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062576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5.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毒与医院感染控 制胡国庆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宿州“眼球事件”2005年12月安徽宿州市立医院眼科为10名患者白 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感染!9名患者施行眼球摘除 手术,1名施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卫生部认为这起恶性医疗损害事件是由于宿州市立医院 管理混乱,违法、违规与非医疗机构合作,严重违反诊疗技 术规范;手术室不具备开展眼科手术的基本条件,手 术室布局、流程、环境、设施等均不符合开展无菌 手术的基本要求,造成手术患者的医源性感染所致。医院取消二级甲等称号;院长撤职,分管副院长严重警 告记大过,眼科责任人警告记过、停止执业,卫生局局长、 副局长、医政科长行政记大过警告处分。西安交大一附院八名

2、新生儿死亡事件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 科从2008年8月28日到9月16日期间共收治新生 儿患者94名,其中有9名新生儿从9月3日开始 发病,到9月15日先后死亡8例。经卫生部和陕 西省联合专家组调查一致认为,8名早产新生 儿死亡系院内感染所致。这是一起严重的院内 感染事故。给予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长马爱群、副院长 吕毅撤职处分。免去医务部、护理部、新生儿 科主任、护士长的职务。 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5名新生儿死亡事件3月18日、19日,北京市儿童医院陆续接收了天津 市蓟县妇幼保健院转来的6名重症患儿,3月22日5名患 儿死亡。据专家组调查,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 暖箱污染严重

3、,清洁消毒不彻底。该院新生儿吸氧所 用的湿化瓶没有更换,消毒液浓度也不合格。该院医 务人员严重缺乏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该院新生儿 病区布局及工作流程完全不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 制的要求,不能保证手术安全。院长、副院长、医务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新 生儿科护士长被撤销职务。卫生部关于山西省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 山西煤炭中心医院血液透析感染事件的通报投诉:山西省卫生厅于2009年2月27日接到太原公交公司 职工医院6名患者投诉,反映在该院进行血液透析感染丙肝:47 名在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20名丙肝抗体 阳性。问题:管理混乱,没有血液透析感染管理制度、工作规 范和技术规程。

4、存在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和重复使 用一次性血液透析管路。对血液透析器的处理过程不规范 ,消毒方法不正确;对丙肝抗体阳性患者不能实施专机血 液透析和专区处理血液透析器,存在交叉感染。责任: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撤销医院主持工作的常务 副院长和副院长的职务并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山西煤炭中心医 院撤销医院主管副院长的职务并给予警告处分;两所医院血液 透析室主任、护士长等相关责任人被免职。预防医院感染,我们该做些什么? 我们有消毒隔离制度吗? 我们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吗? 谁在执行?他们怎么在做? 我们监督、落实了吗? 是客观条件限制还是主观问题? “感染预防你我共同的职责”2008年“国际感染控制周”主

5、题( International Infection Prevention Week)大会主席(APIC CEO Kathy L. Warye) 宣言:“我们呼吁医疗机构管理者和我们一 道将感染预防作为优先考虑的事项-将高层 的管理工作转向临床。”“We ask healthcare leaders to join with us in making infection prevention a priority - from the C-suite* to the bedside.” WHO推荐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关于医院感染的有效预防方面,世界卫生组 织于1986年向全球推荐的五类措施:1、消

6、毒;2、隔离;3、无菌操作;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5、监测并通过监测进行感染控制的效果评价 。医院消毒面临很大挑战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朊毒(疯牛病)、SARS、禽流感、不明原因疾病等。 新的医疗设备和诊疗技术问题:内窥镜的消毒灭菌问题 、口腔科器械消毒灭菌 、透析装置的消毒 、呼吸麻醉装置的消毒等。 耐消毒因子微生物的出现:耐戊二醛龟分枝杆菌 新消毒灭菌设备的使用,但使用者对其技术、相关 监测手段等技术保障系统了解不深入,不能确保其有效运行 。卫生部承诺五项行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1.重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工作;2.在国家层面开展有利于感染控制的各项活动;3.不断完善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医院

