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th一次中间再热煤粉锅炉 毕业论文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052358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4.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20th一次中间再热煤粉锅炉  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420th一次中间再热煤粉锅炉  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420th一次中间再热煤粉锅炉  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420th一次中间再热煤粉锅炉  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420th一次中间再热煤粉锅炉  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20th一次中间再热煤粉锅炉 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0th一次中间再热煤粉锅炉 毕业论文(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0目目 录录一、前言一、前言-1-1二、设计资料二、设计资料-3-3三、锅炉整体布置得确定三、锅炉整体布置得确定-4-4四、煤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和煤种判断四、煤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和煤种判断-12-12五、燃烧产物和锅炉热平衡计算五、燃烧产物和锅炉热平衡计算-13-13六、炉膛设计和热力计算六、炉膛设计和热力计算-15-15七、后屏过热器结构尺寸计算七、后屏过热器结构尺寸计算- 2626八八、对对流流过过热热器器设设计计和和热热力力计计算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1 1九九、高温再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高温再热器设计

2、和热力计算-35-35十、第一、二、三转向室及低温再热器引出管的热力计算十、第一、二、三转向室及低温再热器引出管的热力计算-38-38十一、十一、低温再热器热力计算低温再热器热力计算-44-44十二、旁路省煤器的热力计算十二、旁路省煤器的热力计算-47-47十三、减温水校核十三、减温水校核-50-50十四、主省煤器设计和热力计算十四、主省煤器设计和热力计算-51-51十五、空气预热器热力计算十五、空气预热器热力计算-53-53十六、热力计算数据的修正和计算结果汇总十六、热力计算数据的修正和计算结果汇总-56-56十七、热力计算结果数据分析十七、热力计算结果数据分析-5858附加内容附加内容-6

3、1-61参考文献参考文献-61-611420t/h420t/h 一次中间再热煤粉锅炉一次中间再热煤粉锅炉前前 言言一、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一、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 根据给定锅炉的结构布置与尺寸,计算该锅炉燃用现在给定的煤种后的各项运行参数;2. 根据计算结果分析运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 所有计算均采用列表形式,各误差应符合热力计算要求123,计算中必须采用国际单位。2. 对说明书与计算列表中各数据与公式应注明其来源,例如:根据假设(并在何处进行了检验) ;根据给定的数据;根据参考资料x(Page:YY)选取等。3. 与本次热

4、力计算或与本变工况计算有关的结构计算项目需列表计算,与本次热力计算无关的结构设计计算可以不做也不用列表。4. 制图符合制图规范,说明书条理清楚,并按要求装订成册。5. 每人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并进行答辩。二、课程设计的目的二、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通过锅炉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目的(1) 掌握设计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实际设计计算的能力(2) 加深领会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3) 为下一步学习锅炉运行等专业知识提供理论基础三、课程设计的概况三、课程设计的概况锅炉课程设计一般选题与锅炉的热力计算,就其计算范围可分为局部热力计算和整体热力计算。局部热力计算,多

5、联系生产现场某一具体问题,如提高锅炉出口蒸汽温度,提高锅炉的出力,计算炉膛出口温度,防止锅炉炉膛结渣等。这些问题的计算2往往要求学生具有一定实际生产知识,针对问题提出明确的结论及相应合理建议。整体热力计算,一般是校核整台锅炉各处的热工参数和运行指标。这类选题的重点是检查学生对计算原理和方法掌握的程度,培养学生实际计算的能力。同事,也要求学生在计算之后能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和提出合理建议。 整体校核热力计算的主要部分:整体校核热力计算的主要部分:1 锅炉辅助设计计算,这部分目的是为了后面的受热面的热力计算提供必要的基本计算据据或图表。2 受热面热力计算,其中包括热力计算提供结构数据的各受热面的结构

6、计算。3 计算数据的分析,这部分内容往往是鉴定设计质量、考核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主要依据。3二、设计资料:二、设计资料:(一)(一) 、设计题目:、设计题目:420t/h420t/h 一次中间再热煤粉锅炉一次中间再热煤粉锅炉(二)(二) 、原始资料、原始资料1.锅炉蒸发量 420t/h1D2.再热蒸汽流量 350t/h2D3.给水温度235gst4.给水压力 15.6MPagsP5.过热蒸汽温度5401t6.过热蒸汽压力 13.7MPa1p7.再热蒸汽(进)温度3302t8.再热蒸汽(出)温度5402t 9.再热蒸汽(进)压力2.5MPa2p10.再热蒸汽(出)压力2.3MPa2p 注:以上压力

7、为表压。11.周围环境温度 2012.燃料特性Car (%)Har (%)Oar (%)Nar (%)Sar (%)Aar (%)War (%)Vdaf (%)Qar,net(kj/kg)DT ()ST ()FT ()50.583.794.651.492.1722.6314.6928.1020400120012400129013.制粉系统 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筒式钢球磨煤机14.汽包工作压力 15.2MPa(表压)提示数据:排烟温度假定值=117;热空气温度假定值=320pytrkt4三三 锅炉整体布置得确定锅炉整体布置得确定(一)(一) 、锅炉整体的外型、锅炉整体的外型选选 形布置形布置选

