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讲座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001269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史讲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书法史讲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书法史讲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书法史讲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书法史讲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史讲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史讲座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甲骨文内容:山明水媚皆宜画,风正潮平又一观。篆书隶书颜真卿祭侄文稿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祭侄文稿碑拓全图 书法的源流及书体演变 一、甲骨文(约公元前一千三百年到一千一百年) 二、篆书(约公元前840200年) 三、隶书:汉代由小篆的萦徊转向隶书的劲直。 四、魏晋南北朝书法。 五、唐、宋、元、明、清书法 唐诗 晋字 汉文章 为中国书法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 大多数文字学家认为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并在夏商之际(约 在公元前17世纪)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 )的甲骨文和金文。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

2、式美 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殷商甲骨文 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 九年(清光绪二十五 年)。是殷商时期刻 写在龟骨,兽骨,人 骨上记载占卜,祭祀 等活动的文字,是经 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 字。严格地讲,只有 到了甲骨文,才称得 上是书法。 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 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字, 为西周 青铜器中所少有。 西周大盂鼎铭文 西周散氏盘 为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青铜器 ,其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 凝炼,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 愈显朴厚。 东周石鼓文 为战国时代秦国刻石。其内容为记述秦王游猎之事,故石鼓又称为猎碣。字迹磨 损很多,今藏在北京故

3、宫博物馆。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它 的字体是典型的秦国书风,并对后来秦朝小篆的出现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石鼓文 字里行间已经找不出象形图画的痕迹,完全是由线条组成的符号结构。 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西周晚 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 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 泰山刻石 泰山刻石的书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小篆。其结构特点,直接 继承了石鼓文的特征,比石鼓文更加简化和方整

4、,并呈长方形,线 条圆润流畅,疏密匀停,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出土 的云梦睡虎地秦简,震惊了考 古学界和书法界。它的出土,使现 代书法家们眼界大开,亦为书法史 研究提供了真正秦隶的资料。秦隶 在结体上有自己特殊的时代特征, 既有后世隶书的特征,又包含了篆 书的特点。从“快”这一意义上说, 秦简为毛笔墨书,只有毛笔的运用 ,篆书的快写,才真正把中国书法 向隶书的方向推进。隶书大盛的汉代书法 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 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包括战国策纵横家书、老子等

5、, 它是研究西汉书法的第一手资料。马王堆帛书用笔沉着、遒健,给人以含蕴、圆厚 之感。它的章法也独具特色,既不同于简书,也不同于石刻,纵有行、横无格,长度非 常自由。有强烈的跳跃节奏感。总体反映了由篆至隶的隶变阶段的文字特征。 马王堆帛书 汉代的书法有两大系统,一是碑刻文字,一是简牍墨迹 。礼器碑 汉代隶书。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刻,在曲阜孔庙,此碑字体工整方纵,大小 匀称,左规右矩,法度森严。用笔瘦劲刚健,轻重富于变化,捺脚特别粗壮,尖挑出 锋十分清晰,是汉隶中典型的厚重,燕尾极为精彩。书势气韵沉静肃穆,典雅秀丽。 翁方纲夸为汉隶中第一。此碑对以后唐代楷法的形成影响很大。 完成书体演变的魏晋

6、书法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 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 体皆备俱臻完善的一代。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 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产生、发展、成熟 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 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真书、行书、 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它们的定型,美 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 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 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 爨(cun)龙颜碑 张猛龙碑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王羲之王羲之的楷书如 乐毅论、 黄庭经、 东方朔画赞等“ 在南朝即脍炙人 口”

7、,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正体世称“书之圣”。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主要成 就还是表现在行书和草书上。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他把散见于前代、当 代的书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合统一在一种崭新的书法作品中。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 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 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 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 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 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 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 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 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

8、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 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 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 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 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王献之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 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 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与父齐名,人称“二王”。南朝宋,齐,梁,陈之间,人多崇 尚他的字。他的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 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草书名作中秋帖。鸭头丸

9、帖中秋帖,王 献之所书,现藏 故宫博物院。中秋帖书 法纵逸豪放,应 是王献之创造的 新体。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 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 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 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初唐书家有虞世南、 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 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 。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楷书 、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 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 书学鼎盛的唐代 欧劲颜筋柳骨赵肉欧阳询

