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美术教育.ppt - 国外高中美术课程发展方向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2112569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7.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美术教育.ppt - 国外高中美术课程发展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国外美术教育.ppt - 国外高中美术课程发展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国外美术教育.ppt - 国外高中美术课程发展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国外美术教育.ppt - 国外高中美术课程发展方向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国外美术教育.ppt - 国外高中美术课程发展方向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外美术教育.ppt - 国外高中美术课程发展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美术教育.ppt - 国外高中美术课程发展方向(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美术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华东师范大学 钱初熹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背景l科技的发展科技改变生活l人的发展视觉认知研究成果l美术学科的发展创造与鉴赏方式改 变l视觉文化的观念日常生活与视觉经 验科技改变生活l 短信:空中飘满的“小纸条”l 网络:像我这样的“网民”l 数码相机:让胶卷“下课”l DV:即使不能成为张艺谋2006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5-6月)由此,科学家们提出“脑视觉”的概念 ,阐明“不是用眼,而是用脑看事物” 。l这些概念与观点的提出对美术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 义。l第一,突破了以往的“看”是被动的观点,“看”是 积极的,“看事物”与“理解事物”是同时进行的, 由此引出了“看”是有

2、意图的、有认识力的观点。l第二,提出了“美术的目的在于延长脑的功能”的观 点(Semir Zeki,1999),指明了美术教育在促进大 脑机能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l总之,新的视觉认知理论对未来的美术教育目标的制 定、课程的设计、教学及评价方法的开发等均可能产 生很大的影响。拓宽了美术教育的地平线l第一,通过开发“视觉文化”广阔的可能性,致力于 视觉图形的研究可形成脑神经相互作用及动力学领域 的研究,这是其他研究所无法做到的。l第二,“视觉文化”的视觉世界是多样化图像的广阔 源泉,这一重要的文化现象在美术教学内容中值得拥 有一席之地,因为它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l第三,有利于对视觉世界更完整、更

3、吸引人的参与, 也是一种有利于脑视觉发展的手段。l第四,学生在社会和文化的理解与感受中成长,从而 促使他们准备好为发展我们时代的文化做出富有意义 的贡献。视觉文化三大发明:镜子相机电 脑l模仿的视觉文化“画家的心应该是像一面镜子” (达芬奇)l镜子的出现不仅为艺术家找到了反映现实的理想工具 或模式,还使自画像成为可能。它使画家不但是观者 ,他同时也是被观者。l复制的视觉文化“传统的大崩溃”l视觉技术的第二次重大发明是摄影,照相机的出现深 刻地改变了视觉文化的面貌。l虚拟的视觉文化“假的比真的更真实”l电脑化的图像把人类的视觉经验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虚拟现实的世界。在电脑所营造的虚拟空间中, 依

4、赖物像的关系彻底动摇了。再现复制虚拟:每一种文化都包含 前面文化的因素,却又深刻改变前者的 性质。l1839年,法国画家保罗德拉罗什看到达盖尔用银版法拍 摄的照片时,感慨地宣称:“从今天起,绘画死亡了?”。l虽然绘画曾几度陷入危机和低谷,然而在现代社会,绘画 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艺术形式。l 在当代高科技和发达的传媒作用下,当代艺术既可以借助 媒体进行广泛和快捷的传播,也可以运用新媒体直接进行 创作。l但每一种新的媒体和新艺术形式的出现并不能降低和取代 传统艺术形式的价值和功能。l因为文化的多元性和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才是符合人类社会 发展与艺术发展的本质及规律的。 社会科学报2004年6月17日第

5、6版常宁生“从今天起,绘画死亡了? ”何谓“视觉文化” ? l一般而言,视觉文化有两个组成要素:l一是含有视觉成分、涉及以视觉手段来 传递的讯息;l二是人类的生活经验,包括物质的和精 神的。视觉文化产品,既包括实体的: 如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摄 影、摄像等,也包括非实体的,如文化 现象与事件。 视觉文化有哪些特征? l不能简单地用传统的表现形式或媒材来划分。l常集多种符码,即声码、字码和视觉码,同时传递一个 或多个相关甚至看似不相关的片断资讯,各种符码的意 涵又需要相互引注才能充分表达其深层意义。l各种符码从跨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阶级文化(精致文 化或大众文化)领域取来而在新作品中被

