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活动调研报告范文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2091359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万”活动调研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万”活动调研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万”活动调研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万”活动调研报告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万”活动调研报告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万”活动调研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万”活动调研报告范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万三万”活动调研报告范文活动调研报告范文“三万”活动是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开展的以农村发展为主的活动。第一轮“三万”活动为“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 ,第二轮“三万”活动为“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 ,第三轮“三万”活动为“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 ,第四轮“三万”活动为“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三万活动的调查报告,供你借鉴。张家山茶场村“三万”活动调查报告县总工会驻张家山工作组 根据县委安排,我们县总工会“万名干部入万村进万户”活动工作队,从 3 月 19 日到 4 月 25 日,对天宝乡红张家山、杨家坪、云台观 3 个村入户开展访民情、送政策、办实事活动,现将我在张家山

2、村进村入户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张家山村是以场带村又名张家山茶场,位于天宝乡西面,与泉溪镇交界。海拔 750 至 800 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宜种植多种经济作物。茶场面积 1200 亩,年平均生产茶叶 10000 多斤,产值 400 多万元。场内有水田 93 亩,旱地 350 亩,退耕还林 262 亩,辖有 4 个村民小组,89 户,370 人。其中,党员 9 人,预备党员 2 人,五保 1 户,寄养1 人,低保 60 人,人均年纯收入 3100 元。常年在外打工的有 150 人,打工经济年均约 200 多万元。(一)村级组织不健全。场部两块牌子一个班子,属以场带村的管理模式,工

3、作能够正常开展,尽管村里事务多、矛盾多、累积问题多,然而因干部作风务实、正派,多数群众对干部比较信任。党员队伍总体上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总体不高,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上,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一般。(二)基础仍然薄弱。场内只有一条通乡水泥公路穿过,通村公路和进组入户公路还是是泥土机耕路,村民出行有些不便。(三)经济发展仍然滞后。农产品适宜种植包谷、洋芋、红苕等;特产品适宜栽培茶叶等;畜禽产品主要是养猪养鸡等。(四)农民增收仍然困难。一、二组主要以茶叶为主,茶农经济收入不高,部分茶园没人管理;三、四组没有茶叶主要是种地,年轻人主要以外出打工为主,在家的留守人员主要靠种地和喂猪养鸡出售。(五)社

4、会事务状况良好。全场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场民对场里的治安状况基本满意。计划生育较前几年有所进步,但由于外出人员较多,计生工作仍存一定难度。适龄儿童入学率虽然已达 100%。但由于附近村小拆拼,全部学生上学要到 10 公里之外的龙潭村上学,较为不便。村民享受农医保和新农保,目前农医保参保率在 100%以上。二、存在的问题(一)以场带村体制不顺,村委会形同虚设。没有村委会印章,对外不好争取项目,导致 8 年间全场没有什么变化。场干部党员平均年龄偏大人数不多没有达到一定的比率,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能拖则拖。(二)基

5、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因自然环境因素制约和原先各方面基础薄弱,村民谋生手段陈旧,目前村里带领村民致富办法不多,只有茶叶一个产业,由于近几年茶农收入不定,失去了守茶、种茶、摘茶、制茶的积极性,经济发展缓慢。(三)精神文明建设质量不高。全场文化娱乐设施单一,只有打牌和聚在一起聊天,文化娱乐生活单调,群众除了看电视、聊天、打牌以外,几乎无其它文化生活。(四)需要解决的事项较多。1、公路建设。三、四组场民要求扩宽硬化通组公路。 2、危房。全场有 10 户场民住的是危房,要求扶持。 3、安全饮水及灌溉。全场村民都要求找到好的水源,解决全场人畜饮水问题,同时还要求建好水塘解决

