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自由化,本地市场需求与制造业分布:基于空间经济学本地市场效应视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96956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贸易自由化,本地市场需求与制造业分布:基于空间经济学本地市场效应视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贸易自由化,本地市场需求与制造业分布:基于空间经济学本地市场效应视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贸易自由化,本地市场需求与制造业分布:基于空间经济学本地市场效应视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贸易自由化,本地市场需求与制造业分布:基于空间经济学本地市场效应视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贸易自由化,本地市场需求与制造业分布:基于空间经济学本地市场效应视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贸易自由化,本地市场需求与制造业分布:基于空间经济学本地市场效应视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贸易自由化,本地市场需求与制造业分布:基于空间经济学本地市场效应视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贸易自由化,本地市场需求与制造业分布:基于空间经济学本地市场效应视角邓慧慧, 孙久文(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摘要: 本地市场效应是空间经济模型的核心特征之一,一些国家或地区对工业品的需求的一个细小外生变化会带来产出的超比例增加,使需求扩大区产生一个更大比例的产业再定位。本文在空间经济学 O-T-T 框架基础上建立一个包含两部门、两要素,三区域的开放经济下的本地市场效应模型,以此分析本地市场需求,贸易成本与制造业分布的关系,并尝试从模型结论说明经济危机背景下外需下降,外资减少对我国制造业区域分布格局的影响,阐明在从出口带动转向平衡的内需维持的经济模式过程中中西部制造业发展

2、面临的机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危机是调整我国制造业分布格局的一个契机,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机会实施切实有效的政策,有助于扭转制造业空间分布失衡的现状。另外,加快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降低区域贸易壁垒,会进一步帮助我们转“危”为“机” ,使经济刺激的政策效果更加显著。关键词:制造业分布;本地市场效应;贸易进入性;经济危机 1引言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各地区工业都有较大程度的发展,但空间分布极不平衡,梯度区域发展战略,客观上将全国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引向东部沿海地区,使得东部成为外资加工基地,引发了外贸爆发性增长,并直接促成了中国外向出口型经济模式,东部沿海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

3、中国的制造业中心 1。实证研究表明国际贸易,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可能是促使制造业集聚的重要因素(Fugita and Hu, 2001; Zhang et al., 2003; Amiti, Javorcik, 2008)。从 Fujita(1988)和 Krugman(1991)开始,新经济地理学(New Economic 123Geography,简称 NEG)在制造业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地区间具有运输成本的假定下,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纳入了经济学的一般归衡框架,核心思想是在报酬递增、运输成本与要素流动所产生的使经济活动集聚的向心力(centripetal forces)和使经

4、济活动分散的离心力(centrifugal forces)的相互作用下,可能导致两个起先完全相同的地区演变成一个核心与外围(Core-Periphery,缩写为 C-P)的产业集聚模式。与新古典经济理论不同, Krugman 从需求角度诠45释了产业集聚的原因,认为在收益递增和贸易成本为正的条件下,企业为了追求规模经济,降低运输成本,倾向于将生产集中在对其产品具有旺盛需求的地1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显示,在制造业 29 个行业的销售收入中,东部地区所占份额超过 90的有 4个行业, 超过 70的有 20 个行业。按 171 个小类行业来比较,东部地区有 43 个行业的销售收入份额超过 90,占

5、全部行业的 25。其中有 124 个行业的销售收入份额超过 70,有 157 个行业的销售收入份额超过 50。而中西部地区合计销售收入份额超过 50的行业只有 2 个。也就是说,在全部制造业中,中西部地区只有 15能达到行业的平均份额。区。也就是说,一些国家或地区对工业品的需求的一个细小外生变化会带来产出的超比例增加,使需求扩大区产生一个更大比例的产业再定位。从国际贸易角度来说,出口国国内市场需求是其出口贸易的重要前提之一,一国特定产品的国内市场规模大小决定着其在该产品出口上的潜在优势大小。此即本地市场效应 2。基于 IRS-MC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I

