供相关 证据材料:证据材料:n n( (一一) )未经批准,私下会见本案一方当事人及其代未经批准,私下会见本案一方当事人及其代 理人、辩护人的;理人、辩护人的;n n( (二二) )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代理人、辩护人,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代理人、辩护人, 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办理该案

10、件的;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办理该案件的;n n( (三三) )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财物、其他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财物、其他 利益,或者要求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报销费用的利益,或者要求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报销费用的 ;n n( (四四) )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宴请,或者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宴请,或者 参加由其支付费用的各项活动的;参加由其支付费用的各项活动的;n n( (五五) )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借款、借用交通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借款、借用交通 工具、通讯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当事人工具、通讯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当事人 及其委托的人在购买商品

11、、装修住房以及其他方及其委托的人在购买商品、装修住房以及其他方 面给予的好处的面给予的好处的。 n n第四条 审判人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离任二年第四条 审判人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离任二年 内,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不内,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不 予准许;审判人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离任二年予准许;审判人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离任二年 后,担任原任职法院审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后,担任原任职法院审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 辩护人,对方当事人认为可能影响公正审判而提辩护人,对方当事人认为可能影响公正审判而提 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不予准许本院离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12、,不予准许本院离 任人员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但是作为当任人员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但是作为当 事人的近亲属或者监护人代理诉讼或者进行辩护事人的近亲属或者监护人代理诉讼或者进行辩护 的除外。的除外。n n第五条 审判人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的配偶、第五条 审判人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的配偶、 子女或者父母,担任其所在法院审理案件的诉讼子女或者父母,担任其所在法院审理案件的诉讼 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三、三、 公开审判制度公开审判制度n n一、公开审判的含义和意义一、公开审判的含义和意义n n二、公开审判制度的内容二、公开审判制度的内容n

13、 n对群众公开;对社会公开对群众公开;对社会公开n n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不公开审理的案件:n n涉及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涉及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n n三、公开审判与新闻监督三、公开审判与新闻监督第五节第五节 两审终审制度两审终审制度n n一、两审终审的法律依据一、两审终审的法律依据n n二、两审终审的含义二、两审终审的含义两审终审制的法律依据两审终审制的法律依据n n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第十条第十条n n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两审终审制度。二审终审制度的含义二审终审制度的含义n

14、 n民事诉讼中的二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民事诉讼中的二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对于第二审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等不得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诉。再提出上诉。注意注意n n针对诉讼程序适用两审终审制度,而非诉针对诉讼程序适用两审终审制度,而非诉讼民事案件适用一审终审,主要包括人民讼民事案件适用一审终审,主要包括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法院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程序审理的案件。陪审制度陪审制度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任审理。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利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