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说明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2000243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中考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0年中考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0年中考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0年中考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0年中考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中考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中考说明(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中考说明英 语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万红红一、本次考试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镇江共设考点共97个,考场总数为111个;考生报名数为29,826 名,实际收、阅卷总数为29,154,缺考数为672,缺考比例2.25%。详细情况统 计分析如下:市 区 县考 点 数考 场 数报 名 数实 考 数缺 考 数缺 考 比 丹 徒 区16163,1 67 3,1 01 66 2.0 8% 丹 阳 市34369,7 98 9,5 97 201 2.0 5% 京 口 区441,0 36 1,0 28 8 0.7 7% 句 容 市15206,1 34 5,9 11 223 3.6 4% 润 州 区451

2、,0 92 1,0 88 4 0.3 7% 市 区10133,9 77 3,8 78 99 2.4 9% 新 区451,4 30 1,4 11 19 1.3 3% 扬 中 市10123,1 92 3,1 40 52 1.6 3% 全 市9711129, 826 29, 154 672 2.2 5%考试 总分听力口语平均 分满 分数满分比平均 分满分 数满分 比平均 分满分 数满分比09模 拟23.013,500 11.35%15.355,91119.18% 7.677,69024.95%09中 考25.526,819 23.12%17.249,52732.31%8.2711,63339.45%

3、10模 拟 25.416,106 20.94%17.198,81230.23% 8.2210,95637.58%一、中考说明(一) “中考指南”的作用1指导和约束中考命题2指导初三学生复习和备考3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反馈和指导作用4监督和评价中考,促进中考质量的 提高(二 )考试性质英语学科是镇江市初中毕业生毕业和升学文化考试统一考试科目,通过考试成绩的评定为各类高级中等学校录取合格学生提供依据。英语学科的考试既注重考查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注重考查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明确考试的性质的同时,还应结合全市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水平,力求反映考生的实际水平,发挥教育测

4、量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以促进全市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之一,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生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英语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的结果既是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考试范围依据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课程标准中“五级目标”的要求,并兼顾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牛津初中英语七-九年级教材共六册(包括9B三、四单元)。(四)考试目标考试目标包括考试内容和考试水平细目要求两个项目(详见双向细目表)。考试内容是指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中的“五级目标 ”规定的知识和能

5、力要求;考试水平细目要求是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划定的具体的知识和能力要点。(五)考试方式考试由“人机对话”和笔试两部分组成。“人机对话”参加江苏省中学生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笔试部分采取镇江市统一命题、闭卷、书面作答(网上阅卷)的方式。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六)试卷的结构类类 别别题题 型题题 数计计 分第 选选 一 择择 卷 题题一、单项单项 填空15题题15分二、完形填空10题题10分三、阅读阅读 理解10题题20分第 非 二 选选 卷 择择题题四、词汇词汇 运用 10题题 10分五、短文填空10题题10分六、任务务型阅读阅读10题题10分七、书书面表达1题题15分单项选择:单项选择

6、题注重语言的实用性,交际性,在一定的语境上考查冠 词、数词、名词、形容语、副词,动词等;着重考查学生对词汇 、语法、习惯用法、日常用语及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单项 选择题的设计由传统的单纯考查语法知识逐渐向英语应用的方向 发展,不是孤立地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识记能力,而是考查学 生在真实情景中正确、合理使用语言的能力;注重语言的真实性 、趣味性和实践性,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题干语言丰富,知 识覆盖面广。 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题立足语篇,注重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 语义辨析和语义理解能力的考查,淡化文字层面的知识,强化从 全文的整个角度去分析,去归纳,去猜测,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

7、部分题目采用后线索的命题方法,要求学生必须对整篇文章做 出推断、归纳和整理后得出答案。 阅读理解1、主旨大意题2、推断题3、事实细节题 4、猜测词意题 任务型阅读 书面表达:要求是:紧扣题目,覆盖所有内容要点,能按照要求自主发挥,没有语法 和词汇错误,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格式正确,标点符号准确,符号 英语的表达习惯,词数基本符号要求。做书面表达的步骤与技巧:1.认真审题,明确文体。首先应仔细阅读写作要求,根据所提供的中英文提示,确定目的。要求及中心内容,从而确定所写的文体和格式,明确 是写记叙文还是应用文。 2列出要点。可依据提示短语(词),将其扩展为符合所写文章内容的句子(中心句)使文章

