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黑氏》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125079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 《黑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二讲 《黑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二讲 《黑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二讲 《黑氏》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二讲 《黑氏》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 《黑氏》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 《黑氏》研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四 重要研究 文献解读三 黑氏研究文献要目二作品概要一作者简介第二讲 黑氏 研究一 作者简介|贾平凹,原名贾平娃,男,汉族,1952年3月16日(农历二月二十一日)生于陕西省丹凤县棣花乡。1967年初中毕业(只上了一年半中学)后回乡务农。不久父亲被堂兄告发,被戴上“历史反革命分子”的帽子,被开除公职。贾平凹由可靠青年沦为“可教子女”。生平|1972年被推荐到西北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处女作一双袜子。1975年毕业分配到陕西人民出版社任编辑,1978年以满月儿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开始引起文坛注意。 1980年调任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3年起任作协陕西分会专业作家。现任陕西省

2、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委员。|贾平凹属艺术型天才作家,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登上文坛以来,不断制造声音,在短、中、长篇小说和散文领域均有不凡表现。其作品不仅在国内屡获殊荣,如短篇小说满月儿获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腊月正月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等;还赢得了世界声誉:1988年长篇小说浮躁获美国第八届美孚飞马文学奖,1997年长篇小说废都获法国最具权威和盛名的三大文学奖之一费米娜文学奖,2003年法国文化交流部授予贾平凹文学艺术荣誉奖。作品获奖情况精神品格|1.荏弱|由于个子矮小,身体孱弱,在上学时同学把他当夯打,打球时没人传给他,嫌他守不住;当社员时,人家挣10分,队长只给他3分。在生活

3、中他始终是个弱者。由此形成了他性格中自卑和荏弱的一面。|2.孤独|由于贾平凹有着深深的自卑感,再加上他1987年发表浮躁以后因肝病遭到疏远,而且受到孙犁的影响,因而形成了他孤独、内向、好幻想的个人气质。正因为这样,他被称为“独行侠”。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写作似乎老同一些潮流不大合拍,老错位着呢。不是比别人慢半拍,就是比别人早半拍。”“我只是凭我的感知写,尽力写出当时真实的社会的真实的情绪。”|3.悲凉|贾平凹内心承受着无边的黑暗,自己淹没在这黑暗里。所以他的精神中有一种悲凉因素。他越来越趋向古老的士大夫趣味,也略带一点当下边缘文人的颓废感。从废都(1993)、土门(1996)到秦腔(2003

4、)、高兴(2007),打动读者的是悲凉的气息,是人的渺小与无助。给人的感觉是,好像坐在不可知的船上,任命运的风吹来吹去,帝力之大而人力之微,只能在苦运里漂泊着,心里有不安的躁动。他放弃了对周围世界的挑战,回到了内心,回到了自我。贾平凹当选为省作协主席贾平凹故乡老屋|贾平凹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歌颂与暴露阶段(19741982)|在创作初期,作家最爱写的,是青年男女对事业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渴望,写的较有声色的人物形象,大多是年轻漂亮的女性。主人公都是为了建设山区而醉心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为科学种田而入迷,或为献身于山区教育而兴奋。创作分期|作品反映的重点,不在揭示事业的伟大意义或献身事业

5、的艰辛曲折的历程,而在表现主人公从事有意义事业的激动、喜悦和由此焕发出来的献身精神及崇高感情。事业和爱情又常常纠缠在一起,在共同的事业中萌生了爱情,受爱情鼓舞增强了事业的动力。|获奖作品满月儿(1978)就是这种主客体搏击的产物。作品实际上是在表达这样一种情绪:追求崇高事业的精神是值得赞美的,富有青春活力和事业心的女性是值得赞美的。|1980年前后,贾平凹的创作由抒情转向对世事人生的思考,由歌颂而转为对社会弊端的揭露,代表作有夏夜光棍楼、山镇夜店、夏家老太、年关夜景、沙地、好了歌、二月杏、厦屋婆悼文等等。|这些作品中童稚眼睛放射的光亮和欢快消隐了,代替的是一双思索的探寻的目光,苦苦期望得不到依

