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的解答法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1982737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的解答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的解答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的解答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的解答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的解答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的解答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的解答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解答(1)(1)拾 阶 而 上拨 云 显 月 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李煜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 多愁。李清照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 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意象的 特点“愁”情感 性质、程度、 环境氛围练习1: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悬:端端正正地高挂。(1)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寻找切入点, 利用有效信息 :题目、点题 、作者、注释

2、 、重要句。景物的 特点、 景物组 合特征答案: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 洛阳故里,思念亲人的 感情。练习2: 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 硬。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挖掘事物内在的神韵 、品格、精神“契 合点”知人论世, 关注背景。主题归纳 注意多角 度答案: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 成就大业”的观点; 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 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练习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

3、台,为战 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抓抒情主人公 的神态、心理 。答案 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 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 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 遇的悲哀。练习4: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三四句表达了什么感情?抓细节描写 ,体会心理活 动答案:这首诗寓情于事表达了 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情意象景物形象抓 景物的特点 事物形象抓 其内在的神韵 人物形象抓神态动作心理。 语言小结:思想内容2 利用试题所给信息,寻找有效切入点: 题目、点题、作者、背景、注释、重要句 。3 抓住语言,借助意象的分析,挖掘 思想感情。1 学会审题怎么问,答什么、多角 度。4 了解诗歌题材分类,便于把握主旨。作业: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 古人评论“风正一帆悬”这句诗的妙处时, 说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从全诗看,这句诗 传出了哪些“大景”?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不仅写景真切,而且表现出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