8、内容完整,语义连贯,时态、人称皆正确。3默读检查,注意格式。仔细默读所写短文,检查各个句子的结构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文章的格式是否符合要求。要注意单词拼写、标点 符号及大小写的正确,并对时态、语态、单复数、主谓一致进行详细检查 。此外,考生在做书面表达题时,要注意使用必要的过渡词:开头、结尾要丰富多彩,增强可读性。再者一定要注意书写端正、卷面整洁,给评卷 人一个良好的印象。二、复习建议(一)复习教学的缺失1.课程理念的缺失 课程观的缺失 课程目标整合意识的缺失2. 课堂教学的缺失目标定位的缺失反馈练习的缺失教学分层的缺失多媒体运用的缺失教学资源的缺失3.教学能力的缺失 教学设计的缺失4.校

9、本教研的缺失教研活动有形无实教研活动形式单一(二) 复习建议复习应遵循的原则:1.吃透考纲准确把握命题方向;2.立足课本熟练掌握知识内核;3.触类旁通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延伸运用。 关键词:规范、基础、联系、运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指南(英语 )1. 重视考试说明中的“双向细目表” ( P2-P4)2. 了解编写体例(P4)语法知识(冠词、名词、代词、介词、数词、连词、形容词和 副词、动词、 简单句和并列句、复合句)阶段检测(基础知识:翻译词组15题、词汇20题、句子15题;自主检测:单选、完形、阅读、词汇、写作)专项练习:题型介绍、例题解析、解题指导、训练题(听力、单选、词汇、完形、阅读:客观与任务

10、型、短文填空 、书面表达)综合测试 :三套(笔试90分)四轮复习:教材 专项 综合 自主话题、语基语法、题型模 拟查漏补缺第一阶段:“依标靠本、温故知新,构建牢固的基础知识网络”这是夯实基础阶段,将课本中的重要的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地 再次呈现。这个阶段学生要有效的做好笔记,记录自己薄弱的或 未完全掌握的。教师要充分研读英语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 ,在语言知识上,不但要重视词汇和语法,特别要注意66个功 能意念项目表和24个话题项目表中五级的目标要求;在语言技能 上要注重“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认真备课,用好教学案! 学生在复习每个单元所学内容,着重点放在每个单元的Reading, Gram

11、mar, Integrated skills和Main task,熟记单词及重要的短语、词组,并将它们融入到具体句型及课文中一起记忆,对那些平 时疏漏过的单词要重点记忆,必要时辅以听写作为检测学生的手 段。第二阶段:“分类复习,突出重点,提升系统知识的运用水平”这是强化阶段,通过练习查漏补缺,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学 生要做好错题本,及时的提问。这一阶段应在总揽教材,对基 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教师总结为辅,学生复习为主。所复习的内容包括冠词、名 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动词、句子等 。对学生已掌握的内容少讲或不讲,对学生不够熟练的要重点 讲

12、,每复习一个项目,让学生找出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寻找 专项练习。做到项目有专练,人人有所得。通过这一阶段的复 习,使学生对每项内容得以全面、系统地巩固和提高。第三阶段:“紧扣题型,讲练结合,提高全面的应试能力和技巧”这是一个综合训练阶段,是模拟实战演习阶段,从知识到能力再 到心态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训练。专项训练仅仅是就某一个知识点 的单纯训练,在此基础上,我们应紧扣中考题型,对学生进行综 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即有选择地进行模拟试题的训练。通过对学 生限时测试,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上升为综合运用能力,逐步适 应中考要求。三个研究:1.中考复习专题 2.复习课的复习模式3.复习课例题的选择和作业的分层 一起探询、一起思考、一起收获、一起分享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万红红万红红联系电话:联系电话:8538295685382956;159514006031595140060318912802256 18912802256E-mailE-ma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