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5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062389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5(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第五章 喷油器及其控制电路 的检测与维修第一节 发动机电控系统总体认识一 任务引入 二 任务分析 三 相关知识 四 任务实施 学习目标: 1.了解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掌握喷油器的结构、种类与工作原理; 3.掌握喷油器控制电路的类型与工作原理; 4.掌握喷油器的清洗、检测与故障诊断方法; 5.掌握喷油器控制电路的检测与故障诊断方法。一 任务引入喷油器安装在各缸的进气歧管处,在 ECU 的控制下定时、定量地以雾状向各缸 进气门喷射燃油。喷油开始时刻一般在进气 门开启之前,喷油量由喷油持续时间决定, 而喷油持续时间则由ECU 根据发动机的进 气量、转速、水温、

2、节气门开度、氧等传感 器的信号进行控制。当喷油器发生阻塞、不能开启、喷出的 燃油不能形成雾状时,一般都会造成发动机 运转不稳甚至不能运转;当喷油器发生滴漏 等故障时,还会造成油耗过大甚至排气冒黑 烟等现象。喷油器控制电路的短路、断路故障也时 有发生,并由此引发喷油器不能喷油或接续 喷油,造成发动机不能起动、运转不稳或排 气严重冒黑烟等现象。可见,对喷油器及其控制电路进行检测 与维修是电控发动机维修的一项重要内容。二 任务分析喷油器内部断路、短路故障一般可以通过 测量其电阻的方法进行判断,但阻塞、滴漏、 喷出的燃油不能形成雾状等情况则需要在专门 的喷油器清洗检测试验台上进行检测与修复。 喷油器控

3、制电路方面的故障则需要用万用表、 试灯等工具进行检测。三 相关知识 1.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与工 作原理 2.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布置1.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根据对发动机进气量检测的方式 不同,燃油喷射系统可分为两种类型: L 型(空气流量型或直接测量型)燃油 喷射和D 型(歧管压力型或间接测量型 )燃油喷射。L 型燃油喷射:采用空气流量传感器(空 气流量计)直接测量进气歧管中流入的空气 量,如图5-1a)所示。特点是测量精度较高 ,动态响应较好,但传感器尺寸较大,成本 较高。D 型燃油喷射:采用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 测量进气歧管压力,再结合发动机转速、进 气温度等,通过计算确定进气歧管中流入的 空气

4、量,如图5-1b)所示。特点是测量精 度和动态响应略差,但传感器尺寸较小,成 本较低。2.燃油喷射的方式按照燃油的喷射位置,喷射方式大致分为三 种类型:单点喷射(由12 个喷油器向进气总管 喷射);多点缸外喷射(从进气道向各个进气门 附近喷射);多点缸内喷射(向各缸内部喷射) 。按照各喷油器的工作特点,喷射方式也大致 分为三种类型:独立喷射、分组喷射和同时喷射 。独立喷射:按照各缸工作顺序(或点火顺序 )依次独立喷射(见图5-2上),例如按照1-3- 4-2 的点火顺序进行喷射。每个喷油器的喷油起 始点:缸外喷射时,一般为进气门开启之前;缸 内喷射时,一般为进气过程之中。每次的喷油量 为相应汽

5、缸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燃油量。分组喷射(组群喷射):将23 个 喷油器作为一组,同组内的喷油器同时喷 射(见图5-2中),例如1、3 缸喷油器同 时喷射;2、4 缸喷油器同时喷射。分组 喷射方式仅适用于缸外喷射,喷油起始点 一般为同组汽缸中某个汽缸的进气门开启 之前,每个喷油器每次的喷油量为相应汽 缸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燃油量。同时喷射:所有喷油器同时喷射( 见图5-2下)。同时喷射方式仅适用于缸 外喷射,在这种情况下,曲轴每转一圈, 各喷油器同时喷一次油,即每个工作循环 所需的喷油量分两次喷入发动机。3.燃油喷射时间控制 1)起动加浓校正 2)预热加浓校正 3)空燃比反馈校正 4)加速加浓校正

6、5)燃油切断控制 6)功率加浓校正 7)进气温度校正 8)电压校正由于喷油器前后压力差维持恒定,发动 机ECU只需要控制喷射时间即可控制喷油量, 喷射时间越长,喷油量越大。 喷射时间由两部分组成:喷射时间=基本 喷射时间+校正喷射时间。基本喷射时间:由发动机的进气量和转 速确定,进气量越大、转速越低,基本喷射时 间越长。1)起动加浓校正由于起动时发动机的转速和进气量变 化较大,难以用转速和进气量来确定喷油 量,因此,起动时的燃油喷射时间一般由 冷液却液温度来决定。冷却液温度由水温传感器来检测。冷 却液温度越低,燃油的雾化性越差,喷射 时间越长,从而得到越浓的混合气,如图5 -4(上)所示。发动

