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总论--范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2144137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总论--范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大学总论--范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大学总论--范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大学总论--范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大学总论--范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总论--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总论--范(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东学院后勤服务总公司培训持家教子之术通过对家庭成员的八本三致祥教育,曾家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好 儿女,尽管是侯门大族,100多年来未见有纨绔子弟,这不能不说是曾国藩 教育思想的成功。曾国藩家教理论的核心思想为:以八本为经,以八宝为 纬,以四字要诀(勤俭孝友)三致祥三不信穿插其中,经纬连贯,脉络相通 ,形成的一套治家的完整可师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不同中国传统的关于 教育后代的核心理念,反对孔孟朱子颜氏等著名家训所一贯坚持的学而优 则仕的学说,并付诸实施。八本即: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 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

2、民为本;八宝即: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三不信:不信僧巫,不信地仙,不信医药;四字诀:勤 俭 孝友(勤劳俭朴持家,孝敬父母长辈,友好兄弟姐妹,团结左右邻居)。为了教育后代,曾国藩将其在双峰荷叶堂所建的住宅命名为“八本堂”,并将其内容刻于其匾额之上以宣示后 人。它是集古今中国家教思想之大成的,最系统最科学的家教殿堂。(后来其子曾纪泽将其改为富厚堂)。曾国藩为自己立下课程十二条: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 凝命,如鼎之镇。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读史:念三史(指史记、汉书

3、、后汉书),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 不间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曾国藩为自己立下课程十二条: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 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昧耽着 ,最易溺心丧志。 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 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 。 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曾国藩论读书(一)读书三“有”有志:立远大志向,不甘下流;有识:须知学问无尽,勿以一得自足;有恒:勤学不断则无不成之事。曾国藩论读书(二)读书要“约”譬若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则以一井为 隘,而必广掘数十百

4、井,身老力疲,而卒无 见泉之一日。要“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读书犹如游观,万壑争流,必有主脉, 能把持神理所在,其他次要自能融会贯通。曾国藩:每日读背诵之书十页,看涉猎 之书六十页。曾国藩论读书(三)读书要“专”读书不“二”,“穷经必专一经,不可 泛骛。”读书一部未完,决不换他部,此为 不易之道。经则专守一经,史则专熟一代。 读一人之书,则目见、耳闻、天地之间无别 书也。曾国藩论读书(四)读书要“耐”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适,明日 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曾国藩论读书(五)读书四“到”眼到、心到、手到、口到。手到、口到犹为重要,读书时圈点评注 ,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之一,可帮助记忆; 读文

5、以声调为本。刘大论文偶记曰:学 者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 句。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 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气质)曾国藩论读书(六)读书须“看、温、习、思”以上四点必须并行。看书宜求速,不多 阅则太陋;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 习字宜有恒,不善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 ;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 马之跛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看、温偏重 于知识方面,而习、思则偏重于技术方面, 前者重博,后者重专。精读之书不妨“约” ,浏览之书无惧多。曾国藩论读书第一篇 关于大学你想获得有声有色地学习与工作的 智慧吗?你想获得教育的智慧吗?你想获得从政的智慧吗?你想获得

6、企业管理的智慧吗?你想获得财富智慧吗?你想获得家和万事兴的智慧吗?你想获得虽处浮躁而能静定的智慧吗?你想获得提高心灵境界的智慧吗?一、导言第一篇 关于大学那你就不妨从大学的经典中去学 习成功的法则,汲取卓越的智慧,确立 成功的理念,培养优秀的素质。姚凎铭 第一篇 关于大学为什么学国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目标:为天地立 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开 万世之太平! 第一篇 关于大学(器与大人的关系,但现在领导大人太多) “大学”,若依据朱熹的解释:“大学之书, 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人生八岁,则自

7、 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 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 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 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 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 道。”(朱熹大学章句序,本书后面有译文, 可参照。)这主要意思是,大学区别于小学,是 属于成人的教育,讲授“穷理、正心、修己、治 人之道”。三、大学是大学问第一篇 关于大学明代思想家李贽曾对大学这样评论: “真正学问,真正经济,内圣外王,具备此 书。”“故知大学一书平天下之底本也。 有志者,岂可视为举业筌(quan ,捕鱼的竹 器)蹄(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而 已耶!”

8、(李贽四书评大学)这评价很高,大学的重要价值已经不 仅局限于道德的教育,也不限于当时科举考 试的必考科目,而是这样一本经典:四、大学:内圣外王第一篇 关于大学3.大学是“内圣外王”的宝典。什么是“内圣外王”?此出于庄子天下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而不明,郁而不发, 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梁启 超曾说:“内圣外王之道一语,包举中国 学术之全部,其旨归在于内足以资休养,而外 足以经世。”大学就是这样的宝典。四、大学:内圣外王第一篇 关于大学大学告诫你:“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君 子必慎其独”、“君子必诚其意”。大学叮嘱你:“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 如磨者,自修也”。大学宗旨是:经过

