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基本概念及法规体系介绍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2091184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量基本概念及法规体系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计量基本概念及法规体系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计量基本概念及法规体系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计量基本概念及法规体系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计量基本概念及法规体系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量基本概念及法规体系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基本概念及法规体系介绍(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量基本概念及法规体系介绍热工流量检测中心 2011年10月1 1计量法律法规l计量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计量的基本概念 二、计量管理的概念 三、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 四、计量标准 五、计量检定 六、计量校准 l我国现行计量法规体系 一、计量行政法规体系组成 二、计量技术法规体系组成2 2计量的一些基本概念3 3l 一、计量的基本概念1、计量的定义: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所指的活动包括:科学技术上的、法律法规 上的和行政管理上的活动。计量在历史上曾被称 为度量衡,古代把砝码称为“权”,至今仍用天平 代表法治和法律的公平,表明计量是象征着权力 和公平的活动。 4 42 2、特点、特点:

2、: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 ;a) a)准确性: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由于准确性: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由于 实际上不存在完全准确无误的测量,因此在给出量值的同实际上不存在完全准确无误的测量,因此在给出量值的同 时,必须给出适应于应用目的或实际需要的不确定度或误时,必须给出适应于应用目的或实际需要的不确定度或误 差范围。所谓量值的准确,即是在一定的不确定度、误差差范围。所谓量值的准确,即是在一定的不确定度、误差 极限或允许误差范围内的准确。极限或允许误差范围内的准确。b)b)一致性: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何时、一致性:在统一计量

3、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何时、 何地,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计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测何地,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计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测 量,只要符合有关的要求,其测量结果就应在给定的区间量,只要符合有关的要求,其测量结果就应在给定的区间 内一致。即测量结果应是可重复、可再现(复现)、可比内一致。即测量结果应是可重复、可再现(复现)、可比 较的。较的。c)c)溯源性: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值,都能溯源性: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值,都能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 系起来。此特性使所有的同种量值都可以按这条比较链,系起

4、来。此特性使所有的同种量值都可以按这条比较链, 通过校准向测量的源头追溯,即溯源到同一个计量基准,通过校准向测量的源头追溯,即溯源到同一个计量基准, 从而使准确性和一致性得到技术保证。从而使准确性和一致性得到技术保证。5 5d)d)法制性:来自于计量的社会性,量值的准确可靠不法制性:来自于计量的社会性,量值的准确可靠不 仅依赖于科学技术手段,还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政仅依赖于科学技术手段,还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政 管理,特别是对国计民生有明显影响、涉及公众利益和可管理,特别是对国计民生有明显影响、涉及公众利益和可 持续发展或需要特殊信任的领域,必须由政府主导建立起持续发展或需要特殊信任的

5、领域,必须由政府主导建立起 法制保障。否则,量值的准确性、一致性及溯源性就不可法制保障。否则,量值的准确性、一致性及溯源性就不可 能实现,计量的作用也难以发挥。能实现,计量的作用也难以发挥。所以,计量不同于一般的测量。计量属于测量而又严所以,计量不同于一般的测量。计量属于测量而又严 于一般的测量,可狭义认为,计量是与测量结果置信度有于一般的测量,可狭义认为,计量是与测量结果置信度有 关的、与不确定度联系在一起的规范化的测量。科技、经关的、与不确定度联系在一起的规范化的测量。科技、经 济和社会发展对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要求越高,计济和社会发展对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要求越高,计 量的作用也

6、就越显重要。量的作用也就越显重要。 3 3、对象、对象: :目前主要是物理量目前主要是物理量, ,当前普遍开展和比较成熟当前普遍开展和比较成熟 的的“ “十大计量十大计量” ”,包括几何量、温度、力学、电磁、无线电,包括几何量、温度、力学、电磁、无线电 、时间频率、光学、电离辐射、声学和化学。、时间频率、光学、电离辐射、声学和化学。6 6l 二、计量管理的概念1、概念:协调计量技术、计量经济、计量行政和计量法制 间关系的总称,计量活动中以规范和控制计量行为 为目的的活动。2、内容: 1)计量保证:用于保证计量可靠和适当的测量 准确度的全部法规、技术手段及必要的各种运作。 2)计量监督:为核查计

7、量器具是否依照法律、 法规正确使用和诚实使用,而对计量器具制造、安 装、修理或使用进行控制的程序。这种监督也可以 扩展到对预包装品上指示量正确性的控制。7 73 3、特征、特征: : 1 1)统一性:计量最本质特征,现在已不仅仅局限)统一性:计量最本质特征,现在已不仅仅局限 于一个国家的单位量值的统一,而且要实现全世界的于一个国家的单位量值的统一,而且要实现全世界的 单位量值的统一;单位量值的统一;2 2)准确性:)准确性:“ “准准” ”是计量工作的核心,必须达到所是计量工作的核心,必须达到所 预期的某种准确度;预期的某种准确度;3 3)法制性:国家对统一使用的计量单位,复现)法制性:国家对

8、统一使用的计量单位,复现 单位量值的国家计量基准,以及进行量值传递的方法单位量值的国家计量基准,以及进行量值传递的方法 、手段等用法律作出规定,对涉及贸易结算、安全防、手段等用法律作出规定,对涉及贸易结算、安全防 护、环境监测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计量器具、计量方护、环境监测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计量器具、计量方 法、计量手段等进行法律规定,以作为社会各界各行法、计量手段等进行法律规定,以作为社会各界各行 业普遍遵循的准则;业普遍遵循的准则;4 4)社会性:计量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人民生活的)社会性:计量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人民生活的 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9、,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8 8l三、量值传递1、量值传递的概念:就是通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 ( 或校准), 将国家基准(标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 值,通过计量标准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的过 程。2、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量值不统一影响 到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到国计民 生;3、与实现量值统一的关系:是实现量值统一的 主要途径和手段;4、与计量执法的关系:为计量行政执法提供了 计量技术保证;5、量值传递实现的方式:a)检定;b)校准。9 96、量值传递的意义1)、保障单位制的统一的重要手段:没有量值传递,量 值也就无源可溯,更谈不上统一的量值了