6、托时,便显得有些迷惘。作者的视野扩大了,不仅看到了生活的光明面,人生的欢乐、美和爱,也看到了生活中的阴暗面,人生的痛苦、丑和憎。作家的一双眼,不再是孩子般的单纯明快,而是成年人般的复杂和沉思。|(二)写实与荒诞阶段(19831992)|19831992年,中国社会急剧发展,贾平凹创作呈现出现实与虚幻、社会生活与人性探索交织的局面。|1983年9月商州初录突然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不得不刮目相看。这已经不是昔日闪着童稚眼光,或苦觅中流露出孤独感伤眼波的贾平凹,而是一个在思想艺术上有了新装束的贾平凹,逐渐成熟的眼光中,闪现着坚定、自信、豁达,冷静观察中流露出幽默情趣。|继商州初录之后,又有小月前本、

7、鸡窝洼的人家、腊月正月问世,真使读者应接不暇。似曾相识的人物却以新的精神面貌向我们走来,闭塞山村的缓慢步伐却迈上了新的历史道路,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气氛中却展现着现实的生活情景,思想、感情、幻想、物质需求交织成矛盾统一的具体实在,爱情、婚姻、政治、经济错综成复杂变化的人生命运。|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无疑是写于1986年的长篇小说浮躁。它是贾平凹关于商州文学创作的一个带有阶段性总结意义的作品。浮躁以如椽巨笔演绎了商州河岸上的风云变化、生死爱恨,刻画了金狗、小水等可亲可爱的人物形象,并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使“浮躁”一词成了国人的口头禅。这个作品发表以后,得到评论界和读者的好评,并在美国获奖。|时间

8、到了1988年,贾平凹因肝炎入院治疗,促使他思考了很多东西,文风为之一变。聊斋志异式的太白山记之后,商州土匪小说系列让文坛一惊,白朗、美穴地、五魁等,笔致诡谲,行文荒诞,神秘文化开始进入贾平凹的作品。他将农裔作家的忧患意识、对城市的疏离,与佛禅的虚无、神秘结合起来,真实地书写了自己灵魂的无所归依和对当下现实的思考。|(三)悲愤与无奈阶段(1993 )|1993年,贾平凹终于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都市题材长篇小说废都,轰动神州,波及海外,标志着贾平凹小说创作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贾平凹废都之前的创作,总体上说,是属于社会化的写作,努力追求的是社会价值,力图影响现实的变革,体现的是作家的道义立场和社会

9、责任感。这种社会化的写作容易为社会所关注和认同。而废都和废都以后的创作,更多的是作家个人的生命体验,表达个体情感、价值观念及自我的某种人生领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更为偏向个人化的写作。|废都和“废都热”之后,贾平凹身心俱疲,小说白夜(1995)、土门,影响不大,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创作上有变化,我们知道,不断创新可以说是贾平凹取胜的法宝。贾平凹是属于文学的,他曾说:“我只会弄文学”。1998年,高老庄挟风雪而至,市场又出现洛阳纸贵的局面,贾平凹也走出了废都的阴影。|秦腔(2003)摒弃了戏剧性情节的设置,也没有史诗性作品惯有的那种悠远宏大的时空,有的只是当下社会变革中清风街人的普通岁月。栖息

10、劳作,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吃喝拉撒睡,然而历史的巨大变迁就在这生活的细节中发生着,我们一贯赖以维系精神生存的东西在变革中失掉了。|高兴(2007) 贾平凹写了刘高兴等来自农村、流落都市的拾荒者的命运,同时涉及了城市底层中的各种人群,有乞丐,有民工,有妓女等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城市中艰难地生存。而且,作品在描述他们生活困境的同时,着重关注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写了他们的理想、追求和爱情。|高兴是对城市底层人群的生活记录,作家揭开城市灯红酒绿的面纱,直视他们的生活状态。这些人生命的唯一价值就是活着,竟然还无比艰难。他们被生活的艰辛压得无暇反思自己命运的悲剧本质,甚至会为微不足道的所得而高兴

