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2)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52122698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2)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2)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2)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2)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2)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2)(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哲学授课教师 刘 滨【教学目的】在本章中你将了解物质概念、物质的属性与存在方式;明确意识的本质与特点;分析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思考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把握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意义;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 其发展规律两片树叶的异同:相异律: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同一律:天地间没有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世间一切事物之间都有其相同和相异之处?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问题。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统一的基础 物质: 1.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对立: 世界统一性问题:研究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1)一元论: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的

2、哲学学说。 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是物质的。 唯心主义一元论:精神、观念是世界的唯一本原。(2)多元论:世界是由多个本原构成的哲学学说。 二元论:世界的本原有两个精神、物质。 笛卡儿 肯定有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的存在; 把精神说成是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力量; 笛卡儿最终用上帝的“万能”来说明物质和精神之间的联系。 波普尔的多元论:世界 1:物理状态的世界世界 1.2.3 的理论 世界 2:精神世界世界 3:客观知识世界2.物质概念的历史发展:(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把物质理解为构成万物的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 。 古印度的“四大说”:水、火、土、气。 中国的“五行说”:金、木、水、火、土。

3、王充的“元气论”:万物之生皆秉元气,物质就是元气。 古希腊的泰勒斯:水产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 赫拉克利特:一团永恒的活火。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直观的猜测,缺乏科学根据。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_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单位。缺乏辨证的哲学概括,不懂得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之间是一 般和个别的关系,对物质的理解仍然没有摆脱有形实体的束缚。 (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q“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 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 物质是各种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所普遍具有的共性。 是从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最大共性的哲学 范畴。 q列宁唯物主义和经

4、验批判主义:q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q意义: 1.揭示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彻底批判了唯心论; 2.肯定了物质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从无限多样的物质形态中指明了它们的共同本质,克服了旧唯物 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 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 映。”(二)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v运动标志着一切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的哲学范畴。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 v关系: 物质观上的辩证法。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运动观上的唯物论。v基本形式:机械运

5、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v关系: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宇宙热寂说”有质的区别: 不同的物质基础 特定的运动规律 v错误形式: o唯心主义:没有物质的运动。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 o形而上学:存在没有运动的物质。 o芝诺:关于否定“动”的论证。飞矢辩:飞箭不动。二分辩:一个物体永远达不到目的地。追龟辩:希腊善跑的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2.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q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王船山: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相对静止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性的稳定和平衡状

6、态。 基本情形:a.相对于某种具体的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这种运 动就是静止。b.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事物与之保持平衡而没有位移就是静止。c.相对于事物的根本性质而言,事物没有发生质变就是静止(稳定)。 q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静止是相对的:特殊的、暂时的、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辨证统一。 q意义:1)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2)相对静止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3)相对静止是衡量运动的尺度。辨证统证统 一(三)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任何事物,只要它存在着,就必然在运动;而只要 它在运动着,都必然占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7、 1.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1)时间: v伏尔泰:v时间物质运动的顺序性、间隔性和持续性。 v特点:一维性。 对于时间的度量只需要一个数值。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 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的,又 是最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 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时 间2)空间: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 特点:三维性。 现实中不存在只有位置没有长短的点,只有长短没有 宽窄的线,只有长宽没有高低的面。 一切科学所研究的对象,都存在于三维空间中。 2.时间和空间

8、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1)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的运动。 时间是以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来度量的。 空间是以物质在时间中的运动来度量的。(2)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3)时间和空间也彼此不可分割。 四维空时从时间的一维性和空间的三维性相结合 的立场来描述物质运动。3.时间和空间的特性:1)时间和空间具有客观实在性:2)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a.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时间、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 的存在形式,具有不以人们的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b.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随着 物质状态和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人们对时空特性的认识也是可变的。 空间、时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

9、不同。 时间、空间随着物质运动的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列宁指出:“唯物主义既然承认客观实在即运 动着的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也就 必然要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 欧几里得几何学:平面上过一直线外一点可引一条直 线与这条直线平行,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180度。非欧几何学:通过一点可引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三角形三内角之和小于180度。黎曼的几何学:过一点不能作任何直线和已知直线平 行,三角形三内角之和大于180度。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3)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1)时间、空间的无限性: 时间的无限性:物质运动的持续性是无限的,即时间的一维持续性是不可穷尽的。 空

10、间的无限性:物质的广延性是无限的,不可穷尽的。(2)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 o时间、空间的有限性:每一个具体事物在持续性和广延性上是有限的。(3)辨证统一关系: 无限离不开有限;有限也离不开无限。 “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时间就是生命”鲁迅(四)人的活动和物质世界的特性1.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体: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统一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发展的统一。世界统一于物质世世 界界 统统 一一 于于 物物 质质世界的物质性意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运动规律时空 对物质 世界的 把握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世 界

11、物 质 性科学与哲学证明实事 求是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证明和论证:天体起源、地球起源、生命起源和人类起源的图示:原始星云 (吸引、排斥) 太阳系 地球(温度降低) 化合物(CH4、NH3、H2O、H2S、HCN)(一定条件下、水) 蛋白质、核酸 原始生命 植物单细胞生物 多细胞 动物哺乳类动物 灵长目动物 (劳动) 生产方式 人 交往、活动 人类社会 社会形态科学证明: 1. 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和地球一样,同是物质的实体;微观粒子和场也都是物质的;生命现象是一种物质运动过程。 (A、T、G、C)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社会存在是物质存在;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自然界是人

12、类、人类社会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哲学论证:科学定论不等于哲学命题利用哲学发展的积极成果,进行广泛地、系统地哲学论证;“存在”是一个缺乏规定性的模棱两可的概念。正确概括科学成果,从中引出哲学结论。“世界统一于存在”是否正确?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世界是物质的,人是通过实践去 把握物质世界的。(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特 殊组成部分(二)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1.实践的特点和形式:1)什么是实践? a: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的实践观的缺陷:v否定了实践的 客观物质性;v抹煞了实践的能动性;v离开了实践的社会性;v没有从整体上确立实践的概念。 b:实践: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的物质活动,是人们有意

13、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2. 基本特征: 客观性: o构成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存在; o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现实的过程; o实践的结果也是客观的。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3. 基本形式: v生产斗争实践:处理人同自然界关系的实践活动。 v社会斗争实践: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各种 实践活动。 v科学实验:尝试性、探索性、学习性的实践活动。 v文化创造实践:人类实践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人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 活资料的生产实践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 的实践,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实践根据一定的目的,借助特 定的仪器设备,在人为控 制的条件下,探索、研究 和揭示

14、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的科学实验2.把握物质世界的实践环节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其一,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进化的基 础,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要求自然界按照 人类的需要与模式发生改变,形成了“人化自 然”,同时,也形成了 “自然人化”,进而使 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保 证了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人类实践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与桥梁,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1其二,实践使得人类完成了从客观世界到 主观世界、从主观世界到客观世界的相 互转化,实践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 互对立又相互贯通起来。人类要改造和 认识现实世界,要明确自然界和人类社 会、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真实关系其 基础是实践。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因 为,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人才能够创造 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马克思主义的 实践论具有重要的世界观的意义。 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国际大专辩论会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国际大专辩论会更多资源初二语文 初二英语 初二数学 初二物理 初二政治 初二历史 初二地理 初二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