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教程之二如何阅读文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062481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培养教程之二如何阅读文献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研究生培养教程之二如何阅读文献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研究生培养教程之二如何阅读文献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研究生培养教程之二如何阅读文献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研究生培养教程之二如何阅读文献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生培养教程之二如何阅读文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培养教程之二如何阅读文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阅读文献王 皓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培养教程之三:目 录阅读文献的目的文献的基本种类阅读文献的一般方法不同科研阶段的文献阅读研究生文献阅读的要求一、阅读文献的目的p 掌握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任何研究都是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了解别人的贡献,一个最重要的途径是阅读有关文献。p 确立研究方向,清楚了解该领域及研究方向有哪些问题有待研究;p 找到某个研究领域的未知问题和不明机理,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来提出 具体的研究课题;开始做研究时,大家往往凭自己的感知,想当然地自以为有了一种新想法。但是,当你认真地查阅并仔细阅读文献后,可能发现自己的想法

2、其实早已被别人发现 并进行了详细论述。所以,只有通过扎实的文献阅读和综述,才能会更加明确自 己的研究方向,才能明确你自己的研究和别人的不同之处,也就是自己的创新之 处。这样的研究才会有价值。p 学习他人的科研思路:通过什么方法巧妙地解决了什么难题,帮助自己研究开阔思路、寻找创新点;p 学习他人的研究方法:如何设计实验、获得数据,为自己的实验研究提供帮助;p 学习他人的分析方法:如何分析数据、建立收据间的相互联系、分析机理并通过实验来验证,为自己研究工作的深入提供帮助; p 学习英文优美句子、短语和单词及其表达等,为今后撰写SCI论文奠 定基础。阅读文献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科学研究的

3、始终。二、文献的基本种类图书期刊特种文献其它标准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专利文献原始文献会议文献(一)资讯资源的时间轴事件的报报道(文献与扩扩散)时间轴时间轴如何找电视/广播/Internet news services秒/分Web Search Tools;TV News Indexes报纸(印刷式)天报纸索引杂志(印刷式)周期刊索引期刊(印刷与电子)6个月+期刊索引;书目图书2年+图书馆 目录(OPAC)参考资源,如百科全书、手冊 (印刷与电子)10年左右图书馆 目录(OPAC); 书目(二)科技文献资源的形成时间0一年三年二年情报 利用二次 替代书目之书目文献指南知识 综合专 著教科书

4、评 论百科全书手 册知识 重组名 录词 典表 格替代文 摘书 目索 引期刊 论文预印本论 文非正式 交流通 讯备忘录初步 交流简 讯快 讯发明 保护专利文献学术 会议会议录预印本研究 报告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研究 发展日 记实验室笔记阅读文献前要明确,文献资料在资讯流的位置以及相应的时效性。 下面通过示意图,看看随着科学研究项目的深入所产生的各种文献信息源。(三)科技文献资源按加工层次分类p 一次文献(掌握具体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等):就是原始文献,是指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不管创作时是否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著作,也不管该文献以 何种物质形式出现,均属一次文献。大部分期刊

5、上发表的文章和在科 技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均属一次文献。如:专著、报刊论文、研究报告 、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说明书等。p 二次文献(查准、查全文献的工具):将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检索利用。其主要类型有目录、索引等,如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二次文献具有明显的汇集性、系统性和可检索性,它汇集的不是一次文献本身,而是某个特定范围的一次文献线索。它的重要性在于使查找一次文献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二次文献是查新工作中检索文献所利用的主要工具。p 三次文献(掌握相关领域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是科技

6、人员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 综合后得到的产物。包括:综述、年鉴、词典、手册、百科全书、教科书、 评论、述评、进展、动态、指南等等。三次文献一般是由专家写成,水平较高,专业性强。可供人们了解某一 学科或专题的进展,了解其过去、现在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p 零次文献(掌握最新发展动态):是形成一次文献之前的信息,是没有正式发表文献,如实验记录、手稿 、原始录音、原始录像、谈话记录等。零次文献本身是非出版物,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源,它往往通过会议 口头交流的形式获得,信息比较新,而又不能通过检索工具获得。根据科研工作的不同阶段和目的,针对性的使用和阅读相关文献。 三、阅

7、读文献的一般方法p摘要:了解研究背景,看是否跟自己的研究课题方向相关;p参考文献:如果参考文献中80%以上不是最近3-5年的文章,该文献的参考价值就不大了(阅读经典文献除外);p引言:注意引言中是怎么阐述其研究思路的,是怎么得出要做该研究的想法的。如果这 三个方面都跟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关,就可以仔细的阅读全文了;p图表:了解主要数据和解释;p结论:将图表和结论联系起来,根据图表判断结论是否恰当;p结果:详细阅读结果,看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如何分析的;p实验和方法:详细阅读材料和实验方法,看实验是如何进行的;p讨论和结果:进一步掌握论文,注意讨论中的关于从已知的知识和研究如何解释本文获 得的结果