11、,这样的快乐和高兴的内心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凉。|贾平凹在创作上达到了“含泪的笑”的高度和深度,作家对底层人群的关注显示了一位职业作家的社会责任感。他用心体验写作对象的生活和精神,认真思索这种社会的存在,为人们关注社会提供艺术的参照。尤其是用第一人称写一群和自己的生存境遇完全不同的人,又极为真实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所以,这部作品显示了作者在写作上的深厚功力,也让读者看到了作者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大胸怀。|总之,从废都、土门到秦腔、高兴,打动读者的是悲凉的气息,人的渺小与无助散落在文字里。二 黑氏概要|体 裁:中篇小说|发表刊物:人民文学1985年第10期|主要人物:黑氏 小男人 木犊 来

12、顺|主要事件:小男人抛弃黑氏 黑氏嫁给木犊 黑氏与来顺偷情并私奔|地 点:镇上 村里|黑氏是小男人的妻子,但小男人成了镇上的小学体育老师后与乡长的女子好上了,于是就抛弃了黑氏。|黑氏与老实巴交的木犊结婚并开了一家小饭店,日子过得殷实红火。|黑氏私下里与来顺好上了,于是就抛弃木犊与来顺私奔。|黑氏充分肯定了黑氏的婚姻追求与选择,即肯定“爱的需要和满足”为婚姻的第一要义。无庸置疑,这个看法是合理的,也是具有普遍性的。然而,这种婚姻观却是通过对“婚外恋”的张扬表现出来的,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在肯定它的积极意义的同时再审视它的负面效应。文学不应该违犯道德或践踏道德。三 黑氏研究文献要目1.“缺乏”:演了一

13、出悲喜剧兼谈黑氏给我们的启示 当代作家评论 1986年4期2.异性爱与姐妹情比较视野下的黑氏与紫颜色研究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3.试论黑氏的婚姻观 殷都学刊 2004年第2期4.乡土女人的悲剧从黑氏到唐宛儿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女性意识的宣扬与张扬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商洛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四 黑氏重要研究文献解读|1.“缺乏”:演了一出悲喜剧兼谈黑氏给我们的启示|作者:吴奕錡|期刊: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第4期|这篇文章运用心理学上的概念“缺乏”来解读黑氏的行为。作者认为,造成命运悲喜剧的原因,就是“爱和情感需要”满足的缺乏。由于“缺乏”,她答

14、应与小男人离婚,由于“缺乏”她抛弃了木犊,由于“缺乏”她投入了来顺的怀抱。同时作者认为,读者之所以喜欢黑氏,也缘于“缺乏”,缘于读者审美需要处在“缺乏”之中。|“缺乏”,作为心理学上的概念,指的是个人在基本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不满足。|美马斯洛(19081970)在动机与人格、人的动机理论等著作中,系统地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有五种:自我 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生理需要:包括吃喝拉撒睡。|安全需要:包括安全、稳定、依赖等等。|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爱和被爱。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会产生疏远感、孤独感、陌生感、寂寞感。|尊重的需要:包括

15、自尊、自主和被尊重。这种需要包括两类。一是希望自己有实力、有成就;二是要求有名誉或威望,受人重视。|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指促使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需要,要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上述五种需要由低级需要一层层向高级需要攀登。如果一种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另一种更高的需要就会出现。正是人的这些基本需要决定了人的动机与活动。|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可以把全文分为两个大部分:|(一)“缺乏”导致了黑氏的悲喜剧|(二)“缺乏”导致了读者对黑氏的喜爱|2.异性爱与姐妹情比较视野下的黑氏与紫颜色研究|作者:乔艳|期刊: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该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分别产生于中国和美国的两

16、部作品黑氏与紫颜色,都描写了受压迫的女性摆脱束缚,寻找自我的过程。但他们的成长道路又迥然不同,黑氏依靠异性之爱,西丽亚则依靠姐妹情谊。这种不同源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反映了不同国家女性解放的特点,但它们的最终目标仍是两性的和谐,文学在其最高意义上仍是相通的。|3.试论黑氏的婚姻观|作者:焦会生|期刊:殷都学刊 2004年第2期|该文认为,黑氏通过朴实清新的语言,描写了主人公黑氏的三次婚姻经历,表现了这个普通农村妇女在性爱、婚姻方面的追求与选择,也表现了作者对性爱与婚姻的探索与思考,进而表现了当代人们婚姻观的某种趋向。 |作者在这里否定了黑氏与小男人那没有爱情的婚姻,也否定了她与木犊那忽视“爱的需要”的婚姻,从而充分肯定和宣扬了黑氏与来顺那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