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观书有感》PPT(湘教版)课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1972004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二首-观书有感》PPT(湘教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古诗二首-观书有感》PPT(湘教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古诗二首-观书有感》PPT(湘教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古诗二首-观书有感》PPT(湘教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古诗二首-观书有感》PPT(湘教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二首-观书有感》PPT(湘教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二首-观书有感》PPT(湘教版)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们常常说“读书好,好读书,读 好书”,读书有哪些所得呢?请同学们 说说自己的观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观书有感,相信大家一定会 有所收获。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观 书 有 感朱熹,字元晦(11301200), 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 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宋高宗建炎四年朱熹生于尤溪县。 14岁时父病逝,寄居崇安五夫。19 岁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 荣登进士榜。 诗人简介 鉴徘徊鉴定徘徊徘徊jinpihui生字学习q 渠水渠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齐读古诗 观书有感是南宋时期理学家、教育 家朱熹的作品,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2、。全诗 在写法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 用具体的事物表现了出来,很有特色。古诗简介 鉴 : 镜子。 徘徊:来回闪动。 渠 :方塘。 字词注释 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 打开。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 水塘,不停地晃动。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诗歌大意 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 ?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如许:如此、这样。为:因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歌大意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将书比作半亩方塘。书是长方形的,所以 说“半亩方塘”。“一鉴开”,以镜子作 比,形容方塘极其清澈。天光和云影一齐 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写清澈方塘中倒 映的美好景致。“天光

3、”“云影”,比喻 书中的内容。 诗句赏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 ,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 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 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 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 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诗句赏析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 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 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 观书有感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学 家朱熹。诗中不仅写了池塘的美丽景色,还通 过看到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池塘中的水 才会如此清澈这一现象,联想到了“人的心智, 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 加开阔,更加敏锐”这一深刻的道理。古诗鉴赏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半亩 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 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 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 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 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古诗小结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2)摘抄朱熹的其它古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