10、;2)、保证量值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础:量值传递是为了达 到保证全国量值准确可靠这一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和 技术保证。例如:计量器具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差。新制造的计量 器具必须用适当等级的计量标准来检定,经检定合格使 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条件的变化,需要定期用规定 等级的计量标准对其进行检定,根据检定结果进行修理 或继续使用。10107、量值传递系统1)、系统构成a)机构(依法设置、依法授权、自主设立);b)检定系统表; c)基准、标准装置;d)合格评定标准; e)误差理论应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市(地区)级计量技术机构国家专 业计量 站部门省级计 量技术 机构企业集团1111

11、8、系统链(器具链)国家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国家计量基准 工作基准 公用计量标准副基准 工作计量器具 企业参考标准 公用计量标准公用计量标准 国家计量标准 12129、量值传递的方式a)实物标准逐级传递:把被检的计量器具送到具 有高一等级计量标准的计量技术机构进行检定; 对于不便送检的计量器具,则由上级计量检定机 构派人携带计量标准到现场进行检定。是传统的 量值传递方式,也是我国目前在长度、温度、力 学、电学等领域常用的一种传递方式。1313b)有证标准物质(CRM)传递:标准物质是一种或多种足够 均匀和很好地确立了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 给材料赋值的一种物质或材料;必

12、须由国家计量部门的考核或由 它授权的单位进行制造并附有合格证书才有效 ,称为“有证标准 物质”。优点为传递环节少,免于送检仪器,在现场使用,携带 方便、快速评定,主要用于物理、化学计量领域。c)发播标准信号传递:通过无线电台用发播标准信号进行量 值传递,用户可直接接收标准信号,并现场校正时间频率计量标 准。目前主要用于时间频率的计量。d)用传递标准(MAP法)传递:高一级计量技术机构将经过 长期稳定性考核合格的可携式计量标准传递给下一级计量技术机 构,由被检机构按照规定的计量条件和方法,在其实验室内,利 用其计量标准和计量检定人员完成对传递标准的校验。不仅能考 核计量标准的性能,而且还能对检定

13、方法和检定人员的技术水平 及环境条件等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考核。 目前,仅在量块、砝码 等计量器具的量值传递中使用。1414l 三、量值溯源1、概念: 溯源性是指通过一条具有规定的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 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 与国家测量标准(国家基准)或国标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量值溯源即为实施溯源性的一种途径或程序,相当于量值传递的 逆过程。 2、溯源性的提出:最早由美国提出。a)量值有效性:曾有效助推了美欧、日本的宇航和国防等领域 发展,大大提高了计量工作的地位;b)量值准确性:强调自下而上寻找更高准确度的能力;c)量值经济性:企事业单位在建立计量标准时,对

14、其计量标准 器所应有的准确度应从科研、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而不是自上 而下按规定的要求出发。3、溯源目的:形成量值保证体系,达到全国范围内量值统一、准 确可靠。4、量值溯源实现方式:检定、校准、比对等。1515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的比较1、量值传递含是自上而下的,内含有强制性的成分,量值溯源自下而上的,自发性的、自主 自求的;2、量值传递含检定和校准两种方式,量值溯源未作设定;3、量值传递按等级传递,量值溯源可以越级上溯;4、量值传递体现器具管理,量值溯源体现数据管理。1616l 四、计量标准1、概念:是将计量基准(标准)的量值传递给工作计量器 具的一类计量器具。2、必备条件a)较高稳定性;b)

15、具有传递功能;c)经批准3、分类a)按法律地位分:社会公用、非社会公用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是指经过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 核、批准,作为统一本地区量值的依据,在社会上实施 计量监督和具有公证作用的计量标准。当因量值不一致 而发生纠纷时,可以由它进行仲裁,其数据具有权威性 和法律效力。 1717l 五、计量检定1、计量检定在计量工作中地位:计量检定是进 行量值传递(或量值溯源)保证量值统一和准确 可靠的重要措施,是国家对计量器具进行依法管 理的技术手段。2、概念: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3、计量检定执行依据:检定系统表、检定规程4、实施:

16、a)送检; b)现场检定;1818计量检定的分类1、按法制管理要求分a)强制检定;b)非强制检定;2、按检定特性分a)首次检定:对未曾检定过的新计量器具的 检定, 其实施可在出厂、销售和使用前;b)后续检定:计量器具首次检定以后的任何一次检定。它包括周检、修理后的检定、有效期内的检定(如仲裁检定);c)仲裁检定:以裁决为目的,解决因计量准确度而引起的纠纷,用基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进行的检定。1919l 六、校准1、概念: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标准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2、目的: a)确定示值误差;b)给相关物质赋值;c)实现溯源;3、校准的依据a)校准规范;b)约定采用的合格评定标准;2020校准和检定主要区别a)校准无法制性,检定有法制性;b)校准主要用以确定计量器具示值误差,检定是对计量器具全面评定;c)校准主要依据校准规范和约定采用的合格评定标准,检定必须依据检定规程;d)校准不判断计量器具合格与否,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