7、机ECU 一般设定有这样的功能: 当发动机转速大于或等于400r/min 时, 才能起动发动机,即喷油器才开始喷油。另外,当发动机负荷突然增加而导致 转速突然降至400r/min 以下时,ECU 还 具有滞后起动作用来阻止重新起动发动机 ,除非发动机转速降至200r/min,如图5- 4(下)所示。维修提示:如果水温传感器失灵,可 能引起发动机起动困难。2)预热加浓校正在冷机时,由于燃油不容易雾化,喷油量 需要适当增加,从而获得较浓混合气,因此 ,发动机ECU将增加燃油喷射时间。随着水温的升高,燃油喷射时间的增加量 逐步减少,如图5-5所示。最大校正量是常温下的两倍。维修提示:如果水温传感器失

8、灵,可能引 起发动机预热期间运转不良。3)空燃比反馈校正空燃比:混合气中空气与燃料的重量之比。 空燃比越大,表明混合气越稀;空燃比越小, 表明混合气越浓。空气与燃料都正好完全燃烧 时的空燃比称为理论空燃比(约为14.8)。当发动机的工况没有较大的波动时,例如发 动机预热后的怠速或汽车以恒定速度行驶, ECU将根据发动机的进气量和转速来供给燃油 量,空燃比应该接近理论的空燃比值。但是,在发动机实际工况中,由于受各种因 素的影响(例如磨损、阻塞、传感器信号偏差 等),有可能出现实际空燃比稍微偏离理论值 的情况,因此,多数发动机都利用氧传感器来 对空燃比进行校正。如果从氧传感器的信号中断定空燃比 高

9、于理论值,则说明混合气偏稀,ECU将 增加喷射时间,从而使混合气变浓;如果 从氧传感器的信号中断定空燃比低于理论 值,则说明混合气偏浓,ECU将减少喷射 时间,从而使混合气变稀。如此循环,确 保空燃比保持在理论值附近(这被称为闭 环控制),如图5-6所示。为防止催化器过热和保证发动机 运转良好,空燃比反馈校正在以下情 况下停止工作(即进行开环控制): 发动机起动时; 起动后加浓; 功率加浓; 当冷却液温度低于预定值时; 当燃油切断时; 当氧传感器持续无信号超过一定 时间时。对于没有氧传感器的汽车,则可使用可 变电阻来进行空燃比校正(CO排放校正), 方法为:使发动机怠速运转,且水温正常, 把电

10、阻向右侧转,则混合气浓度变大,向左 侧转,则混合气浓度变小,如图5-7所示。对于配备了氧传感器的汽车,则取消了该 可变电阻,因为这些汽车可根据氧传感器信 号自动调节空燃比。4)加速加浓校正在汽车突然加速时,特别是在突然 加速的开始阶段,由于燃料供应的增加 滞后于进气量的增加,造成混合气瞬时 变稀,有可能引起发动机暂时熄火或燃 烧不良,使汽车产生加速不良现象(汽 车明显“后坐”或颠簸)。为了避免出现这一问题,在汽车突然加速 时,发动机ECU会瞬时延长燃料喷射时间,增 加喷油量,以防止混合气瞬时偏稀。加速加浓校正的多少取决节气门开度的变 化速度:节气门开启越快,加浓校正越多;在 加速开始阶段较多,

11、到上限值后又会逐渐减少 ,如图5-8所示。维修提示:如果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失灵, 可能引起发动机加速不良,特别是急加速不良 。5)燃油切断控制在减速过程中,为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 放和增强发动机的制动效果,ECU将根据减 速的具体条件停止燃油喷射。ECU对减速状态的判断取决于节气门的 开度和发动机转速:当节气门关闭且发动机 转速较高(超过预定值)时,ECU就判定汽 车在减速,并进行燃油切断控制,停止燃油 喷射;当发动机转速低于另一个预定值或者 节气门开启时,将重新开始燃油喷射。燃油切断控制的起始转速和终止转速还 受冷却液温度的影响:当冷却液温度较低时 ,燃油切断转速和燃油重新喷射的转速将会 增加,

