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考点梳理与解题指导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10083 上传时间:2017-08-0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考点梳理与解题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考文言文考点梳理与解题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考文言文考点梳理与解题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考文言文考点梳理与解题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考文言文考点梳理与解题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考点梳理与解题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考点梳理与解题指导(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文言文考点梳理与解题指导,考点设置,1重点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的含义;2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3典型文言语句的翻译;4结合文言语境对文句、文意的理解与判断; 5分析与综合:概括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6、初步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1选择题型;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用法和意义);3翻译重点句子;4理解文段内容填空;5开放性试题。,中考文言文怎样考,温馨提示,中考文言文考查,考点的设置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因此, 是最佳复习方式 。,立足课内、辐射课外,复习策略: 分类整理法。文言文知识点主要有文字、词语、句式、翻

2、译。文字包括字音、字形;词语包括实词(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句式涉及文言常用句式和特殊句式;翻译涉及直译、意译。建立知识网会让你对文言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复习才会更有针对性 。(从字、词、句及对文意的理解) 例如:在整理通假字时,指导学生将所学古文中的通假字全都挑选出来,制一个通假字表,将每个通假字的出处、所通字、原义、通假义都明确化,这样在复习到通假字的知识时,只要将系统化、条理化的通假字表搞懂就行了。其他的知识点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归类复习。,重点复习内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言翻译,文意理解,一词多义,文 言 实 词,通假字,古今异义

3、,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辨析,在古今语言中,一词多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多义现象更为明显。掌握词语的不同意义并能根据语言环境确定词语的意义,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 【复习方法】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一定要打破课与课的界限。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能结合一般的语言习惯,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如,因词性不同,感情色彩的不同,所形容或所表现的对象性质的不同都可能形成词义的差别,或者同一个字读音不同意义也会不同等。,一词多义,君与家中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 约定 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期望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期限 期

4、年之后(邹忌讽齐王讷谏) 满,例如:期,通假字辨析,通假字是通用字和假借字的简称。通俗地说,古字通假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使用的现象。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初中阶段只要大家能够辨析通假字即可。【复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中考篇目中有40个左右通假字,且大部分在小注中有解释,复习时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通假字-举例,为天下唱(倡) (陈涉世家) 亲戚畔(叛)之 (孟子二章)故患有所不辟也(避) (鱼我所欲也)河曲智叟亡以应(无)(愚公移山),规律:通假字读音按本字读 通假字字义按本字解释,古今异义辨析,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

5、一直沿用下来,古今的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词义或者扩大、缩小、转移或感情色彩等都发生了变化等,复习时应该特别注意。如:“江”在古代专指长江,现在则泛指一切大河。如“涕”古代专指眼泪,今义则为鼻涕。 【复习方法】教材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大部分有注释,复习时着重从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词义的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古今对照即可。,古今异义,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偏爱;今义:个人的。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古义:出身卑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质卑劣。,例如:,词类活用辨析,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

6、一种用法。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的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现象; 其中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难度较大。 【复习方法】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例题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 词: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 做状语:用箕畚装土石,【例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无案牍之劳形,句中的“域”是名词(疆域)用作动词,意思是“限制”; 句中的“劳”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7、,意思是“使劳累”(使形之劳),词类活用,陈胜王 (陈涉世家) 为王 请广于君 (唐雎不辱使命) 扩大吾妻之美我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理解为:以为美;认为美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理解为:认为有利可图,之,二、文 言 虚 词,其,而,以,于,“之”字的用法,助词:(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句末,凑足音节,不译。 如:怅恨久之。 (4)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何陋之有。,代词:代人、事、物,指示代词。 如:“徐公来,孰视之。”、“暮寝而思之。”,动词:相当于“去”、“到”。如:辍耕之

8、垄上。,、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1文言句式理解,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者,也;者,;,也。翻译时加“是”,为所,翻译时加“被”,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翻译时要理清顺序,缺句子成分,翻译时需补充,判断句,文 言 句 式,古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在翻译时要加上判断动词“是”。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被动句,文 言 句 式,古代汉语一般不用介词“被”,而是借其他的介词来表示被动。如:士卒多为所用。,省略句,文 言 句 式,古汉语中为了用最少的词语表达最多的意义,通常会把某些成分省去。省去主语的情况比较多,省略介词或介宾结构的短语也常见,翻译时要补充出来。如:(渔人)便舍

9、船,从口入。 或异(于)二者之为。,倒装句,文 言 句 式,这是一种古汉语中句子成分排列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种句式,翻译的时候常常要按照正常的语序翻译。如:甚矣,汝之不惠。 马之千里者。 宋何罪之有。,四、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1、主谓之间要停顿。2、谓宾之间要停顿。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4、关联词后面要停顿。5、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例题】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此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缘溪”是“行”的状语,“路之远近”是“忘”的宾语,“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是“有”的宾语,所以朗读节奏应标

10、示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a.按意义单位及语法关系,b.诗歌按意义兼顾音节来划分 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五言诗,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如:问女/何所思。按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一”如: 大漠/孤烟/直;或是“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 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青山/相对出。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 如:春风/不度/玉门/关; 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c.借助古汉语中的词义,做好停顿 例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按意义划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两

11、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又如:可以一战。按意义划分为:可/以(之)一战。,d. 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在文章中,有表示议论、 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词后稍加停顿。 例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的节奏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如还有: (1)、若夫/霪雨霏霏。 (2)、其/如土石何? (3)、盖/大苏泛赤壁云。 ( 4)、盖/追先帝之殊遇(5)、故/君子有不战。,e.“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此句朗读时的节奏是:余闻之也/久。若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时,就容易

12、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f.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例如:(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人不知/而不愠。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文 言 翻 译,翻译原则,信:即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要求准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雅:即通顺畅达,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 习惯,字句通顺,没有语病。要求通畅(符合语言习惯,无语病),达:优美自然,译文要生动,完美地表达:忠于原 文,如原文的写作风格。要求有文采(语言规范,文笔优美),文言语句翻译方法:,留 专用名词、国号、所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译。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13、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在“再”后省略了谓语“鼓”,在“三”后也省略了“鼓”,翻译时要补出。,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是发语词,应删去。换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例: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句中“吾”、“汝”应分别换成“我”、“你们”。 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语序需要调整。如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等。例: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此句可调整成“苦何而不平”的形式。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14、敌国外患者“则”的解释有:A、 表承接 就 、便 、 那么 B、表转折 却 、可是 C、表假设 如果 D、表判断语气,相当于 是、就是,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例: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咸”译成“全都”,“讯”译成“消息”。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亦乎”译为“岂不是吗”、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得无乎”是固定句式,相当于“恐怕吧”翻译时按固定格式译出。意译 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申等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直译:黄头发和小孩子垂下来的头发,都自得其乐。意译: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文意理解:,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分为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和评价两大类。前者有领悟文章内涵,概括文章记叙的事情、人物品质或文章观点,简要分析文章内容;后者主要为评价作者观点。,把握关键句,把握开头总起(括)句、结尾总结句、中间过渡句、文中描写事物(人)特点句,议论揭示主旨句等,体会理解这些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从而把握材料的主旨、结构、艺术特色、启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