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海尔案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112471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海尔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质量管理海尔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质量管理海尔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质量管理海尔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质量管理海尔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海尔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海尔案例(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质量管理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质量与质量管理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第三节 质量管理的数理统计方法人生离不开质量,老师的上课质量,公司的管理质量,生活的环 境质量,政府官员的施政质量,上下班的交通质量,建筑物的施工 质量,个人的生活质量,等等,都与质量息息相关。 质量是企业提供给顾客唯一的东西,只有顾客可以评定企业所提供 的产品及服务的质量;质量也是唯一让企业维持竞争力,让顾客满 足的东西。因为优良质量和不良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在投入的成本 方面几乎是完全一样多;而优良质量能为企业带来收益,不良质量 则只会浪费企业资源,甚至于使企业名誉受损,最后往往只能丢弃 。除非企业的质量及

2、价格都有竞争力,否则企业将无法继续在市场 上生存。第一节 质量与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概述 、质量与质量管理质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质量只指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 规定要求的特征的总和。根据这一定义,质量可分为产品质量和工 作质量。产品质量是指产品适合于规定用途,满足社会和人们一定 需要的特征。工作质量是指企业的管理工作、技术工作和组织工作 对达到质量标准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狭义的质量是指产品 质量。产品质量包括内在质量特征,如产品的结构、性能、精度和 纯度、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等;外部质量特征,如产品的外观、形 状、色泽、手感、气味、光洁度等。质量特征可概括为产品性能、 寿命、可靠性、

3、安全性和经济性五个方面。关于质量管理的定义,各国学者有着不同的论述,但基本内容 是一致的。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认为,“质量管理是把一个 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在质量发展、质量保持、质量改进的努力结合起 来的一个有效体系,以便使生产和服务达到最经济水平,并使用户 满意。”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教授对质量管理下的定义 是:“用最经济的方法,生产适合买方要求质量的产品,并且为研 制买方满意的产品进行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实际上,质量 管理就是指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或工作质量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的 总称。2、质量管理的发展 质量管理的发展,是同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从工业 发达国家解决产

4、品质量问题所使用方法的发展变化来看,质量管理 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质量检验阶段。时间大约是二十世纪初。这一时期 企业都把检验与生产分开,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对所生产的产品 进行检验。质量管理就是事后把关,在已生产出的产品中挑选出不 合格品。但不合格品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因此,这个阶段的 质量管理不能解决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问题,它的作用是消极的。第二个阶段是统计质量控制阶段。时间大约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以后。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使用控制图(美国人休哈特年代 根据数理统计原理提出)对生产过程进行观察,当有不合格产品发 生的可能时,控制图及时提供信息;根据信息,找出生产不正常的 原因

5、,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这个阶段的另一个 特点是对产品的验收大量采用了科学的抽样检验方法(美国人道奇 和罗米格根据数理统计原理提出),它既可以减少检验费用,又解 决了破坏性检验的情况下对产品质量的判断问题。第三个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时间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美国人费根堡和朱兰等人提出了全面质量 管理的概念。他们认为质量管理应该冲破传统的、局限于制造过程 的框框,把管理范围由制造过程扩展到所有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因 素,把预防不合格品的措施渗透到所有对产品质量有关的环节(产 品的设计、原材料的供应、设备的维修、职工的技术培训以及产品 的销售使用都从不同方面

6、影响产品质量),把经营管理、生产技术 和统计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以 确保产品的高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一经提出,为理论工作者 和实际工作者所接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 方法又有了新的发展。质量管理从单纯的质量检验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并不仅仅是量 的变化,而是从量到质的飞跃。同质量检验阶段比较,全面质量管 理工作范围和职能都扩大了。同时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并不是对前 一个阶段的否定,而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的丰富与发展,从而使 质量管理日趋完善。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一、全面质量管理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为了保证

7、和提高产品质量,组织全体职工参 加,综合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经济地开展研制、生产和销 售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中一 种科学的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1、全面的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相对广义的质量而言的,它不仅对产品质量进行 管理,也要对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进行管理;不仅要对 产品性能进行管理,也要对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时 间性和适应性进行管理;不仅要对物进行管理,也要对人进行管 理。总之,是对各个方面质量进行管理。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 包括从市场调查开始,到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直

8、到产品使 用寿命结束为止的全过程。 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全面地管理起来,形成一个综 合的质量管理体系。3、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企业全体人员都来参加,并在各自有关的工作 总共参与质量管理工作。 4、全面质量管理采用的方法是科学的、多种多样的。(二)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 1、一切为用户服务。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必须树立以用户为中心 、为用户服务的思想。为用户服务就是要使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 尽量满足用户的要求,产品质量的好坏,最终应以用户的满意程度 为标准。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用户”有其特定的涵义,它不 只是指产品的直接用户,而且包括企业内部前后工序、前后工段或 车间,以

