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129453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8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 中国古代代史岳麓版 (1-24课)复习提纲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课 隋的统统一与大运河 1、581年, 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年号开 皇。589年,隋文帝杨坚灭 掉陈朝,统一中国。2、隋大运河概况:3、大运河的历史作用:4、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 ,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 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促进了沿岸 地区经济发 展。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 界 上最长的运河。它以洛阳为中 心,北抵涿郡

2、,南至余杭,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 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 塘江五大水系。第2课课 唐太宗于贞观贞观 之治 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 民(唐太宗)继位,年号“贞观”。 2、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魏征。唐太宗认为 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能。 3、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三省 的职责: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 核,最后交尚 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5、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6、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

3、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 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驰。、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 多次修订法令,删繁 就简,化重为轻。第3课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时代 1、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2、 武则天的统治措施:3、开元盛世 (1)措施:(2)表现:4、 唐朝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重用酷吏,打击反对 派;大力发展科举考试,创立殿试。她的统治历史上被称 为 “贞观遗风 ”。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 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

4、一系列改革, 取得了显著 成效。 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 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农业生产方面,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手工业在种类、规 模和技术方面都超越了前代,典型代表是唐三彩;唐朝最盛时 ,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1、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2、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 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3、 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4、 科举考试的作用: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拨人才,扩 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 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5、 在唐

5、代, 茶 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饮茶风俗风靡全国 是在唐代。6、 唐代,骑马 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7、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 贯通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 精神。第5课课 和同为为一家1、 隋唐之际北方少数民族中,漠南地区的劂 势力最为强大。 唐朝派军扫 平劂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 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 下,西北各部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2、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 家。3、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 密切交往的基础。 第6课课 开放与交流1、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

6、的使团,叫遣唐使。日本共派遣 唐使13次。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 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 扬佛法。 作用:鉴真对中日经济 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3、玄奘西行:贞观 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达天竺研习佛法。 作用: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 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他的经历 被编成了大唐西域记4、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 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第7课课 重大发发明与科技创创新1、 唐朝初年,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成都、洛阳等地 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2、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 的雕版印刷品 是 金

7、刚经。3、 唐初,人们在炼丹时发明了火药。唐初著名的孙思 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唐末 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 。4、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 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 史上的一个奇迹”。 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 先河。5、赵州桥设计 的巧妙之处:既增加了桥的稳定性和 承重能力;又方便了人畜在桥上通行;还节省了石料。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1、 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 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 史”。2、 李白诗的特点:雄奇

8、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 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杜甫诗的特点: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 腻,感情真挚动人。3、 韩愈 称赞他们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白 居易称颂他们“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4、 唐太宗 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霓 裳羽衣舞很有名。5、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藏艺 术珍品是中外文交流的瑰宝。6、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 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1、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 改国号为辽。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宋朝,定都汴 京,史称北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

9、建立西夏,定都 兴庆。2、1004年,辽进攻北宋,在宰相 寇准 坚决抵抗下, 宋真宗亲自督战,重挫辽军。3、澶渊之盟的内容: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 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4、澶渊之盟的评价:它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 这毕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双方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 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呈现出繁荣的局面。5、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 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疆贸易市场。评 价:西夏和北宋的边境贸易,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第11课课 宋金南北对对峙1、1115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建立 金 政权,定都 会宁。2、1126

10、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1127年,金军俘 虏宋徽宗和宋钦宗等大量珍贵财物,北宋灭亡,史称“靖康 之变”。 3.1127年,北宋皇族赵构在南京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历史 上称为南宋,他就是宋高宗。4. 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 1140年,岳飞带领 的宋 军在郾城大败金朝骑兵主力,取得大捷。作用: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的遏制了金统治者 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 人民的利益。5.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 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6.金朝变革女真习俗:改革官制;积极恢复发展农 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鼓励女真族

11、和汉族 通婚,学习汉族生活习俗。第12课课 经济发经济发 展与重心南移1.魏晋南北朝 以来,全国经济中心出现南移的趋势。两宋时期 ,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 域 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2.南移方向: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 长江 流域。 3.原因: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统治者重视经济 发展;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表现: 农业 占城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 位。“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 太湖流域 已成为全国最重 要的粮仓。 手工业 煤开采量居世界第一;铁、铜等金属冶炼达到当时 世界的最高水平;中国被誉为“瓷之国”。

12、商业 北宋前期,四川 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5.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先后在 广州 、杭州 等地设置市 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在南宋时期,福建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第14课课 元帝国拓展统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业 1.1206年,推举 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 建立蒙古政权。 2.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 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 3.忽必烈改革 (1)政治上: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 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2)经济上:推行重农政策。设立专门管理农

13、业的机构“司农司”; 编写农桑辑要。 (3)文化上:提倡儒学,在中央设立国子学。 作用:忽必烈的改革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元朝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形成 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 5.元朝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把各族人分为 蒙古人、色目人 、汉人和南人四等 目的是 以达到分而汉之。第15课课 推动动社会进进步的科技成就 活字印刷 北宋毕昇发明的, 意义:对传播知识 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指南针 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叫司南; 宋代时 期,加以改进变成指南针; 意义:一经发明很快应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期 , 经阿拉

14、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 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绵纺织 技术革新 革新者:黄道婆 革新时间 :元朝 重要发明:意义:松江地区逐渐上升为 江南绵纺织业 中心;棉布取代丝麻成为广大民 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第16课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资治通鉴北宋 司马光 编著的 体例:编年体通史 地 位: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具体内容:记述了战国时期至五代末的历史。意义:对 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词,出现于宋代。代表人物: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元杂剧 著名作家有关汉卿 ,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 第18课课 明清帝国的专专制统统治 明朝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建立时间:1368年 都

15、城:南京(后明成祖迁都北京) 清朝 建立者:皇太极 建立时间:1636年 都城:盛京 皇权高度膨胀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厂卫制度;设立廷杖制度; 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 。 文字狱 在清朝时期达到鼎盛,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第19课课 明清抗击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被何兰殖民者给侵占, 1662年 把台湾收 回。 雅克萨反击战 背景:沙俄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尼布楚条约 是中国和俄国签定的一个边界条约,也是清政府历史上唯一的平 等条约。 第20课课 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发展 平定准噶儿部、回部贵族叛乱 康熙御驾亲征,在乌兰布通击溃噶 尔丹。 乾隆皇帝统治时期,清朝

16、又平定了回部(维吾尔族)贵族 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对西藏的管理措施: 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 五世达赖受到顺治皇帝接 见,五世班禅受到康熙 接见。 1727年,设 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 同达 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乾隆皇帝还制定“金瓶挚签”制度。 伊犁将军:管理整个新疆。 清朝的民族政策:恩威并重。目的:“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第21课课 大一统统气派与中华华民族的象征 故宫的地位: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 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雄伟的长城: 秦长城和明长城的比较 目的: 秦修长城是抵御匈奴的进攻, 明修长城是抵御蒙古族的进 攻。 东西起止点 : 秦长城东起辽东,西到临洮;明长城东起鸭绿江 ,西到嘉峪关 。 第22课课 科学技术术与世俗文学 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