6、水田灌溉问题。4、医疗。茶场内没有村级医疗室,要求就近看病。5、教育。场内没有幼儿园,也没有小学,上学不方便,幼儿教育缺失,上小还要走 10 多里地,加大了家长的经济负担。6、退耕还林。当年 2 组退耕还林过程中有些事情没有处理好,存在遗留问题,需要及时解决。7、优抚。4 组乔和树,1970 贵州当兵 76 年复原,要求享受民政退伍优抚政策。8、生活困难。全场有 9 个要求办低保的对像,就我看来都符合条件,但因受名额限制无法给予办理。三、发展建议(一)加强基础组织建设,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础,党的方针政策要靠他们去宣传,党的富民措施要靠他们去组织落实,党和群众的

7、关系主要靠他们去体现。针对茶场村现状,一是尽快理顺以场带村的关系问题,建全场委会和村委会,让村书记真正起到和理村集体的责任;二是要改善干部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结构,按照“民主、公开、择优”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把有知识、有文化、热心村里事业、关心群众生活、能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人选拔到村组岗位上来。同时对他们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学习教育培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层次和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三是培养提高广大党员素质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发展年青同志入党,防止出现年龄上断层的现象。四是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村干部的带头作用,村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要给予

8、肯定鼓励,以提升正气,推动和形成为村民办实事的氛围。(二)强化对村民宣传教育,营造全村致富奔小康氛围。思想观念的改变程度与经济发展的速度息息相关。通过调查,我们感到思想观念落后,仍是制约村里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之一。因而我们要利用宣传机会,从思想上、观念上输入新的理念,以真正唤起村民建设新农村的信心。用好用足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鼓励村干部带头致富,带动村民奔小康,运用身边人、身边事进行宣传发动,增强村民想勤劳致富、会勤劳致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鼓励和教育村民学文化、学技术,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让村民有更多的谋生手段,拓宽多渠道就业环境。同时要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对文化娱乐设施争取上级支

9、持一点、茶场出一点、社会集资一点的办法加以建设改善,使更多的村民远离迷信、赌博,主动投入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让村民有好的身体、好的心境,致富奔小康,建设新农村。(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一是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四联四帮”活动及“三万”活动为机遇,争取政策,采取自力更生和上级支持的方式,逐步完善村里通村公路硬化和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村级经济发展打下基础。二是建立一个村级组织基地,利用村级阵地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和农技培训。三是加大茶叶管理生产力度,让茶叶产业真正成为村农民的致富本源,减少外出打工人员,回家支持村场建设。四是抓好产业建设,扩大现在养殖基础,鼓励村民再加大发

10、展养殖山头、生猪等规模。 五是争取危房改造资金,扶持危房户新建家园。六是多方争取林地政策,利用现有的山林,种植经济林木。七是对部分确是生活困难的群众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帮助他们解决暂时的生活困难,鼓起他们发展生产的信心。总之要加大“工农对接”力度,有效解决茶叶和农业发展资金难问题,大力整治农业发展的软、硬环境,使农业有更好的成长、发展空间。通过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四)增加农村低保覆盖面,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户的关心。将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创新工作方法,完善运行机制,实施“低保阳光工程” ,扎实推进农村低保提标扩面规范化运作。在坚持提标扩面个人申请、民主评议的基础上,实

11、行村、镇、县“三榜公示”制度,严格做到“六公开” ,即公开农村低保政策、公开户主姓名、公开家庭成员人数及姓名、公开家庭年人均收入、公开拟定保障类别、公开补差金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做到不错保、不重保、不漏保,杜绝“关系保” 、 “人情保” 。公开透明的工作流程,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杜绝出现低保安排不公现象。建新村入户走访调查情况报告 全市“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动员会议之后,按照领导小组安排和*镇党委的部署,以“进农家、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镇党委组建四个工作组分别驻*村、*村、*村、*村开展入户调查走访活动。以镇党委副书记*同志和副镇长*任正副组长、镇人大办、党政办