10、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唐朝:欧阳询化度寺碑 唐朝:颜真卿颜勤礼碑 唐朝:柳公权玄秘塔碑元朝:赵孟頫胆巴碑 欧阳询(公元557-641)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 文,欧阳询书。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立于唐贞观 六年(公元632年)。楷书24行,行49字。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 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 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赵 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 唐朝:颜真卿争座位稿是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与郭英之书信稿。行草 书,传有七纸,约64行。苏轼曾于安氏处见真

11、迹赞曰:“此比公他书犹为奇特,信手 自书,动有姿态。”此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后世行草书有成就者大都对此帖下过 一定的功夫。通观全篇书法,一气贯之,字字相属,虎虎有生气。此稿系颜真卿因不 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刚烈之气跃然纸上。此帖本是一篇草稿 ,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 名作。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壁”。 柳公权(公元778865),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他学 颜字,但能自创新意。世称“颜筋柳骨”,指出他们书法的不同 点。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 硬。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棱角分明的长处

12、,把点画 写得好象刀切一样爽利深挺。他又吸取欧楷书结体上的紧密, 颜真卿楷书结体的纵势,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玄秘塔 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李世民(公元599649),我国书法史上,以行书刻碑的首创人物是唐太 宗李世民。温泉铭便是行书入碑的代表作。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 的帝王,他不仅将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而且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促使唐 代书法成为我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他亲自为王羲之写传记,不惜重金搜购 大王墨迹三千六百纸。张旭,字伯高,吴郡人,世称张长史,生卒年月不 详。他的书法得之于“二王”而又能独创新意。 他的楷书 端正谨严。 规矩至极,黄山谷誉为“唐人正书无能出其 右者”。

13、若说他的楷书是继承多于创造,那么他的草书 则是书法上了不起的创新与发展了。肚痛帖,无款,传为唐张旭书。草书6行,共30字。明王世贞跋云:“ 张长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数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测。”此肚痛 帖仅30字,写来洋洋洒洒一气贯之。从刻帖中可以看出,写此幅字时是 蘸饱一笔一次写数字至墨竭为止,再蘸一笔。这样做可以保持字与字之间 的气贯,还可以控制笔的粗细轻重变化,使整幅作品气韵生成,产生“神虬 出霄汉,夏云出嵩华”的气势。终年帖,唐张旭书。此帖作为张旭的作品是公 认的。如此难得的墨迹,留给后世的是那如骏马奔 驰,倏忽千里,如云烟缭绕,变幻多姿的艺术形象 。释怀素释怀素(公元725785),唐代

14、的草书家,字藏真,俗姓钱,湖南长沙人。 相传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勤学精研;又用漆盘、漆板代纸, 写至再三,盘板都穿,秃笔成冢,以“狂草”出名。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 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怀素晚年草书趋于平 淡。自叙帖,纵28.3厘米,横775厘米;126行,共698字。原迹现在台湾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 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可以想见当年操觚之时,心手相师,豪情勃发,一气 贯之的情景。 存唐遗风的五代书法公元九零七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 历后唐、后

15、晋、后汉、后周,称五代。又有前蜀、吴、楚 、闵、南唐、荆南、后蜀、南汉、吴越、北汉十国。这种 分裂混乱的局面持续五十四年,其间兵戈叠起。书法艺术 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了凋落衰败 的总趋向。苏轼评及五代书法时曾说:“自颜柳氏没,笔法 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 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 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 杨凝式(873954年),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唐末为秘书 郎,五代时官至太子少师,也称“杨太师”。 韭花帖 帖学大行的宋代书法北周衰微之际,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自 立为帝,建立赵宋王朝。半个世纪的五

16、代十国分裂混乱 局面至此结束,国家复归统一。从公元960年至1279年 ,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宋太宗赵光义留意 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禁中, 厘为十卷,这就是淳化阁帖。这种辗转传刻的帖, 与原迹差别就会越后越大。所以同是宗王从帖,宋人远 逊唐人。宋代为后世所推崇者有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 四大家。四家之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宋代: 苏轼 赤壁赋,苏轼真迹精品的代表作。纸本,行楷书。其书法丰腴劲秀。结字在方整 中有流动的气势,特别是用墨虽浓,而灵活不滞,看去平平正正,但令人玩味无穷, 被称为宋代第一,并不为过誉。 宋代: 米芾(1051-1107)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又因举止颠狂,人 称“米颠”。真、草、隶、篆、行都能写,而尤以行草书见长。 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 刷”的韵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 ,小至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