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 [最新]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2074903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 [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 [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 [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 [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 [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 [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 [最新](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一城市的外部形态城市的外部形态1集中式 2条带状1团块状2分散式二 城市土地利用利用 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政府机关用地 住宅用地 休憩用地及绿化用地 交通用地和其它公共事业用地 农业用地和水面P19读图思考三 主要功能区肇庆东堤湾住宅区:一般 占40%-60%, 地价较低,污 染较小三 主要功能区广州北京路商业区:占地较 小,呈点状或带 状分布,位于市 中心城市 ,交通 干线两侧,或街 角路口.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城市中心商务区(CDB)概念概念:城市中商业活动与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大、地价最高的区域,是城市及其腹地繁荣与发展的标志。目 前CDBCDB的活

2、动包括金融、贸易、信息、展览、会议、经营管理、旅游机构及设施、公寓及配套的商业文化、市政、交通服务设施 。特征特征: 具有区域中最高的中心性;具有最高的易达性和拥挤程度;具有最高的人际和信息交流量;具有最高的土地价格;具有最集中和最高档的零售业;具有最高的服务集中性。三 主要功能区上海罗伊尔工业园工业区:占地 居中,集聚性 强,不断向城 市外缘移动, 向交通干线 集聚.思考:P20读图思考题 .1 从城市形态上看,与下图西 宁市同属一类的是A成都 B合肥 C兰州 D重庆2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靠近交通干道 拓展城市范围 降低生产成本 保护城市环境A B C D3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

3、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4在该城市市中心附近也会出现住宅,原因是 A在市中心,住宅的付租水平最高B住宅首先选择交通便捷,最繁华的地段C市中心某些地段远离主干道,交通不便,租金较低D在市中心地理位置好,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二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城市外部形态(106-115)区位通达 度租金市中心最高最高从中心延 伸出来的 主要公路 的交汇汇点较较高较较高远远离公路 的地区较较低较较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1通达度2距市中心的远近上海市在开发 浦东新区时, 为什么要把

4、金 融贸易区规划 在陆家嘴?上海市在决定建设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时,同时 也对上海传统的商务中心浦西外滩进行改造, 将浦西外滩和浦东陆家嘴联结起来,使它们共 同成为上海现代化的商务中心。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创新天安门广场 交通便捷, 却没有高楼 大厦,为什 么?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天安门广场、故宫都是具有 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如果在广场周围建筑起高 楼大厦,必然会破坏这一古老建筑的风格。保护历史遗留痕迹工业的区位特点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交通干线分布为什么工业会不断的向外缘移动? 用地紧张,环境污染,工业不适合布局在城市内部。改变历史遗留的不合理现象历史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1.城市的原有基础

5、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在的 功能区分布状况;2.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不是 一成不变的,原有的功能分区也可能完全改变 的。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这两方面因素,一般在 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的的道路相交 处形成了商业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形 成了工业区;地租对于住宅区的影响最低。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社会因素对地域功能分区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住宅区的分化上。大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如何形成的?制定政策规划用地修建基础设施招商引资政府企业考察集聚投资大旺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作为政府行为的政策和城市规划对城市功能分区 的形成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且它从 整体上影响着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影响地域结构形成的因素:经济因素历史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因素宗教因素活动P241 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 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工厂住宅办公楼商店A、工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D、中心商务区 E、工业区F、住宅区3(1)图中的地租最高峰是 (用字母表示,下同)_处 ,形成原因是 _ (2)图中的地租次高峰是 _处,判断理由是 _ (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_ (4)图中G代表_用地 ,形成原因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