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远去——民国文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10082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师远去——民国文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师远去——民国文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师远去——民国文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师远去——民国文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师远去——民国文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师远去——民国文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师远去——民国文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辜鸿铭(1857 年 7 月 18 日 1928 年 4 月 30 日) ,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英文名众多,初用 Koh Hong-beng,回国用 KuHweng-Ming,另外还有 Kaw Hong Beng、Amoy Ku,最为人知的是 Tomson。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 ,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 论语 、 中庸和大学 ,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 (原名清流传 )和中国人的精神 (原名春秋大义 )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

2、精神。他自称“一生四洋” ,即“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1867 年,辜鸿铭随其橡胶园主英国商人布朗前往苏格兰。10 岁时,义父布朗告诉他:“现在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想侵略中国,所以那些国家的学者都在努力钻研中国文化;希望你日后也能为自己的国家学好中西文化!” 。1870 年,14 岁的辜鸿铭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后回到英国,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并于 1873 年考入爱丁堡大学文学院攻读西方文学专业,并得到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并 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该校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辜鸿铭入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得土木工程文凭;后又去法国巴黎

3、大学攻读法学。辜鸿铭是坚决的保皇派,即使民国时期在北京大学讲课,仍然留着大辫子,带着书童。他喜爱中国姑娘淑姑的小脚,酷嗜嗅女人小脚,讲究瘦、小、尖、弯、香、软、正七字诀。对于清代文化如缠足、长袍、马褂、辫子、纳妾,辜鸿铭坚持终身。辜鸿铭娶了淑姑不到一年,又纳日本大阪心斋桥人吉田贞子为妾。当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被免职时,他也愤而辞职,曾说:“现在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一个是我。因为蔡先生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就跑去革命,到现在还是革命。我呢?自从跟张文襄做了前清的官以后,到现在还是保皇。 ”但他反对袁世凯的洪宪称帝。辜鸿铭主张“一夫一妻多妾制” ,最出名的比喻是认为一夫多妻是一把茶壶

4、配几只茶杯。但当时诗人徐志摩结婚时,他的妻子陆小曼曾对他说:“志摩!你不能拿辜先生茶壶的譬喻来作借口,你要知道,你不是我的茶壶,乃是我的牙刷,茶壶可以公开用,牙刷是不能公开用的!”据说他在英国街头故意倒拿报纸,有英国人看见,大笑着说:“看这个中国人多笨,报纸都拿倒了,还假装懂英文。 ”辜就回嘴说:“你们英文太简单,拿正著读,显不出本事。 ” 然后熟练地倒读报纸,一口地道的伦敦腔,把英国人都惊呆了。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袁世凯出身行伍,喜欢强调自己没学问但是善于实干。他曾经向德国公使吹嘘说:“张中堂(张之洞,是探花出身) 是讲学问

5、的;我是不讲学问的,我是讲办事的。 ”袁世凯的幕僚将这件事得意地告诉辜鸿铭。辜鸿铭不假思索地回答:“老妈子倒马桶,固用不着学问;除倒马桶外,我不知天下有何事是无学问的人可以办得好。 ”后袁世凯死,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大开堂会,热闹了三天。辜鸿铭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的声名很快在欧美驻华人士中传扬开来。他给祖先叩头,外国人嘲笑说: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辜鸿铭马上反唇相讥: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的香味了吗?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闻听此

6、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辜鸿铭在北大人称“辜疯子” 。“英文文字超越出众,二百年来,未见其右。造词、用字,皆属上乘。总而言之,有辜先生之超越思想,始有其异人之文采。鸿铭亦可谓出类拔萃,人中铮铮之怪杰。 ”林语堂“一个鼓吹君主主义的造反派,一个以孔教为人生哲学的浪漫派,一个夸耀自己的奴隶标识(辫子)的独裁者;就是这种自相矛盾,使辜鸿铭成了现代中国最有趣的人物之一。 ”温源宁陈寅恪(1890 年 7 月 3 日1969 年 10 月 7 日) ,江西省义宁州(今修水县)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民国(民初时期)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

7、其余三人为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 ,通晓二十余种语文,史学脱胎于乾嘉考据之学, 柳如是别传 、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为其代表作。陈寅恪儿时启蒙于家塾,学习四书五经、算学、地理等知识。1900 年(光绪 26 年)祖父陈宝箴去世后,陈三立举家迁居江苏金陵,在家中开办思益学堂,教授四书五经、数学、英文、体育、音乐、绘画等课程。先后延聘教师有国学大师王伯沆、柳翼谋、周大烈。陈家两代素来倡议新政, “思益学堂”领风气之先采用现代化教育,陈三立与教师相约一不打学生、二不背死书,一派新式作风,深得当时两江总督张之洞赞赏。如此家学渊源下,陈寅恪自小除打好深厚的国学底子,眼界并扩及东西洋

8、,留学日本前便“从学于友人留日者学日文” 。1902 年春天,13 岁的陈寅恪随长兄陈衡恪经上海吴淞码头离岸东渡日本,自费入东京弘文学院就读,与同年入学的官费留学生周树人(鲁迅)同船同渡,陈衡恪与鲁迅是南京矿路学堂的同学,两人遂同室而居,过从甚密。1905 年因足疾辍学回国,后就读作为大学预科学校的上海吴淞复旦公学。1910 年考取官费留学,先后到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学习。1914 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回到中国。1918 年冬获得江西教育司官费资助,再度出国深造,先在美国哈佛大学随兰曼教授学梵文和巴利文。后因时局不稳,官费停寄,生活至为艰苦,每餐吃炒腰花(猪肾