6、赋予新的意义 。l视觉文化产品多以消费品形式大量充斥在日常生活环境 中,成为现代生活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先进的电子科 技使越来越多的影像资讯可以免费从电子网路上下栽。l它是一种文化叙事,是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的记录。中法文化年:“雅尔音乐会”场景(北京,2004年10月10日) 视觉文化与视觉艺术的重要区别l视觉文化使人们观看图像的场所发生了变化 。l以前观看图像的场所都是正式的、固定的: 到美术馆去看油画,到电影院去看电影l但是,今天人们在百货公司看广告,在家里 面看DVDl视觉文化把人们的注意力引离结构完善的、 正式的观看场所,如电影院和艺术画廊,而 引向日常生活中视觉经验的中心。何谓“美术

7、”?l现代汉语词典中“美术”被定义为:造型艺术。 占有一定空间、构成有美感的形象、使人通过视觉来 欣赏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l1994年美国全国艺术教育协会联盟编写的美国艺术 教育国家标准中,视觉艺术领域包括:传统美术( 诸如素描、绘画、版画、雕塑);传播和设计艺术( 诸如电影、电视、图形制作、设计);建筑和环境艺 术(诸如城市设计、内部和园林设计)、民间艺术( 诸如制陶、纤维编织、珠宝等艺术品和木制、纸制等 其他材料的艺术品)等。l由此可见,美术的边界被不断地扩展。然而,当新的 意义出现时,它们不是取代旧的意义,更多的是与之 共存。因此,“美术”概念不仅在内容上丰富起来, 在意义上

8、也更加模糊了。2004上海双年展影像生存艾伦温诺指出:l艺术的疆域必须能无限延伸以便容纳新的、以前根 本没有想到过的艺术形式,艺术是扩展的、探索性 的,永远不是静止的,因而,无法预见的全新的艺 术形式的出现始终是可能的。l因为艺术的概念必须保持它的无限可伸延性,所以 不可能用图表列出据以确定艺术的各种特性。这样 做会使艺术的概念封闭起来。因此,原则上是无法 给一件艺术品下定义的”。l艺术品在具有审美符号的功能时,往往会具有某些 美学征兆。艺术品通常拥有的征兆之一是:“句法 上的相对饱和”。另一个征兆是“借喻达意”,也 叫做“表现”。 综合上述论述,对“美术”的界定如下:l美术是与创造主体的审美

9、理念相对应的、创 造视觉、触觉形象的造型表现活动或作品;l美术具有表现性、技术性、审美性、视觉性 、实用性、创新性等特性;l美术既包括:传统的绘画、雕塑、工艺、书 法、篆刻等门类,也包括新兴的设计、摄影 、摄像等门类。l美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随着美术的发展, 其内涵与外延将不断发生变化与扩展。何谓谓“美术术教育”?名 称美术教育 造型艺术教育 视觉艺术教育 视觉文化教育 范 畴绘画、雕塑、 工艺和建筑知 识和技法造型元素及其 组合规律 一切与视觉有 关的艺术作品 和现象 每天日常生活 中的各种视觉 影像 取 向 强调既成美术 样式的继承。 强调美术在实 际生活中的应 用强调视觉阅读 、表达和交

10、流 能力的培养 主张引导学生 发展对其生活 中各种视觉影 像的思考与解 读能力 仍然是“美术学科”,但其涵义有所突破l我国高中仍然采用“美术学科”的提法,但其涵义不再 局限于以往所界定的范畴,而主要采用“视觉艺术教 育”的涵义,同时也吸取“视觉文化教育”的部分涵义 。l美术教育的范畴包括一切与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艺 术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各种视觉影像,既包含传统的绘 画、雕塑、工艺和建筑的知识和技法,也包括新兴的 以及在未来不断兴起的视觉艺术作品和现象,以及日 常生活中能建构并传达个人的态度、信念以及价值观 的各种视觉影像。l强调通过美术学习,培养学生视觉阅读、表达和交流 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对其