6、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的新经济地理框架下对产业空间集聚的研究发现,尽管产业集聚的机制很多,但无论在哪种机制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本地市场效应(Baldwin et al.,2003) 。6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本地市场效应是空间经济模型的核心特征之一。Krugman 和 Helpman and Krugman 在模型当中证明了本地市场效应的存4 7在后,引起了一系列后续研究。钱学锋、梁琦 做了详细的总结。对本地市场8效应的研究大多数建立在 DCI(Dixit-Stiglitz 垄断竞争、CES 效用函数和 Iceberg运输成本)框架下,而 DCI 框架因其

7、严格的假设条件和特殊的设定,并且往往只能通过数值模拟来获得结果,引起了不少争议和批评。有鉴于此,Ottaviano et al. 建立了一个包含二次子效用的拟线性效用函数(quasi-linear quadratic 9utility function)和附加型运输成本 (additive trade costs) 的称为 Ottaviano-Tabuchi-Thisse (简称 O-T-T)的更加灵活的框架,更现实的运输成本假设和更清晰的比较静态分析结论使 O-T-T 框架在多个方面弥补了 DCI 框架的不足。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在空间经济学 O-T-T 框架下建立一个包含两部门、两

8、要素,三区域的开放经济下的本地市场效应模型,以此考察贸易自由化,区域市场规模与制造业分布的关系,并尝试从模型结论说明经济危机背景下外需下降,外资减少对我国制造业区域分布格局的影响,阐明在从出口带动转向平衡的内需维持的经济模式过程中中西部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章建立一个 O-T-T 框架下的三区域本地市场效应模型,第三章考察模型均衡状态,第四章是模型主要结论和政策启示。2. 三区域空间均衡模型假设经济中有三个区域 0,1 和 2。其中,区域 1 和 2 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内部的两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如中国的内地和沿海 3。区域 0 代表世界其他地区(the rest of t

9、he world,常缩写为 ROW)。共有两种要素:劳动力、资本,用于农业和制造业部门的生产。劳动力的总量是 ,在区域 的总量是 ,1 单LiiL位劳动力提供 1 单位劳动;资本家的总量是 ,在区域 的总量是 ,1 个资HiH本家拥有 1 单位资本。劳动力和资本家不能跨区域流动, 但资本在区域间自由流动,每个区域的资本份额 ( =0,1,2)在资本追求更高回报率的过程中内生决i2Home Market Effect, 缩写为 HME, 国内的译法有母国市场效应、本地市场效应,本土市场效应等,钱学锋,梁琦(2007)认为翻译成本地市场效应,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除了研究国际贸易外,也适用于一国内部

10、的次级区域。3本文中沿海和内地,与中国地理概念上的沿海、内地划分并不完全一致,而是我们抽象出来,在外贸依存度上差别很大的两个区域的代表。可以认为,区域 1 代表外向型依赖度低,长久以来主要服务内需市场的中西部地区,区域 2 代表对外贸易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定。为了排除 Heckscher-Ohlin 比较优势影响,我们假定劳动力和资本家在区域的禀赋相同,即 。对于国内两区域来说,区域 1 拥有更多的劳动力。iiiLH其他条件,如偏好、技术等在三区域完全相同。 农业部门是完全竞争的,并且采用规模报酬不变的技术生产单一的同质产品,具体来说,1 单位劳动力生产 1 单位的农产品,而且农产品在区域之间

11、无运输成本。那么,农产品的价格和劳动力的工资在各区域都是相同的,我们可以标准化其为 1, ,即把农产品作为计价单位(num raire)。 Aiipw制造业部门是垄断竞争的,供给大量的差异化产品。假定经济中工业部门的各个企业拥有相同的规模报酬递增的生产技术,边际生产成本为 0,一个代表性企业生产任何数量的产品需要投入 F 单位的资本。F 显然就是制造业规模报酬递增程度的衡量指标。2.1 消费者对于制造业产品和农业产品来说,所有的消费者都具有相同的偏好,效用由二次拟线性函数形式表示: 22000()()()nnnii i iUqxdqxdqxd(1)其中 是区域 的消费者对工业制成品种类 的需求

