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98480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前 言生态功能保护区是指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洪水、防风固沙、维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内,有选择地划定一定面积予以重点保护和限制开发建设的区域。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区域重要生态功能,对于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协调流域及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和地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是指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国家和地方共同保护和管理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党中央、国务院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2000 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提出,要通过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实施保护措施,防止生态环

2、境的破坏和生态功能的退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作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将保持“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的生态功能基本稳定”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目标之一。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胡锦涛总书记在 2004 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做好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保护规划,加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提高保护质量” 。2003 年 9 月,曾培炎副总理在听取全国生态环境调查评估汇报时

3、指出:“在目前条件下,要以生态功能保护区抢救性保护为重点” , “根据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的国情,加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突破和重要举措” , “环保总局应抓紧有关规划和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 。 纲要根据我国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提出的限制开发区域有关要求,确定了我国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以此来指导我国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生态功能保护区实行限制开发,在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防止各种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导致生态功能的退化,从而减轻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保护和恢复区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生态平衡。一、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面临的形势和机遇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事关我国生态安全,是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工作既存在严峻挑战,同时也面临重大机遇。(一)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恶化趋势尚未扭转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破坏严重,部分区域生态功能整体退化甚至丧失,严重

5、威胁国家和区域的生态安全。突出表现在:大江大河源头区生态功能退化,水源涵养功能下降,对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带来威胁;北方重要防风固沙区植被破坏和绿洲萎缩,沙尘暴威胁严重;江河、湖泊湿地萎缩,生态系统退化,洪水调蓄功能下降;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加剧,威胁区域可持续发展;近岸海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重要渔业水域生产能力衰退;部分重要物种资源集中分布区自然生境退化加剧,生物多样性维系功能衰退。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是造成区域生态功能破坏;条块式的管理方式阻碍了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整体性保护;监管能力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致使许多生态环境破

6、坏的现象屡禁不止,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面临重大机遇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保护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存在加快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在国际上,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方法在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功能”整体性和综合性保护的理念逐步得到社会各届的承认和支持。以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方式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得到相关部门的一致认可。我国正在开展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的编制,其中限制开发区将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提供保障。二、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一)指导思想及原则1、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为出发点,以维护并改善区域重要生态功能为目标,以

7、调整产业结构为主段,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优先保护,限制开发,严格监管,促进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2、 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明确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布局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开展,逐步推进,积极探索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多样化模式,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格局体系。(2)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级环保部门要将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规划编制、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和研究、管理技术规范研究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并通过与相关部门

8、的协调和衔接,力争将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3)保护优先,限制开发生态功能保护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应坚持保护优先、限制开发、点状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财政、产业、投资、人口和绩效考核等社会经济政策,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督,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和恢复,引导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发展,限制损害主导生态功能的产业扩张,走生态经济型的发展道路。(4)避免重复,互为补充生态功能保护区属于限制开发区,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各类特别保护区域属于禁止开发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协调与补充。在空间范围上,生态功能保护区不包含自

9、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特别保护区域;在建设内容上,避免重复,互相补充;在管理机制上,各类特别保护区域的隶属关系和管理方式不变。(二)主要目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的国家限制开发区为重点,合理布局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一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洪水调蓄、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功能保护区,形成较完善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体系,建立较完备的生态功能保护区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使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主要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和完善,限制开发区有关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三、主要任务重点生态功能

10、保护区属于限制开发区,要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大生态环境监管力度,保护和恢复区域生态功能。(一)合理引导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合理选择发展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发展有益于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发挥的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限制不符合主导生态功能保护需要的产业发展,鼓励使用清洁能源。1、限制损害区域生态功能的产业扩张。根据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合理确定区域产业发展方向,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产业的发展。要依法淘汰严重污染环境、严重破坏区域生态、严重浪费资源能源的产业,要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损害

11、生态系统功能的企业。2、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依据资源禀赋的差异,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在中药材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药材基地,推动生物资源的开发;在畜牧业为主的区域,建立稳定、优质、高产的人工饲草基地,推行舍饲圈养;在重要防风固沙区,合理发展沙产业;在蓄滞洪区,发展避洪经济;在海洋生态功能保护区,发展海洋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海洋生态产业。3、推广清洁能源。积极推广沼气、风能、小水电、太阳能、地热能及其他清洁能源,解决农村能源需求,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二)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遵循先急后缓、突出重点,保护优先、积极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结合已实施或规划实施

12、的生态治理工程,加大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力度,恢复和维护区域生态功能。1、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结合已有的生态保护和建设重大工程,加强森林、草地和湿地的管护和恢复,严格监管矿产、水资源开发,严肃查处毁林、毁草、破坏湿地等行为,合理开发水电,提高区域水源涵养生态功能。2、恢复水土保持功能。在水土保持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实施水土流失的预防监督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营造水土保持林,禁止毁林开荒、烧山开荒和陡坡地开垦,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增强区域水土保持能力。3、增强防风固沙功能。在防风固沙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积极实施防沙治沙等生

13、态治理工程,严禁过度放牧、樵采、开荒,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提高区域生态系统防沙固沙的能力。4、 提高调洪蓄洪能力。在洪水调蓄生态功能保护区内,严禁围垦湖泊、湿地,积极实施退田还湖还湿工程,禁止在蓄滞洪区建设与行洪泄洪无关的工程设施,巩固平垸行洪、退田还湿的成果,增强区内调洪蓄洪能力。5、增强生物多样性维护能力。在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功能保护区内,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构建生态走廊,防止人为破坏,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对于生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地区,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恢复自然生境,建立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和繁育基地。禁止滥捕、乱采、乱猎等行为,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管理。6、保

14、护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在海洋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禁止过度捕捞,保护海洋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防治海洋污染,开展海洋生态恢复,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功能。(三)强化生态环境监管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和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环境执法能力,避免边建设、边破坏;通过强化监测和科研,提高区内生态环境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及时准确掌握区内主导生态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区内广大群众对区域生态功能重要性的认识,自觉维护区域和流域生态安全。1、强化监督管理能力。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生态环境监察力度,抓紧制订生态功能保护区法规,建立

15、生态功能保护区监管协调机制,制定不同类型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办法,发布禁止、限制发展的产业名录。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环境执法能力,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2、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开展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制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监测技术规范,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定期通报制度。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的生态环境监测资料,实现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并建立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增强宣传教育能力。结合各地已有的生态环境保护宣教基地,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建立生态教育警示基地,提高公众参与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

16、积极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知识和技术培训,提高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4、加强科研支撑能力。开展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揭示不同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作用机理及其演变规律。引导科研机构积极开展生态修复技术、生态监测技术等应用技术的研究。四、保障措施(一)加强部门协调,促进部门合作生态功能保护区具有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周期长等特点,需要各级政府各级部门通力合作,加强协调,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各级环保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充分沟通,推动建立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协调机制,统筹考虑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各级环保部门应优先将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并积极与其他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查处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各种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生态功能的行为。(二)科学制定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实施规划各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具体实施规划是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重要依据。省级环保部门应积极制定重点生态功能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