8、择 形布置的理由如下:(1) 锅炉排烟口在下方,送、引风机及电除尘器等设备均可以布置在地面,锅炉结构和厂房较低,烟囱也可以建造在地面上;(2) 在对流竖井中,烟气向下流动,便于清灰,具有自身除灰的能力;(3) 各受热面易于布置成逆流方式,以加强对流换热;(4) 汽机、锅炉之间连接管道不长。(二)(二) 、受热面的布置、受热面的布置在锅炉炉膛内侧,全部布置膜式水冷壁受热面,其他受热面的布置主要考虑蒸汽参数、锅炉容量和燃料性质的影响。本锅炉为超高压锅炉,汽化吸热较小,加热吸热和过热吸热相应较大。为使锅炉炉膛出口排烟温度降低至要求的数值,避免水平烟道内的对流受热面超温和结焦,从而保护对流受热面,除在

9、水平烟道内布置对流过热热器外,还在炉膛内上方布置全辐射式的前屏过热器,炉膛出口布置半辐射式的后屏过热器。为减少前、后屏过热器中的传热温差,在炉顶及水平烟道的两侧墙,竖井烟道的两侧墙和后墙均布置包覆过热器。为减少热偏差,节约金属材料量,再热器采用二级再热方式,其中高温再热器对流过热器后的水平烟道,低温再热器布置在尾部烟井。为了再热汽温的调节,使负荷在 100%75%之间变化时,再热器出口汽温保持不变,尾部烟井的上部由隔墙省煤器分隔成两个烟道,主烟道设置低温再热器,旁路烟道设置旁路省煤器,前、后隔墙省煤器采用膜式结构,在旁路省煤器下方的 45管上装有 20 块烟气挡板用于再热汽温的粗调。在烟气调节

10、挡板的下方烟井设置主省煤器。根据锅炉的参数,省煤器出口工质状态选用非沸腾式的。热风温度要求较高,采用两5台6.7m 受热面旋转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安装于 9 米平台上,属炉外布置,其具有结构紧凑、节约材料、维护方便的特点。在主省煤器的烟道转弯处下部,设置落灰斗,在转弯处离心力的作用下,颗粒较大的灰粒顺落灰斗下降,有利于防止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堵灰,减轻除尘设备及引风机的负荷。锅炉整体布置如图一所示。(三)(三) 、锅炉汽水系统、锅炉汽水系统按超高压大容量锅炉热力系统设计要求,该锅炉汽水系统的流程设计如下:1 1 过热蒸汽系统的流程过热蒸汽系统的流程汽包顶棚过热器进口集箱炉顶及尾包覆过热器管系 悬

11、吊管过热器管系尾部包覆过热器后集箱 尾部左右侧包覆过热器下后集箱 悬吊管过热器出口集箱尾部左右侧包覆过热器后上尾部左右侧包覆过热器管系(上升)集箱尾部左右侧后包覆过热器管系(下降) 尾部左右侧包覆过热器下前集箱水平烟道左右侧前包覆过热器管系(上升) 水平烟道左右侧前上包覆过热器集箱 前屏过热器 后屏过热器 对流过热器进口集箱 对流过热器管系 对流过热器出口集箱集汽汽箱 汽轮机高压缸。2 2 水系统的流程水系统的流程给水 主省煤器进口集箱 主省煤器管系 主省煤器出口集箱 前隔墙省煤器进口集箱 前隔墙省煤器管系隔墙省煤器出集箱后隔墙省煤器进口集箱 后隔墙省煤器管系 墙省煤器出集箱 旁路省煤器进口集

12、箱 旁路省煤器管系6旁路省煤器出口集箱 省煤器引水管 汽包 下降管水冷壁下联箱 左右侧墙水冷壁 水冷壁上联箱 汽包前后侧墙水冷壁3 3 再热蒸汽系统的流程再热蒸汽系统的流程汽轮机 低温再热器进口集箱 低温再热器管系 低温再热器出口集箱 高温再热器进口集箱 高温再热器管系 高温再热器出口集箱 再热器集汽集箱 汽轮机中压缸。(四)(四) 、锅炉总体概况、锅炉总体概况锅炉为单汽包,自然循环煤粉炉,呈形布置,适应露天。汽包中心标高为 42300mm,布置在炉前距水冷壁中心线 2660mm 处。采用 4 根41936mm 大直径下降管。炉膛由密封良好的606mm 鳍片管膜式水冷壁组成,炉膛截面深宽=88409600mm,宽深比为 1.085,近似正方形。燃烧器呈四角大小双切圆布置。炉膛上部出口处,沿炉膛宽度方向布置 6 片前屏过热器,横向节距为1350mm,其后布置 14 片后屏过热器,横向节距为 630mm。高温对流过热器布置在后屏过热器之后,位于折焰角的斜坡上,低温过热器由侧墙包覆管、后墙包覆管以及炉顶包覆管组成。再热器分高、低温两组,分别置于水平烟道以及尾部竖烟井。全部受热面采用悬吊和支承相结合的方式。竖烟井深度 7500mm,其上部由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