9、“大学”教育,让一个青 年人踏上社会时候,能够以一种“明明德”、“ 亲民”、“止于至善”的姿态投入社会,融入社 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并建设社会。大学展现的路径: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它你可以找到自己该走的正确之路,踏上一 条成功的光明大道。 宋 王安石 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 四、大学:内圣外王第一篇 关于大学育人之道的极致:美国西点军校的前校长戴夫R帕尔默将军曾说:“随 便给我找个人,只要不是精神分裂症,我就可以把他培养 成一流、优秀的领导者。”西点军校确实培养出无数的优秀人才,当然我们也不知 道,是否真如他所说的“只要不是精神分裂症”,均能达 到如

10、其预言的那样卓越的效果。但是,我们或许可以这样 说,如果真的对大学之道学而知之,知而行之,行而 进之,进而精之,那么就是精英;若精进不已,那便是杰 出精英;若再进之,那也许便是精英的领袖了。这不仅是 身心俱修,且由此而齐家,只要有外界条件的许可与机缘 的凑合,还可以进而治国,甚至臻于平天下。四、大学:内圣外王第一篇 关于大学(一)大学图 五、无名氏的大学图第一篇 关于大学六、古朝鲜学者的大学图第一篇 关于大学大学绝不是“快餐”文化,而是积 淀深厚,意旨高远,需要慢慢地“涵泳”, 还需要切实地“体会”。七、读大学法:涵养与体察第二篇 大学三纲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止於至善。译文:大

11、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 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 最完善的境界。第二篇 大学三纲所谓的“三纲”即是:(1)明明德,(2) 亲民,(3)止于至善。此开宗明义,一开篇 就警策地揭示出人生的三个纲领,以此作为人 生的崇高的向度、路标、境界。当然,这是古本大学的文字,后来宋 代程颐、朱熹的大学改本,变为“大学 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此 中“亲民”改为了“新民”。第二篇 大学三纲为什么要明明德?朱子曰:“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 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秉 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 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 以复其初也。”一、

12、“三纲”之一:明明德知第二篇 大学三纲为什么要亲民?大学“三纲”首先是“明明德”,这 是自己内在修养、立身之本的学问与工夫。 其次,就应该是由内而向外,学习怎样去管 理民众的学问,由一己之“我”怎样去和“我” 之外的他人、民众打交道的大学问了。二、“三纲”之二:亲民行第二篇 大学三纲关于“亲民”,至少有五点应当深知: 1.“亲民”其实含有互动的两个方面的内涵。 2.“亲民”的深层就是爱。 3.“亲民”才能得民心。 4.“亲民”拒绝“官本位”。 5.“亲民”是最好的治政之道。 6、如依南怀瑾先生所说,也包括朱熹改后, 则另有亲、新相通,使人弃旧图新之意。推 行德政,普化于民。百丈:大修行人落因果

13、否?二、“三纲”之二:亲民行第二篇 大学三纲什么叫“在止于至善”?“在”,在于。“止”,停止。“于”, 往、到。“至善”,就是至极之善,也就是指 最完善的地步与境界。这话的意思是,“在于 要达到至极之善才止步”,否则就一直去追求、 走下去,永远不会也不肯停止下来。善,会意字,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 祥的象征。本义:吉祥.说文,善者,吉也。三、“三纲”之三:止于至善第二篇 大学三纲什么是“善”、“至善”、“止于至善”?彻悟。 1.人本有善性。(有恶才有善) 2.人会变得不善。 3.“闻善”、“见善”、“行善”。 4.好善忘势。(梁武帝之实无功德) 5.“善政”与“善教”。 6.“独善”与“

14、兼善”。孟子尽心上: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 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老子:“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 有孝子;国家混乱,有忠臣。” 三、“三纲”之三:止于至善第二篇 大学三纲原文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 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 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 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善者吾善之,不善 者吾亦善之 。以德报怨 (老子三善)三、“三纲”之三:止于至善上善若水第三章 大学七证1、知止。知,知道,明了。六祖弟子荷泽神会禅师提出:知之一字,众 妙之门。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1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大道无名。庄子:混沌的故事。南海大帝倏(shu)、 北海大帝忽。止,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临济大师: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 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知止:知道目标所在。(顺治诗)第三章 大学七证2定,安也。说文。本义:安定;安稳。在佛教中, 定指令心专注于一对象, 而达于不散乱之精神作用,或即指其凝然寂静 之状态。而佛教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戒、定、慧 三学。禅那为梵语,中文翻译为禅定。含有寂静精思的内涵。梵语定 译为“三摩地”,也译为“三昧”,玄奘法师译为“奢摩他”。 宋代赵臻有载:“或问张无垢,仓卒中患难中 处事不乱,是其才耶?抑其职(识)耶?先生曰

16、:未必才识了得, 必其胸中器局不凡,素有定力。不然,胸中先乱,何以临事? 典故:十年面壁 铁杵成针第三章 大学七证3静,(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 当),谓心不妄动。宁与静: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志远”; 孔子:“饭蔬食,饮水,曲肱(音公)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动与静的相对与绝对:易经乾卦象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人合一。老子:“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 复命”。典故:放羊娃的复归其根简单也是幸福第三章 大学七证4安,谓所处而安。【说文】静也,从女,在宀下。【广韵】 徐也,止也宁静和谐之美。【注】谓止於 至善也。 又宁也,定也。又危之对也。典故:慧可安心如何安心?要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