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课件:09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133490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课件:09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社会学概论》课件:09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社会学概论》课件:09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社会学概论》课件:09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社会学概论》课件:09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课件:09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课件:09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九 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 九 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第一节 社会变迁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第五节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一节 社 会 变 迁 一、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因素 三、社会变迁的根源与机制一、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社会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指 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既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 在社会学中,“社会变迁”是一个表示一切社 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 及其结果的范畴。 社会变迁的类型 1、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 “文化滞后”理论

2、 :人类非物质文化的变迁总是落后于物质文化 的变迁。 物质制度行为 心理 观念。 2、进步的社会变迁和倒退的社会变迁。 3、进化的社会变迁与革命的社会变迁。 4、自发的社会变迁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二、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变迁 (二)人口与社会变迁 (三)社会制度与社会变迁 (四)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社会变迁 (五)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六) 经济与社会变迁(一)自然环境与社会变迁 原始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化自然的发展是人类 社会变迁的基本条件与前提。 环境决定论。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 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 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

3、族成为奴隶,而 寒冷气候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 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 孟德斯鸠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的 人则要求让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 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蒙古高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那里只能是草原生 态环境,草原生态环境决定了那里的居民只能 以游牧为生,游牧民族的生产(生存)方式决 定了他们善于骑射的民族特点,而善于骑射的 民族特点又决定了他们在冷兵器时代必然能经 常打败农耕民族。中国历史的大部分都可以这 样解释。(二)人口与社会变迁 中国的人口问题,对社会的发展影响重 大而深远。(三)社会制度与社会变迁 社

4、会制度作为社会行为规范体系,既是 社会变迁的结果,又给予社会变迁以直 接的影响。 制度安排影响重大。 谁妨碍了我们致富? 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四)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与社会变迁 社会价值观念主要是指人们的行为规范和思想 体系。人们的社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 指导下发生的。(五)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科学技术是指在社会体系中独立存在的知识系 统。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对人类社会的变迁 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成为带动社会变迁的先 导。(六)经济与社会变迁 社会经济的变化与发展是社会变迁最重要的因 素和内容,对社会变迁具有决定性作用。三、社会变迁的根源与机制 1、社会进化论。社会变迁=生物进化。 2

5、、均衡理论。这一理论就其本意来说是否定 社会变迁的。60年代后就同进化论结合起来形 成了进化的均衡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变迁是 一种历史的进化过程,主要表现为社会系统适 应环境能力的不断增强。 3、冲突理论。社会体系是一个各个部分都被 矛盾连结在一起的整体。 4、历史循环论等。 5、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是决定因素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一、社会现代化 二、现代化的标准一、社会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 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 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这种社会发展过程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工业 化、城市化、理性化等实现的。 社会现代化是一种具有世

6、界意义的历史潮流。二、现代化的标准 现代化的标准: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法 制化、世俗化、科层制化等。 现代化的国际标准既具有纵向动态的历史相对 性,又具有一定历史时空条件下的横向绝对性 。 历史相对性:50年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当代现代化理论中的“信息社会论”的 代表有: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 和大趋势的作者奈斯比特。 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一体化 二、理性化(世俗化、合理化) 三、科学技术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 五、城市化 六、人的现代化一、 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一体化 社会进入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其最重要的社会 基础之一,即是社

7、会结构的分化: 第一,个人角色分化。(个人的社会分工) 第二,社会组织的分化。(组织的社会分工)表现为承担多种功能的单一组织向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组织的转化 。 第三,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的分化。社会的一体化 社会的一体化: 伴随社会分化过程的同时,社会在日益分化的 基础上形成高度的一体化。 封闭性的社会格局逐渐消失,人们之间基于分 工与合作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 普遍主义的社会规则成为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 原则,不同社会成员的价值目标和利益目标在 整个社会的范围内协调起来。二、理性化(世俗化、合理化) 西方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着明显的世俗 化倾向:神圣的东西不再神圣了。 人们更以一种理性眼

8、光看待社会事物。尼采曾 宣告“上帝死了!”这里的上帝显然也代表着 一种价值体系及其派生出的道德律令; 韦伯则用合理化这一概念来把握这一转变,并 且预言未来将是一个愈来愈为工具理性所支配 的时代。理 性 化 理性是指采取分析的态度,按照对象世界的本 来面目去认识对象世界,验证对象世界。 人们在确定行动目标和采取社会行动时,为了 实现更高的效率,对目标和所需手段进行的选 择,这些工具和手段有较高的效率,使目标实 现得更快更容易。 与理性相对立的是愚昧、习惯、传统甚至是迷 信等。理性主义的几个要点 1、明确地意识到行动的目的,并根据价值的大 小对它们进行比较; 2、预测并计算后果来权衡行动的必要性,

