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狼三则》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2047848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语文《狼三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七下语文《狼三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七下语文《狼三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七下语文《狼三则》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七下语文《狼三则》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下语文《狼三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语文《狼三则》(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狼三则 蒲松龄 狼三则选自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 狼三则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 的故事。 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 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 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 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 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 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 山东淄川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蒲松龄出生在一个破落的书香家庭,自幼勤学、聪敏 ,19岁时初应童于试,连获县、府、道三个第一, 名振一时。 但此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时,才援例成为贡生,4 年后便死去。

2、一生中,除3132岁时,到宝应和高 邮做过一年多的幕宾外,都在家乡设馆教书。 穷愁潦倒的一生,使他对劳动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接 触和了解,同情他们的疾苦,对社会的黑暗,官场的 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也有较深的认识和体会。 这为他创作不朽的文学名著聊斋志异奠定了生活 和思想的基础。其一(原文)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 ,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及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肉者,不如姑悬诸 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 。屠即径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 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 含肉,肉钩刺狼腭

3、,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 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矣。 货:出售、卖。 欻(x):忽然。 瞰(kn):窥视。 昂:贵。 罹:遭遇(祸患)。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似甚垂涎( ) 示以空担( ) 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 ) 屠即径归( )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屠惧,示之以刃,则少却。 逡巡近之,则死狼也。 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3、本文是聊斋志异狼中的第一则,课本中所学的是 第二则。本文中的屠户是如何摆脱狼的?狼又是如何死 去的?这两则故事的结尾有何相同之处?(6分)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很;把;它,指肉;径直。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6分) 屠夫恐惧了,就用刀对狼显示,(狼)稍微退后 了。 屠户担心地徘徊着靠近树看,却是(一头)死狼 。 当时狼皮价格昂贵,值十几两黄金,屠夫小小地 富裕了。 3、阅读理解 屠户知道狼想要的是肉,就把肉挂到树上,以此 摆脱了狼。 狼跳着去吃挂在树上的肉,被钩子挂住了上腭而 死。 这两则故事的结尾都议论点名主旨,并对狼进行 了嘲笑。(点拨:抓住原文中的句子回答。)译文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 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 屠户跑了好几里路。屠户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 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户

5、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屠户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 ),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户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 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 不再跟着屠户了。屠户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户前去(昨天 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 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屠户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 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 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 上颚,那个

6、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 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 (1)不如悬诸树蚤取之 蚤通早 意思:早晨 (2)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 直通值 意思:价值 启示 要抵制诱惑,切莫贪图小便宜,否则就会因小失大,害了自己。其二(字词)特殊用法 一、词性活用现象 1.狼不敢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敌(名词坐状语,攻击)。 3.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柴草堆 中打洞)。 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6.苫蔽成丘(

7、名词作状语,覆盖)。 7.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狼二字词整合 二、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只,仅仅。 三、一词多义 止 止有剩骨,“止”通“只”,只,仅仅。 一狼得骨止。停止。 意 意暇甚。神情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企图 敌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前 恐前后受其敌。前面 狼不敢前。向前狼二字词整合 四、虚词的用法 1.之 结构助词,的。如: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音节助词,不译。如:久之。 结构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不译。如: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如:投以骨。 介词,用。如: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如: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

8、来。如:盖以诱敌。狼二字词整合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省略宾语: “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以 骨投之”。 “一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省略介词: “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 其中”。 “一狼洞其中”中也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 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中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 其下”。 省略主语:“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 屠顾野有麦场”。阅读课文狼回答以下问题1、文学常识填空。(11分) 狼选自 ,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 则。作者 ,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

9、居士,世称 ,山东淄川人 , 代 家, 家,著有短篇小说集 。“聊斋” 是他的 名称,“志”是 的意思,“异”是 。 2、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 ( ) 惧狼 ( ) ( ) 3、用原文回答。(5分) 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 。 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 。 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 。 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 。 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是 。 1、填空。(11分) 狼选自聊斋志异 ,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作 者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 东淄川人,清代文学家,小说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他的

10、书房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异的 故事。 2、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 ( 遇狼 ) 惧狼 ( 御狼 ) ( 杀狼 ) 3、理解默写。(5分) 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 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 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 狼不敢前,耽耽 相向。 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是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8分) 目似瞑( ) 意暇甚( ) 屠自后断其

11、股( ) 乃 悟前狼假寐( ) 缀行甚远( ) 两狼之并驱如故( ) 一 狼仍从( ) 屠大窘( ) 顾野有麦场( ) 屠乃奔倚其 下( ) 乃悟前狼假寐( ) 屠暴起( ) 恐前后受其敌 ( )一狼洞其中( ) 其一犬坐于前( ) 意将隧入以 攻其后也( ) 狼亦黠矣(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5、解释下列一词多义。(15分) 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 又数刀毙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敌:恐前后受其敌( ) 盖以诱敌( ) 止:一狼得骨止( ) 止增笑耳( ) 意:目似瞑,意暇甚( ) 意将隧以攻其后也( ) 前:恐前后受其

12、攻( ) 狼不敢前( ) 乃:屠乃奔倚其下( ) 乃悟前狼假寐( )6、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2分)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8分) 目似瞑( 闭眼 ) 意暇甚( 神情,态度 ) 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 ) 乃悟 前狼假寐( 明白 ) 缀行甚远( 紧跟 ) 两狼之并驱如故( 旧、原来 ) 一 狼仍从( 跟从 ) 屠大窘( 困窘,处境危急 ) 顾野有麦场( 往旁边看) 屠乃奔倚其下( 倚靠 ) 乃悟前狼假寐( 睡觉 ) 屠暴起(突然) 恐 前后受其敌( 胁迫、攻击 )一狼洞其中(

13、 打洞 ) 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似的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想要 ) 狼亦黠矣( 狡猾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能有多少 )6、解释下列一词多义。(15分) 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不译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它,代狼)久之,目似暝,意暇甚。(无意义 ) 又数刀毙之( 它,代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的 ) 敌:恐前后受其攻(胁迫、攻击) 盖以诱敌( 敌人 ) 止:一狼得骨止(停止 ) 止增笑耳( 通“只”,只 ,仅仅) 意:目似瞑,意暇甚( 态度,神情 ) 意将隧以攻其后也( 想要) 前:恐前后受其攻(前面 ) 狼不敢前( 向前,走上前 ) 乃:屠乃奔倚其下( 于是,就 ) 乃悟前狼假寐(才 )7、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C )(2分)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7、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4分) 盖以诱敌 古义: 今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