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注安案例分析考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197421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2010年注安案例分析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9-2010年注安案例分析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9-2010年注安案例分析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9-2010年注安案例分析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9-2010年注安案例分析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2010年注安案例分析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2010年注安案例分析考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 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一、A 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 4 套增加到 8 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 10mg/m3。2008 年 7 月 5 日 9 时 20 分,除尘净化系统 3 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 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围 20M 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根据以上场景,回答

2、下列问题(共 14 分,每题 2 分,13 题为单选题,47 题为多选题):1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粉尘属于( )。A无机性粉尘 B有机性粉尘 C混合性粉尘 D二次扬尘 E次生粉尘2该企业木加工车间除尘净化系统采用的除尘净化方法是( )。A湿式除尘法 B静电除尘法 C吸附净化除尘法 D袋式过滤除尘法 E旋风除尘法3根据火灾分类(GB49681985),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分,此次事故属于( )。AA 类火灾事故 BB 类火灾事故 CC 类火灾事故 DD 类火灾事故 EE类火灾事故4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可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A布袋除尘系统采用防静电过滤材料 B除尘仓间采用隔爆设

3、计C定期开展防火防爆演练 D执行明火作业审批制度E增加除尘器布袋清灰频次5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下列关于该企业除尘净化系统设计和安装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A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必须水平设置B设置水平管道时,可不设清扫孔C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D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的除尘净化系统中,应设置检测装置E为便于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净化系统的适当位置设测试孔6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 )。A木粉尘B油漆木制件砂、抛、磨过陈中的噪声C作业环境不良D高温物质E使用的有机溶剂

4、和废弃油漆桶内的油漆等挥发的有机气体7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包括( )。A除尘器内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B车间气温太高C除尘管道内含尘气体流速过大D含尘气体中混有金属颗粒E除尘器内含尘气体湿度太大二、2008 年 6 月 6 日,B 炼油厂油罐区的 2 号汽油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 1 人死亡、3 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 420 万元。该油罐为拱顶罐,容量 200m3。油罐进油管从罐顶接入罐内,但未伸到罐底,罐内原有液位计,因失灵已拆除。2008 年 5 月 20 日,油罐完成了清罐检修。6 月 6 日 8 时,开始给油罐输油,汽油从罐顶输油时进油管内流速为 2.32.5m/s,导致汽油在罐内发

5、生了剧烈喷溅,随即着火爆炸。爆炸把整个罐顶抛离油罐。现场人员灭火时发现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匆忙中用水枪灭火,导致火势扩大。消防队达到后,用泡沫扑灭了火灾。事故发生后,在事故调查分析时发现,泡沫灭火系统正常,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的原因是现场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开错了阀门。该厂针对此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加强了员工安全培训,在现场增设了自动监控系统,完善了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制定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 16 分,每题 2 分,13 题为单选题,48 题为多选题)。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大事

6、故 E特别重大事故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B 炼油厂主要负责人在接到此次事故报告后,应在( )内,将事故信息以电话快报方式上报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A1 小时 B2 小时 C24 小时 D7 天 E30 天3该起火灾爆炸事故的点火源是( )。A明火 B静电放电 C高温烘烤 D油品含有的杂质 E接地不良的罐体4预防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A控制油品输入流速,防止喷溅 B保证罐体可靠接地 C加强管理和培训D重新安装液位计 E增加消防水池 5油罐内发生火灾时,可以选用的灭火剂包括( )。A直流水 B泡沫 C开火水 D二氧化碳 E干粉6该起事故调查组

7、的组成人员应包括( )的人员。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监察机关 C劳动保障部门 D新闻媒体 E公安机关7上述案例中,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 )。A报警 B疏散人员 C灭火 D追究事故责任 E抚恤伤亡人员8事故发生后,该企业支出的下列费用中,属于安全投入的包括( )。A事故善后处理费用 B安全技术培训费用C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费用 D完善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费用E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费用三、C 市有一化工园区,其中规模最大的企业是甲石化厂。该化工园区内,与甲石化厂相邻的有乙、丙、丁三家化工厂。针对该化工园区的火灾、爆炸、中毒和环境污染风险,该市编制了C 市危险化

8、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应急救援预案颁布后,该市在甲石化厂进行了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以下是应急救援演练的相关情况。模拟事故:甲石化厂液化石油气球罐发生严重泄漏,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对相邻化工厂和行人造成威胁,如发生爆炸会造成供电线路和市政供水管道损坏。演练的参与人员:市领导,市应急办、安监、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相关人员,甲石化厂有关人员,有关专家。演练地点:甲石化厂厂区内。演练过程:2009 年 7 月 11 日 13 时 55 分,甲石化厂主要负责人接到液化石油气罐区员工关于罐区发生严重泄漏的报告后,启动了甲石化厂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向市应急办报告。市应急办立即报告市领导,市领导指示