12、的 10 名同志为成员组建了第二工作组,驻建新村开展入户调查。20天的进村入户,全体队员的足迹走遍了全村 17 个村民小组,653 户。所到之处,工作队员向村民认真宣传党对农民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同时通过民情走访、开展社情民意调查,比较准确地掌握了群众所思、所忧、所盼,了解了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与期盼以及当前“三农”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先后召开了村组干部碰头会,工作队员将所访、所问民情与村组干部交流,致使干部与群众的“感情”日益升温,从而形成初步共识。一、基本情况建新村位于*镇东南方向、距建南集镇约 6 公里,全村沿建南河和德建公路而下,呈现出一狭长形状。全村辖17 个村民小组,65

13、3 户,2601 人,2746 亩耕地,其中水田1300 余亩,旱地 1200 余亩。农田大宗作物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村里村内无任何企业,集体经济空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二、调查走访反映出来的主要情况(一)农民经济收入结构单一,增收难度大从调查走访情况来看,该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是外出务工,也就是常说的打工经济。从走访的数据统计来看,本村的超过四成的农民在外面打工,很多组像一组、二组、七组、十组、十三组等超过大半的村民在东南沿海省份打工,村里面留下的往往都是老幼妇残。在家的村民只有靠种地卖粮食喂猪等作为经济收入的来源。根据走访情况反馈,前五年的时候的市种子公司在这里曾设有育种稻田,曾给种水

14、稻的村民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但由于种种原因,后来种子公司从这里撤出,种植效益顿时大为缩水。现在据村民陈述,种植水稻也就是免得自己掏钱来买粮食,至于经济效益几乎没有。此外,沿公路主干道一线和靠近江汉气矿的村民,由于交通相对较好,人流量大一些而开设了小卖部,经济收入相对宽裕。但总起来说,全村的村民经济收入单一,加之村里无任何企业和集体经济,村民增收的难度较大。 (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德建公路穿过村里 2、4、5、6、7、8、9 组,交通比较方便,但是近一年来,由于杨东河电站的建设,许多大货车超载行驶路面,造成公路路面损毁严重,到处坑坑洼洼,车子行驶在上面就像人喝醉了酒,是高一下,低一下,群众对

15、此反应强烈,迫切希望能尽快再次维修此条穿村而过的主干道。此外,其他的小组修建有通组公路,但通组公路路面窄、基础差。比如十四组居住 20 多家农户,贯穿该组的一条全长公里的通组公路,路面宽米,路面还没有硬化,群众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冰凌天你就等着去啃泥” ,调侃着透露出心酸。由于交通条件差,导致该组村农产品外销运输难,同一品种同一时段的农产品卖价比别人低。十七组的村民反应他们种植的包菜以为无法赶场卖出去,季节一过只好剁掉做猪食。(三)饮水间歇性困难该村所有村组都有自来水管,但是自来水是时来时不来,经协调镇水利水产服务中心才知道该村是和气矿公用一个蓄水池,该蓄水池由于修建年限较长,出现了

16、渗水的问题,又由于要保障气矿的生产用水,所以就会出现间歇性断水的情况 。(四)农村养老保险要求迫切由于我国人口进入老年化,该村也不例外。走访看到,村里很多都是老年人,子女很少在身边,和他们的拉家常中,很多老人会自觉不自觉提到自己的儿女。也有许多老年人跟我们反应,重庆那边的年满 60 岁的老人,每个月都能领到一定数额的“工资” ,经我们解释后,知道那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就一脸的神往,问我们:“我们湖北什么时候也能铺开这个政策”我们也只能尽量安慰他们就快了。(五)低保落实政策不透明走访中,为数不少的村民反应本村的低保落实不公平、不透明。少数村民小组在落实低保过程中不召开村民大会,就由小组长说了算,个别小组长在操作过程中会佑亲护友,导致该享受低保的没有享受,不该享受的却吃低保。(六)新农合报销手续复杂走访中,所有受访村民都认为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好,很大程度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现在在治疗费用的报销上却手续繁琐,农民难以承受。为数不少的村民认为:农村老百姓识字不多,不懂报销各个环节,许多人报销一次费用往往要跑几次,实在不方便。所以恳请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