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经济的概念: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 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以生产规模小、经 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守旧、生产环境封闭等为特 点自然经济在与之相适应的封建社会里曾发挥过 重要作用,直到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仍占统治地位, 它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 步与发展四、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四、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最主要、最直接) 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 (前提条件 ) 2、表现 ①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 (“耕”与“织”分离) ②农副产品生产日趋商品化卷入世界市场 ③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松、太(松江 、太仓地区)利在 梭布……近日洋 布大行,价才当 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 业,近闻已无纱 可纺松、太布 市,消减大半, 去年棉花客大都 折本—包世臣《安吴四种》通商大埠,及内地市 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 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 —郑观应《盛世危言》五口通商时期 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3.影响: ①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条件(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必要的货币财富积累 )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二)洋务运动的兴起(19世纪60—90年代)1、背景:①二鸦后,清政府内忧外患、统治危机;②中外暂时和好。
③总理衙门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机构④洋务派出现 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2、主张及目的: ⑴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自强、求富”⑵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 术,维护清朝统治3、主要内容:⑴“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60年代 代 表: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特点:①使用新式机器生产 、②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有些达到世界水平③官办-国家出经费由官吏管理 ④封建企业(性质)⑵“求富”——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70年代目的: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 难 代表: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特点:①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 ②经营形式-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 ③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性质)④客观上对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 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⑶筹划海防(北洋、南洋和福建)⑷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开近代教育的先河4、失败:①标志:甲午战争惨败②原因(根本):分析P42学思之窗西人立国,……驯至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 ,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 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 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 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 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 道德,改良政治——郑观应《盛世危言》第一,洋务派欲以先进的生产方式维护腐朽 的封建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第二,洋务派的近代工业,受制于封建体制 的束缚和侵略势力的压迫,举步维艰,最后 导致破产第三,企业中近代的生产力与腐朽的封建管 理方式不相适应,使之不能长久维持下去5、评价:①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 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②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③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④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⑤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不可能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三)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1、含义:全称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是在19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逐渐形成并完善的主要代表 中国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系统理论中学”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思想文化西学”指的是西方先进的器物和技艺,也包括西方科技文教等主要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封建统 治和封建传统文化。
体”是治国根本,是最终目的用”为“体”服务,是途径和手段2、背景: (1)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侵略不断加强,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2)先进中国人逐渐改变传统的夷狄观念,倡导向西方学习,探求救国救民之路 3.代表: 张之洞《劝学篇》论述“中体西用”思想实际上是站在旧学、中学一边,反对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伦理学说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应敌制 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三纲为中国神圣相传之圣教,礼政之原本,人 禽之大防”“故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知父子 之纲,则父子同罪、免丧、废祀之说不可行也;知夫 妇之纲,则男女平等之说不可行也今日愤世疾俗之士(恨外人之欺凌也),…… 倡为民权之议……嗟乎,安得为此召乱之言哉!民 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使民权之说一倡,愚 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劝学篇·正权篇》4、实践: 洋务运动的思想纲领(19世纪60-90年代)清末新政(1901-1912)最初几年的指导思想5.评价: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背景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是前提②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2.时间、分布: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3、代表:4、特点 ①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洋务派企业分布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5、评价: ①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促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②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同时又遭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导致民族资产阶级既革命又妥协的两面性材料1: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 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 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东华续录》材料2: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 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 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 存心勒索今天饬令它降低价格,明天饬令它捐献 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 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 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
李福明的机 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中国近现代史稿》下列4幅图示分别代表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原因何在?思考题:从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 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经济结构变化: ①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 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 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③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 生2)变化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 中,外国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冲击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的主要原因 ②中国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 然经济 ③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出现的第一批近代企业,对本 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④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出现 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 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毛泽东曾国藩奕訢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 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 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 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 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 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 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 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洋务运动所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类型名称创办人军事 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制造局崇 厚民用 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天津开平煤矿湖北汉阳铁厂 张之洞湖北织布局特点近代中国第一个军事工业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近代中国第一个民用企业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 童赴美留学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如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矿冶工程师吴仰曾,民国政府第 一任国务总理、复旦大学创办人唐绍仪,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 资料:轮船招商局经营三年,在华外国 轮船公司就损失了白银1300万两;开平 煤矿出产的煤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 场的地位。
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后, 洋布每年进口减少10万匹;卢汉铁路的 铁轨不是进口的,是由汉阳铁厂制造的 说明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 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