12、反之则降低,如图5-9所示。此外,当打开空调开关时,为防止发动 机转速下降或失速,燃油切断控制的起始转 速和终止转速也会增加。某些车型上,在制动过程中(停车灯开 关闭合时),燃油切断控制的起始转速和终 止转速会下降。6)功率加浓校正在高负荷情况下,比如当汽车爬陡峭的 山路时,发动机需要发出较大的功率,此时 混合气稍浓一些则比较有利,为此,ECU将 适当增大喷油量。ECU对“高负荷”的判断依靠的是节气门 的开度、发动机的转速和进气量。进气量越多或发动机转速越高,功率加 浓校正量越大;当节气门的开度大于预定值 时,该校正量还会再增加。功率加浓校正量最大值大约在10% 30%之间。7)进气温度校正由

13、于空气密度随空气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需要根据进气温度对喷油量进行校 正,即根据进入汽缸中的空气温度来增加或 减少燃料的量。进气温度由进气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 发动机ECU将空气温度设定为标准值20。当进气温度低于标准值时,空气密度增 加,校正量也随之增加。进气温度高于标准 值时,空气密度降低,校正量也随之减少, 如图5-10所示。进气温度校正仅用于采用体积流量型空 气流量计的L 型电控发动机和D型电控发动 机。进气温度校正量最大值大约接近10%。对热线式空气流量计而言,由于其输出 的信号直接为质量流量信号,其中已经包含 了空气密度的影响,因此,不需进行进气温 度校正。8)电压校正由于发动

14、机ECU把喷射信号传给喷油器 的时间和喷油器实际喷射燃料的时间之间存 在一定的时间延迟(见图5-11上),若蓄 电池电压大幅降低,该时间延迟会增大,从 而造成燃料的喷射时间缩短,喷油量减少, 混合气变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动机ECU设置了 电压校正功能,根据蓄电池电压的降低而延 长喷射时间以进行调节,如图5-11下所示 。4.喷油器的基本结构、类型及工作 原理喷油器实际上是一个电磁阀,其喷嘴对 着进气门(多点缸外喷射),其尾部接燃油 分配管。当发动机ECU以电脉冲的形式发出 喷油指令后,喷油器内部的电磁线圈通电而 产生磁性,使其喷孔开启,从而将燃油喷入 发动机,如图5-12所示。当ECU的喷

15、油指 令结束后,喷孔又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关闭, 喷油过程立即停止。喷孔开启的持续时间( 即喷油量) 由ECU所发出的电脉冲的宽度决 定。喷油器的喷孔有孔式、轴针式、片阀式 等多种形式,按照喷孔的数量,有单孔、双 孔和多孔等形式。按照喷油器内部电磁线圈 的电阻值来分,则有低阻值喷油器和高阻值 喷油器两种类型,低阻值喷油器的电阻值一 般为23,高阻值喷油器的电阻值一般为 1317。喷油器头部装有橡胶隔热环,起隔热和 密封作用(防止漏气);与燃油分配管连接 的尾部则装有O形密封圈,用来防止漏油。 喷油器尾部的内部制有滤网,用于对燃油进 行喷射前的过滤。5.喷油器的控制电路1)喷油器的驱动方式 2)喷油

16、器的控制电路1)喷油器的驱动方式(1)电压驱动方式 (2)电流驱动方式(1)电压驱动方式电压驱动方式控制电路如图5-13 所示。采用低阻值喷油器时,驱动电路 中串联接有附加电阻(见图5-13a), 采用高阻值喷油器时,驱动电路中则不 需要串联接有附加电阻(见图5-13b) 。串接附加电阻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由于 低阻值喷油器电路的电阻过小、工作电 流过大而造成喷油器烧坏。电压驱动式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很简单 ,电源电路向喷油器提供电源电压(12 14V),ECU通过脉冲信号来控制功率三极 管的导通与截止,从而控制喷油器电路的通 、断。脉冲信号的宽度决定了喷油器电路的 导通时间,即决定了喷油时间或喷油量。由于喷油器电路被切断时,其电磁线圈 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容易造成功率三极管被 击穿,因此,电路中一般都设有消弧回路。维修提示:功率三极管可能出现短路和 断路两种情况:短路时,喷油器会连续喷油 ,发动机会冒黑烟或“淹死”火花塞而使某缸 不工作;断路时,喷油器不喷油,发动机会 因某缸不工作而运转不平稳。附加电阻的连接方式有多种,所有喷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