7、感染的技术性标准,促 进医院感染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4.坚持预防为主。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战略框架下,广泛推行 行之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在加强医务人员手 卫生、血液安全、注射和免疫安全、诊疗和护理安全、环境卫生与安全等方面注重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5.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共 同协作,分享医院感染防控的成功经验和技术。 我们需要熟悉现行的标准、规范、指南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 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8

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 医疗废物处理技术规范;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即将出台的医院卫生标准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消毒供应中心操作技术规范 消毒供应中心监测标准国际上成熟、有效的感控指南纤维内窥镜检查时感染的预防与控制(APIC,1994) 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指南(APIC,1996) 医院内隔离措施指南(CDC,1996) 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指南(CDC,1998)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CDC,1999) 卫生机构中环境所致感染的控

9、制指南(CDC,2001) 医疗机构的手卫生指南(APIC,2002) 血管内装置相关感染的预防指南(CDC,2003) 医院内肺炎的预防指南(APIC,2003)我们在工作中如何执行和落实?关于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关于标准预防;关于手卫生问题;关于内镜消毒灭菌;关于口腔诊疗器材的消毒灭菌;关于洁净手术室的使用、维护;关于血液透析过程的消毒隔离;关于医院灭菌技术;。一、医院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为主;污染时消毒。谁在做:三替公司?工勤人员?护士?用什么在消毒?怎么在消毒?我们应该关注哪些地方的消毒?ICU、新生儿室:公共接触物品治疗室和治疗车台面;床单位消毒;1996年美国医院感染控

10、制实践顾问委员会( HICPAC)对隔离系统进行了修订,将疾病分类隔离系 统由7类(严密隔离、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抗酸 杆菌隔离、胃肠道隔离、引流物及分泌物隔离、血液 及体液隔离)改为3类,既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接触隔离;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 进行综合形成了标准预防,标准预防针对所有在医 院中治疗的病人,不必考虑其诊断,适用于血液、体 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除非被血液污染) 、不完整的皮肤、黏膜等。二、标准预防1、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1)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2)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 向传播。(3)隔

11、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 、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 手的时机。 标准预防措施1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 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 手消毒剂洗手。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 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 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 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 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 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 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标准预防措施2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 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 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

12、员的眼睛、 口腔及鼻腔粘膜。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 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 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 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标准预防措施3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 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 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 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 环境。(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 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 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标准预防

13、措施4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 、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 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 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 作服和环境。 (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 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 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标准预防措施57、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 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8、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

14、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 处理。2、接触隔离接触传播指通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接触传播是 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直接传播 和间接传播。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接触传播病原微生 物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病人 ,在进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 预防。 病人的隔离 (1)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 体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 (2)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 (3)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 和环境表面的污染。接触隔离防护隔离 (1)进入隔离病室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 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2)

15、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洗 手和或手消毒。 (3)进入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 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 ,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 求进行处置。 (4)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3、空气隔离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粒径小于5um)一气溶 胶来传播的方式,这种微粒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可随气流漂浮到较 远处,所以可造成多人感染,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因此,病人所处 的环境需要屏蔽,可使用单人房间、专门的空气处理系统和通风设备防止空 气传播。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如

16、果病人确 诊或可疑感染了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 、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要采用 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要采用以下隔离措施:病人的隔离:(1)病人应单间安置,加强通风,并注意风向。(2)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3)尽快转送有条件收治的传染病院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 医院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当病人病 情容许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4)限制传染病人的活动范围。(5)做好空气的消毒。空气隔离防护隔离(1)医务人员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人房 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2)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 穿隔离衣。(3)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4、飞沫隔离飞沫传播是指经较大的飞沫气溶胶微粒(粒径大于5um)而传 播的疾病。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长,喷射的距离不过1m左 右。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飞沫传播的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