9、启动 C 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按照预案要求,市应急办通知相关部门、求援队伍、专家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市领导到达事故现场时,消防队正在堵漏、控制泄漏物,医务人员正在抢救受伤人员。市领导简要听取甲石化厂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指示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并采取相应应急处理措施。为了减小影响,没有通知相邻化工厂。16 时 30 分,现场演练结束,市领导在指挥部进行了口头总结后,宣布演练结束。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 22 分):1此次应急救援演练为哪种类型的演练?2说明此次应急救援演练现场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3说明此类事故的应急恢复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4指出此次应急救援演练存在的主要

10、不足之处。四、D 电厂有 2 台 200MW 汽轮发电机组,主设备包括发电锅炉、汽轮机组和发电机,附属子系统包括启动锅炉系统、燃煤卸车输送系统、点火及助燃系统、发电机冷却系统等。启动锅炉系统有 2 台额定蒸发量 29t/h、工作压力 2.6Mpa 的启动锅炉。点火及助燃系统有2 个单罐储量 500t 的柴油储罐,各存柴油 200t。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制氢站有 5 个单罐容积为 20m3、最高工作压力为 1.2Mpa 的储氢罐。燃煤卸车输送系统有燃煤运输火车、火车卸车翻车机、车皮夹固装置、胶带输送机、煤斗等。用电设备使用 380V 动力电源。火车车皮挂钩、摘钩作业,由人工操作。作业场所实行定时巡检

11、制度。2008 年 3 月 1 日,班长甲持工作票,办理动火作业许可手续后,未按动火作业要求落实相关措施,就带领工人在柴油储罐罐顶预留呼吸孔处开始焊接作业,焊接过程中油罐着火、爆炸,造成 5 人死亡。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 22 分):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指出该厂燃煤卸车输送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存在的环节或场所。2指出上述场景中包括哪些特种设备。3提出上述油罐焊接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4简述防止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措施。五、E 钢铁公司棒材厂的加热炉使用煤气为燃料。2008 年 4 月 9 日 8 时,棒材厂 1 号加热炉停产检修,更换煤

12、气阀组后面的补偿器。11 时更换完补偿器后,由工长甲负责组织引燃煤气。按照引起操作程序,先用氮气对加热炉进行吹灰置换,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引燃煤气点火。工长甲让维修工乙和丙两人去开阀组后面的截止阀,两人合力未能打开。乙取来一个铁质扳手。11 时 35 分,乙在松动截止阀的紧固螺栓时,扳手与螺栓撞击产生了火花,遇到泄漏的煤气着火。工长甲在现场立即拿灭火器灭火,但由于火势太大无法扑灭,现场火势迅速蔓延并发生爆炸,乙当场死亡,丙被烧伤。甲手足无措,带着丙慌忙离开现场并赶赴医院。事故后调查发现,由于阀组前球阀密封不严,煤气从密封处泄漏,扩散到截止阀处。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设备损失 500 万元,处理事

13、故和现场抢救费用 30 万元,停产损失 300 万元,丙住院治疗费用 80 万元,支付乙家属抚恤金 25 万元,丙歇工工资 3 万元,事故罚款 15 万元,补充新员工培训费 1 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 26 分):1计算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2指出甲、乙、丙 3 人在操作过程中和事故处置过程中的不当之处。3指出本案中 E 钢铁公司棒材厂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不足。4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E 钢铁公司棒材厂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答案及评分标准(共 14 分,每题 2 分)1B 2D 3A 4AB 5CDE 6ABCDE 7ABD二、答案及评分标准

14、(共 16 分,每题 2 分)1A 2A 3B 4AB 5DE 6ABE 7ABC 8CD2010 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案例分析A 铜业公司是某大型企业的控股子公司,2009 年,A 铜业公司新建采用艾萨熔炼技术生产铜及硫酸的项目,项目于 2009 年 1 月开始建设,9 月 10 日投产运行。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有艾萨熔炼炉、电炉、余热锅炉等。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经热交换后产生蒸汽,热交换后的烟气经除尘净化系统处理后排放。余热锅炉设计额定蒸汽压力2.5MPa、额定蒸发量 35t/h、额定蒸汽温度 350 。2009 年 11 月 24 日 20 时,当班调度甲听到一声巨响

15、,随即在监控系统屏幕上看到余热锅炉房有大量蒸汽喷出。甲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报告公司总经理乙。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21 时,经人员清点,仍有 5 名职工下落不明,乙派 2 名工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因现场蒸汽太大,2 名工人被烫伤。于是紧急外调防护服,救援人员穿上防护服进入余热锅炉房,发现有 4 名职工死亡、1 人重伤。事后查明,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 2.3MPa、蒸汽温度 310,从熔炼炉到余热锅炉的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爆裂,大量高温饱和蒸汽喷出,导致现场人员伤亡。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420 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 14 分,每题 2 分,1-3 题为单选题,4-7 题为多选题);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 )。A.一般事故B.较大事故C.重大事故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