9、及任何一件工作的执行者与工作结果的受用者之间的关系 。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用户,下一个车间是上一个车间的用户。2、以预防为主。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要做到以预防为主,即通过 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找出主要因素,加以重点控制,防 止质量问题的发生,做到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防御为积极进攻, 防患于未然,以确保生产出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 3、一切以数据为依据。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一切以数据为依据,对 质量问题要有定量分析,做到心中有数,掌握质量变化规律,通过 调查分析,得到可靠的结论,以便采取解决质量问题的有效措施。 4、按管理循环办事。全面质量管理要求采用一套科学的 程序来处理问题,即按管理循环来开

10、展工作,并通过不断 循环来达到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目的。PDCA循环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所 以又称为“戴明环”。循环即计划()、执行( )、检查()和处理(),它是一个标 准的管理工作程序,也是进行质量管理的四个步骤。(计划): 即根据用户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质量目标,以及实 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执行):按照所制定的计划和 措施付诸实施。(检查):对照计划,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效果, 及时发现问题。(处理):根据检查结果采取措施,巩固成绩, 吸取教训,防止重蹈覆辙,并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到下一次 循环中去。其基本模型如下图1所示。循环有两个特点

11、:大环套小环,能应用于企 业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运作是一个大的 循环,而其中的某一车间或部门乃至个人的行动也按 循环进行,形成大环套小环的综合循环系统,相互推动。螺旋式上升,每次循环都不是在原地踏步,而是每次循 环都能解决一些问题,下次循环就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进一步解决 新的问题。所以,它在不断循环的同时,还在不断上升,呈螺旋上 升状态。(三)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是指运用系统的原理和方法,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为目标,把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严密地组织起来, 规定它们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任务和权限,并建立统一协调这 些活动的机构,使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质

12、量管理有机体。质量 保证体系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脊髓和核心,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是从组织上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地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的关键。 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生产过程 和使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略)。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全面质 量管理的关键;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点;辅助 生产工具过程的质量管理会影响制造过程的质量;使用过程的质量 管理既是质量管理的“归宿点”,又是质量管理的起点。(二)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和生产过程的设计试制、生产制 造、辅助生产和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 1、设计试制过程的质量管理; 2、生产制造过程

13、的质量管理; 这一过程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制定和贯彻工艺规程方案; (2)组织文明生产; (3)实行供需质量控制; (4)质量的检查和验证; (5)加强对不良品的管理。 3、辅助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这一过程要抓好两点 (1)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工作; (2)搜集市场信息和进行质量跟踪。(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1、标准化工作 2、计量工作 3、质量信息与情报工作 4、质量教育与培训工作 5、完善质量责任制 二、质量保证体系(略) 三、质量保证标准 (一)ISO9000系列标准的由来和发展ISO9000系列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下设的一个机构 ISO/TC176在1987年起草的

14、一个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1994 年7月1日,ISO发布了新版ISO9000系列标准,取代了87版相应标 准。以后,ISO组织与2000年12月15日发布2000版的标准,取代 了94版相应的标准。目前,2000版标准仍在沿用。 (二)ISO9000系列标准的构成(以2000版的ISO9000为准)1、核心标准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0 质量和环境审核指南2、其他标准ISO10012:2000 测量控制系统第三节 质量管理的数理统计方法 在产品生

15、产过程中,总要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 ,就必须弄清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其中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以及各种因素对质量的影响程度等等,以便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但这些问题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往往要应用统计的方法使问 题集中化、明确化,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分析和控制产品质量的常用方法方法有:排列图法(又称主次因素 分析法、帕洛特图法)、因果分析图法(又称鱼刺图法)、分层法 (分类法)、相关图法、统计分析表法、直方图法和控制图法(质 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因果图、直方图、相关图、排列图、控 制图、分层法和调查表;新“七种工具”关联图法、法、系 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解析法、过

16、程决策和箭条图法)等。1、排列图法排列图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法、帕洛特图法,它是找出影响产 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表方法。 排列图是根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原理而制做的。也就是 将影响产品质量的众多影响因素按其对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用直 方图形顺序排列,从而找出主要因素。其结构是由两个纵坐标和一 个横坐标,若干个直方形和一条折线构成。左侧纵坐标表示不合格 品出现的频数(出现次数或金额等),右侧纵坐标表示不合格品出 现的频数(出现次数或金额等),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 ,按影响大小顺序排列,直方形高度表示相应的因素的影响程度( 即出现频率为多少),折线表示累计频率(也称帕洛特曲线)。通 常累计百分比将影响因素分为三类:占0%80%为A类因素,也就 是主要因素;80%90%为B类因素,是次要因素;90%100%为 C类因素,即一般因素。由于A类因素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