9、考虑 目的与效果之间的关系,对效果负责; 3、根据目的选择手段,并对各种手段进行比较 和选择,以付出最小而收益最大为选择标准; 4、在行动过程中表现出严格的首尾一贯性。理性化对社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科学 技术产生的基础就是理性的精神。所谓科学的 精神即是理性的精神。现代化与非道德化 所谓非道德化,是指一部分社会行为退出道德 评价之外,或者是道德评价在这里不再起决定 性的作用,道德标准让位于其它标准。如性行 为、消费行为,如对成就和专业能力的强调 ,就会相对削弱道德评价的效力。 三、科学技术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 ,科学技术也促进了社会精神生活、物质生

10、活 的变革和人的全面发展。四、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 从经济发展的观点来看,社会现代化就是用新 技术更快地促进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经济发 展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经济不断而迅速地增长。 2、经济结构的变化。由以农业为主转变到以 工业为主,即人们所谓的工业化。在社会现代 化过程中,几乎所有国家都曾经历了工业化的 过程或正在努力追求工业化的目标,以致在很 长一个时期里,“工业化”成了社会现代化的同 义语。五、城市化 城市化的过程,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城 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农村人口向城市 流动以及农村中城市特质的增加。一个国家城 市化的水平是由城市人口的比例标明的。人类 居住方式的这种变

11、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 系、人类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迈向现代化的综 合反映,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六、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 它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 代化制度与经济增长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 的先决条件。” 没有人的现代化,不能叫现代化,更不是真正意 义上的现代化。 “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 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人格,它的现代 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 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 国家才可真正称为现代化的国家。” 以1984年为例,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是11000美元

12、,而中东一些国家的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如阿联酋是22000 美元,卡塔尔是20000美元,科威特是17000美元 。现代人的特征 人际方面:待人平等;尊重他人;具有独立见 解,能容纳不同意见。 对变化的态度:乐于接受生活变迁;具有接受 新事物的能力;乐观的生活态度; 工作方面:效能感与自信心;时间感;重视技 术技能;对陌生环境不抱戒心,具有信任感。 生活:对生活中的问题具有理解力;期待子女 受教育和获得现代职业;兴趣广泛,接受信息 能力强;不相信命运。 英克尔斯的四点论 信息灵通,积极参与的公民; 有显著的个人效能感; 在对传统势力影响上,尤其在处理个 人事务需要下决断时,高

13、度的独立自主 ; 乐意接受新经验新思想,即思想开放 ,认识问题灵活。 第 四 节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条件 二、迟发展效果即后发优势 三、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 四、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 指导作用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条件 1、收入水平悬殊巨大。 2、人口增长更为迅速。医学的进步使得婴儿死亡率下降和人均寿命 延长,而出生率仍然保持在高水平上,这样就导致了发展中国家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3、国际移民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 30年代这100年中,欧洲向海外移民总共超过了一亿人,在20世纪初,移民运动达到了高潮,然后 开

14、始下降。 4.农业生产率相对更低。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出现了农业革命,因此在工业化开始时农业生产率就比较高。 5.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存在着很大差异 6.国际经济环境对后进国家不利(工业生产系 统化、投入大,成为后发国家的障碍)二、迟发展效果即后发优势 (一).有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可供利用 (二).有其他知识和经验教训可供借鉴 (三).结构变化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 (四).世界经济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1.有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可供利用 后发优势,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引 进的方式,廉价而快速地获得技术升级。日本 在1950到1990年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保持了 快速的经济增长,

15、亚洲四小龙从1950到98年金 融危机发生,也同样维持了近四十多年的快速 增长。 有的学者对这种状况持悲观主义态度,认为发达国家的 技术优势是造成富国与穷国经济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是非常不利的。但是,更多的学者认 为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正是后进赶上先进国家的一大 优势。由于有很多现成的科学技术知识可以利用,作为 后来者,发展中国家不需要花费巨资来从事研究与开发 。 2.有其他知识和经验教训可供借鉴从计划制度到市场制度的转变就是发展的后来 者向先进的市场经济国家学习的结果。 在宏观调控、企业管理、金融保险、财政税收 、证券期货、社会保障等方面无不向先进国家 学习。当然,这里所说的学习,既要学习别人的 成功经验,也要吸取别人的失败教训。3.结构变化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 后进国家是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往往呈现 出二元经济的特征,即先进的工业部门和传统 的农业部门,先进部门的生产率要比传统部门 的生产率高。4.世界经济更加开放 国际贸易对后进国家有利还是有害,在发展经 济学家中间还存在着争论。前面指出,由于贸 易条件恶化,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后进国家 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但是,也有人认 为,国际贸易通过商品和要素流动使发展中国 家获得的好处远大于损失。中国轿车市场的快速增长 2000年时有关部门估计:今后十年,将是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