9、) ,省下的钱买书。性情孤僻,很少社交。1921 年转往德国柏林洪堡大学,随路德施教授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同时向缪勤学习中亚古文字,向黑尼士学习蒙古语。通过留学期间的学习,具备了阅读蒙古语、藏语、满语、日语、梵语、英语、法语、德语、巴利语、波斯语、突厥语、西夏语、拉丁语、希腊语等十余种语言的能力,尤精梵文和巴利文 234。1923 年陈寅恪在与妹书中明确地表示“我今学藏文甚有兴趣,因藏文与汉文,系同一系文字。如梵文之于希腊拉丁及英德法等之同属一系” 。夏曾佑曾对他感慨说道:“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 ”颇具意味的是,陈寅恪四处求学,学贯东西,可一生中没有一张文凭。

10、1925 年 3 月再次回到中国,时吴宓主持清华国学研究院,应清华学校之聘,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同为国学研究院导师。在这之前,清华校长曹云祥原本聘请胡适为导师,胡适坚辞不就,并推荐了梁启超、王国维和章太炎三人。1928 年清华学校改制为清华大学,应聘为中文、历史二系教授,并在北京大学兼课。1928 年暑假,回上海探亲,与原台湾巡抚唐景嵩之孙女唐筼完婚。在此期间主要讲授佛经翻译文学、两晋南北朝隋唐史料和蒙古史料研究等课程。1930 年以后,开“佛经文学” 、 “世说新语研究” 、 “唐诗校释” 、 “晋至唐文化史” 、 “魏晋南北朝史专题研究” 、 “隋唐五代史专题研究”诸科,凡是与佛教有关

11、的资料,一律用黄色的包装着 6,当时名家如吴宓、朱自清、冯友兰都来旁听,郑天挺称他是“教授的教授” ,历史系教授姚从吾说:“陈寅恪先生为教授,则我们只能当一名小助教而已。 ”自视甚高的刘文典认为西南联大文学院真正的教授只有“两个半” ,陈寅恪便是其中的一个,他自己只能算半个。他甚至公开说:“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同时还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及第一组(历史) 主任、故宫博物院理事、清代档案编委会委员等职,得遍阅故宫满汉文宗。陈寅恪本人是谦虚的,自称:“寅恪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而喜谈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 ”在清华大学任教时,仍经常到东交民巷向钢和

12、泰学习梵文。傅斯年对陈哲三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胡适在 1937 年 2 月 22 日的日记中称: “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 ”章太炎(1869.1.12 1936.6.14) ,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 。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 、 “刘子骏私淑弟子”等。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朴学大师,民族主义革命者。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民国四年,袁世凯想做皇帝。章觉察袁世凯包藏祸心

13、,于 1913 年 8 月进京,欲与袁世凯说理。袁不见,章乃以大勋章作扇坠,至新华门大骂,遂遭袁氏囚禁,关押在龙泉寺。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在北京龙泉寺,仅弟子钱玄同可以随时进见。袁世凯每月提供给他生活费500 元,雇厨子一人、听差两人以供侍奉。1915 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期间,被迫写“劝进书” ,书云:“某忆元年四月八日之誓词,言犹在耳。公今忽萌野心,妄僭天位,非惟民国之叛逆,亦且清室之罪人。某困处京师,生不如死!但冀公见我书,予以极刑,较当日死于满清恶官僚之手,尤有荣耀!”据说,老袁气得冒烟,又自嘲说:“彼一疯子,我何必与之认真也!”时称章太炎为“民国之祢衡” 。章太炎也是最早刊登征婚启事的

14、名人之一,有人问他择偶的条件,他说:“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 ”后经过蔡元培介绍,与汤国梨女士结为夫妇,婚礼当天,皮鞋左右颠倒,一时大窘。章太炎最喜欢吃带有臭味的卤制品。画家钱化佛是章府常客。一次,钱带来一包紫黑色的臭鸡蛋,章见后大喜,慷慨问道:“你要写什么,只管讲。 ”钱立时向章索要“五族共和”四个字。后来,钱又不断带来苋菜梗、臭花生等臭物,换得题字一百多张。钱将这些字裱好,挂于自家店中,以每条十元售出,小赚了一笔。当时的北京大学,有名的教授,大多出之于章太炎的门下,如:黄侃、朱希祖、钱玄同、

15、周树人(鲁迅) 、沈兼士等。章太炎为人戏谑,以太平天囯为例,封黄侃为天王,汪东为东王,朱先生为西王,钱玄同为南王,吴承仕为北王。当年二十七岁的胡适独树一帜,在大师环伺的北京大学,教起中国哲学史 ,其讲义中国哲学史大纲颇多沿袭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下卷“诸子学”诸篇的观点。胡适实为章太炎中年以前学术衣钵的继承者。但此时章太炎本人的学术已经有所转向,故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不甚满意(参见章太炎与柳诒徵书 ) 。胡适则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1922)中说:“章炳麟的古文学是五十年来的第一作家,这是无可疑的。但他的成绩只够替古文学做一个很光荣的下场,仍旧不能救古文学的必死之症, 仍旧不能做到那取千年朽蠹之馀

16、,反之正则的盛业。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922)称章太炎为清学正统派的“殿军” 。鲁迅在 1936 年临终时回忆其师章太炎:“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 ”强调其革命精神和思想深度,而相对忽略其学术业绩,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至 1980 年代大陆评价与研究章太炎的主调。刘文典(1889 1958 ) ,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与研究庄子的专家。原名文聪,字叔雅,笔名刘天民。安徽合肥人,原籍安徽怀宁。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安徽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1938 年至昆明,先后在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任教。终生从事古籍校勘及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所讲授课程,从先秦到两汉,从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从希腊、印度、德国到日本,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专长校勘学,版本目录学,唐代文化史。 。著有淮南鸿烈集解 、 庄子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