11、生活中各种视觉图像或影 像进行思考与解读。世界各国 高中美术 课程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 许多国家进行了高中艺术课程的改革l一些国家的高中艺术课程采取以艺术学科群 构建艺术学科课程的方式。l即制定融各艺术门类为一体的艺术教育总目 标,在艺术教育总目标下,分四个或更多的 艺术门类(或形态、科目等)。l每一艺术门类都是相对独立的,有各自独立 的分段标准,这样一种课程构建方式。艺术教育国家标准 全美艺术教育协会联盟(1994)l在艺术教育总目标下,分为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四大门类 ,根据每一艺术门类的特征和三个年龄阶段,制定各门类分段 内容标准。l“视觉艺术”课程在九至十二年级阶段的主要目标为:

12、扩展学 生的视觉艺术学习。通过继续运用广泛的学科材料、符号、有 意义的形象和视觉表现,反映他们的感受和情绪,以及扩展他 们对自身学习成果的评价能力。l标准提供的框架,旨在促进学生思维、操作、交流、推理 和探究技能的成熟,同时,增进他们在视觉艺术的重要观念、 概念、课题、难题和知识上的熟练程度。l视觉艺术的内容扩展为民间艺术、素描、绘画、雕塑、设计、 建筑、电影、电视等门类。同时视觉艺术的内容还包含各种工 具、技法和过程。最后一条内容标准为:建立视觉艺术这一门 类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全国课程规划澳洲教育委员会(1993)l艺术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八大学习范畴之一。l艺术课程范畴包括视觉艺术、

13、音乐、舞蹈、戏剧、媒体艺术五 项艺术形态。每一项艺术形态都是独立的。l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获得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媒体 艺术的经验。l高中阶段的学生可专注发展某一特定艺术的兴趣。l新南威尔士州高中视觉艺术课程:l一、实践内容:艺术制作二度空间:素描、绘画、版画、平 面设计、摄影、数码媒介;三度空间:雕塑、陶艺、纺织纤维 艺术、物品和环境设计;四度空间:电影、录像、数码动画、 各种纪实形式、表演性作品及各种相互影响的作品。艺术批评 和艺术史内容:澳大利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作品(包括 当代艺术作品)l二、理性构架:艺术家、观众、艺术作品、艺术表达l三、框架:主观的、文化的、结构上的和后现代的

14、框架高中课程 韩国教育部门(1997)l美术被列为普通科目。l高一年级的美术科目分为:美的体验、表现、鉴赏三大领 域。l“美的体验”的目标为:培养在理解自然物和造型物美的 价值的基础上积极活用的态度,拓宽在多元文化中对美术 理解的视野;l“表现”的目标为:培养创意和表现的能力;l“鉴赏”的目标为:判断同学作品和美术作品的美的价值 ,根据时代与样式理解美术作品的特征与背景,尊重美术 文化。l高二、三年级设置“美术与生活”(一般选修)科目与“ 美术理论美术实技”(深化选修)科目。高中课程 日本教育部门(1998)l艺术学科包括音乐、美术、工艺、书法四科目,每一科目 分为从基础到深化的3个层次。l采

15、用学分制,每一层次的学分为2学分,毕业要求至少3学 分。l其中,美术1的内容为:l“A表现” :(1)绘画雕刻;(2)设计;(3)影视多 媒体表现;l“B鉴赏”:(1)美术作品的美;(2)作者的情感、意图 和表现方法;(3)生活、自然与美术的关联;(4)日本 美术史与表现的特质;(5)影视多媒体表现的特质和交流 。l美术2、3是为进一步选修美术的学生而设置的。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各国构建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共同特征l第一,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标准相比,高中 美术课程的目标进一步深化,学习内容进一步扩展 ,并更具选择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 比较专注地发展某一特定学习领域的兴趣。l

16、第二,高中美术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导入影视 多媒体等新的表现内容。与此同时,也加强民族民 间传统美术内容的学习,体现对本土文化和多元文 化的尊重,并倡导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 本课题组在对各国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 特征的考察之后,得到以下启示:l第一,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我国高中应在保持本国特色 的同时,吸取各国构建高中美术课程的经验。 l第二,高中美术课程应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在 保留原有美术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增设美术创作内容, 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在某一特定学习领域 的特长。l第三,在高中美术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吸取各国经验,导 入现代媒体艺术等内容,在加强传统美术学习的同时, 力求体现多元文化的面貌,并增强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 的联系。l第四,应吸取各国制订高中美术课程与教学评价标准的 经验,制订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我国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现状如何? l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 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开设高中艺术欣赏课程:美 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