12、数量, 是对农业()iqxi 0品的消费量。参数 ,代表消费者对不同种类工业品的偏好程度, 意0 味着消费者偏向于消费更多的产品种类,对于一个给定的 ,参数 就代表任意两种制成品种类间的替代弹性。特殊的,若 = ,则表明消费者面临两种无差别的工业制成品。 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函数为: (2)000()niipxqdyq其中 是代表性消费者的收入,包括工资和资本报酬, 是工业制成品种类y ()ipx在区域 的价格,农业产品作为计量单位,价格为 1。为了保证消费者对农产xi品的消费量总是正的,原始禀赋 被假定为充分大。 0q2.2 制造业生产由于工业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增性,每个新进入的企业都不会重复生产

13、已有产品种类,而是选择新的种类,所以在企业数量和产品种类之间就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记每个区域的制造业企业数量为 ,劳动力市场出清条件下有 in(3)(012)iiHnF因此,总的企业数量 (产品种类) 是一个定值 ,意味着在均衡状态下 FnHF也可以被视为企业数量的逆指数。当 (或 )时,产品种类和企业数0F量无限大。 运输成本 4采用线性加成形式,运输一单位工业制成品从区域 到 ,需要 ij(i,j=0,1,2)单位的农业产品(num raire); ,即区域内部没有运输0ijtit成本;并且双边贸易成本是对称的, 。 ijit在预算约束函数(2)下求解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得到区域 的

14、消j费者对区域 生产的产品的需求为: i(4)()ij ijjqabcnpP其中 1(1)()cn分别代表工业品的需求规模,价格感应度及工业制成品种类间的替代程度。 ijp是区域 生产的产品在 地的消费价格, 是区域 的价格指数:ijjPj(5)jkjPnp(1)和(5)联立,得到 (6)2()()2kiijkjiijabcnttp从上式的价格表达式可以看出,O-T-T 模型含二次子效用的拟线性效用函数的假设使得企业面临线性需求曲线,再结合附加型运输成本假设,使得垄断竞争均衡价格依赖于需求、企业分布以及总的企业数目,符合需求弹性随距离而变化,而价格随需求水平和竞争强度而变化的空间竞争研究结论。

15、具体来说,当本地企业数目 增加的时候,产品在本地的价格和在其他区域的价格 都下in ijp降,证明了促进竞争效应(pro-competitive effect)的存在,即均衡价格随竞争企业数量的增加而下降。这是 O-T-T 框架区别于 DCI 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是 越小,ijt4本文中的运输成本是广义的运输成本,不仅包括区域间的“纯” 运输成本,也包括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贸易障碍带来的成本。这种影响也越小。特殊的,当 非常小以至可以忽略时,区域中企业的迁移活ijt动对市场价格几乎没有影响,也即是说,在不存在运输成本的情况下,制成品价格与企业在区域间的分布无关。 另外,由于消费的连续性假定,每个企业

16、都知道自己的价格对市场总体价格没有影响,也就是说 被看作给定的,但是,由于价格指数进入了模型 (见jP(4), 一个企业必须参考整个市场的平均价格来决定自己的均衡价格。最终,市场均衡由纳什均衡条件给出,每个企业都知道自己影响不了整个市场,但是市场对自己的价格策略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体现了垄断竞争的实质。 由(6)知,不管空间分布如何,只要 (7)2(012)kijijtradecntmi jb企业的“净价格”(net price,价格 减去运输成本 ) 总是正值。具体来说,ijpijt对于任何工业分布 来说,均衡价格 下的产品需求 总是正的。作为必要条knij ijq件,式(7) 在接下来的分析中一直成立。 区域 一个代表性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i(8)()()iijijjijptqlHFr垄断竞争和自由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