8、。(一)文献阅读的顺序(一)文献阅读的顺序对于论文中大量的图表来说,当你能够重新画出这张图, 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解说这张图,表明就读懂了。(二)阅读文献的重点p 一篇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次为图表、讨论、文字结果、方法。现在的科学杂志对图表的要求都很高,必须做到仅通过阅读图表 及其说明文字即能把握文章的方法、结果,再结合读者自己的原有知识 ,就大概知道其implication了。在某个领域做了一段工作后,定期查新得到的文章只须看摘要、 图表即可,个别涉及新方法或突破性结果,再看讨论,文字结果和方法 。这也提示我们在写外文文章时,注重图表及其说明文字,做到形 象化、信息最大化。p文章的讨论部分很重

9、要,建议研读和模仿好文章的讨论 部分。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数据可能有不同看法和分析方式,图表的趋势解析, 论据的组合,都是非常看功力的部分。最重要的是理解讨论中的精髓,这是作者idea创新性以及与旧有的实验结果比较的关键部分,可以看出作者设计此实验的思路,在作出比较以后, 对自己的课题会有很大启发。p 除了文章内容,还要学习人家写作的方法和格式等等。学习论文的组织结构、表达方式、用词、句型、专业词汇等。(三)阅读文献的方法p阅读文献的方法:略读:一篇文献看完摘要后感觉对自己的研究思路帮助不大,仅仅能够 帮助了解别人研究进展,读完摘要即存档不再继续读下去;概读:除了读完摘要,还仔细看完参考文献和引言

10、的文献阅读;详读:将全文看完,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思路进行分析;精读:详读了一篇论文后发现有很多的启发和思路,并且根据自己在读 这篇文献时的问题和想法,展开来查看其他的相关文献和书籍,以便弄懂相 关概念和问题。在文献阅读时,需要将这些阅读方法结合使用, “略读”、“概读”的文献占总 阅读量的70%,“详读”的文献占20%,“精读”的文献占10%。p坚持记笔记和反复阅读:总结一套适合自己记笔记的方法,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精巧 的试验方案一定要记下来,供以后参考、引用和学习;看完的文献千万不要丢在一边不管,几个月后一定要重新温习一遍 ,可以根据需要,对比自己的试验结果来看;在以后看文献过程中遇到相

11、似的文献,可以把以前阅读过的论文和 笔记拿出来对照阅读。p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结合看:“略读”、“概读”的文献可以直接看电子版,“详读”,特别是“精读”的文献一定要找纸质文档来看,可以找 期刊或论文集原本,也可以打印出来读。p抓住主要文献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评述: 阅读完一篇文献后,特别是“精读”过的文献,不能一句一字的读完了 就万事大吉了,需要对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这样才能使阅读过的文献 对自己写论文真正有帮助。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述:该论文的主题、目的;该论文的前期工作的分析;该文献本身的研究方法、结果;该文献本身的创新之处;该文献可能进行改进的地方,对本人研究课题的启发;通过该论文,

12、提出自己可能的新思路。(四)文献阅读的要点p 明确目标:首先要明白自己现阶段的主要科研目标是什么,打算做或正在做哪 个相关领域的科研项目,这个要稍微具体点,因为这是自己阅读文献的 前提。只有有了这个具体的目标,阅读文献才会有一个大致方向,不然 没有一个大致的具体的研读文献的方向,就跟大海里迷失了自己一样, 很难走到彼岸。其次把与自己研究的领域的文献都搜集出来,放在一起、分类管理 。p由点到面:(找准切入点、对研究现状进行全面了解)选工作实践中的疑点、热点,由一个小枝节入手检索较全的文献, 一般近期的20 篇左右已经相当多了。(全面掌握文献)不必过分在意3、5年以前的文章,是因为知识更新非常快,

13、且网上能查到的多为近几年的全文。(注重最新研究成果)学习别人是怎么发现解决问题的。知道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共同看法 和分歧。然后扩展开,根据兴趣和研究的目的,知道在研究的领域:谁的 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多,谁的文章最多、最新、最有启发性。去图书馆找他 的文章看全文。逐步扩展自己的视野,构建个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看法。 (充分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跟踪大师)由杂到精:(培养对文献的判断力)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后,对于繁杂的文献,要有个人的判断。追踪某个 专题、某个专家的研究进展,比较对于同一专题的论点的发展,掌握其新的方法或 新结论,或注意作者观点的改变,探究其原因。培养个人的学术修养。对于高质量高水平的

14、期刊,定期浏览,从面上了解学术进展和热点,根据 个人的兴趣和工作进展,逐篇仔细阅读新作。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 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 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里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 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 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 果的进展。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 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

15、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和拓展。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 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 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p不断积累:(日积月累、充实自己)文献天天有,如果只作为一个收藏家,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下载的目的是学习 。通过阅读,掌握专业领域的方法和知识。只要坚持学习,就会积累起自己的知识架构 。水到渠成,游刃有余。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将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10-20篇 ),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文献的理解。阅读任何文献或专

16、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 、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 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 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 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 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论文的精华部 分都在这里了。阅读文献和专著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读文献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 读量大了,积累多了,需要总结的方面就多了。这样日久天长,通过知识的整合,知识 框架会逐渐完善,自己就会感觉逐渐充实起来了,用和取的时候就会很自如。p记录与总结:阅读文献中的点滴发现和思想火花,都应该写下来。写文献综述是一个完善 知识结构的好方法。随时记下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