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ppt课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1967791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ppt课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3、了解作者,了解老残游记,培养 对我国古代文学名著的兴趣。 作者简介 刘鹗,原名孟鹏,后更名为鹗,字 铁云,笔名洪都百练生, 曾著有 老残游记一书,闻名于世。刘 鹗精算学、水利,又懂医学,曾在 上海行医。后转而投奔金石学家吴 大徽名下,涉猎金石学,1903年刘 鹗將收藏的刻甲骨搨印了1058片,在罗振玉的帮助下,由抱残守缺 齐石印,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甲骨 文书籍铁云藏龟。刘鹗撰写老残游记一书,原本 是为了帮助朋友。在义和团乱后没 几年,京曹中有沈虞希与连梦青二 人,因素与天津日日新闻的方药雨 为友,一日,沈虞希偶将朝中事告

2、 知方药雨,方氏将其揭露于报端, 清廷获悉后大为震怒,严办泄密之 人,且株連甚广,【作者】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 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年留学美国。1917年初 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 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 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 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 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 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著有五十年来 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 国章回小说考证、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 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

3、存(四集)等。 【讲解】1.本文开头,写了妓女的“造谣言”来形容某些不好的诗歌,引用这个观点是为什么呢?答:是为了把理论文章写得有趣味,引出作者所强调的文学要“写实”,作“实地的考察”,不能“用套语滥调”的观念。 2.下面引了第十二回里老残的 一首诗,仍然不是作者所肯定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答:这叫做从反面着笔,先说什 么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原因说清 楚:“古体诗拘束太严了,用来 写这样不常见的景物是不会满人 意的。”什么叫做不常见的景物 呢?作者没有明说,这一点,要到后面才能说清楚。 3.接着作者引用了一段老残游记中的景 物描写作为例证。这一段文章好在哪里? 答:从中得出结论:“不但人有个

4、性的差别, 景物也有个性的差别。我们若不能实地观察这 种个性的差别,只能有笼统浮泛的描写,决不 能有深刻的描写。”这里的目的是从正面把自 己的主张加以阐明了。(提示:有了例子,再 进行阐释,从对于例子的具体分析中把论点阐释清楚,也是一般的评论文章常用的手法。) 。 4.为什么说实地考察很重要 呢? 答:因为要抓住特点。这是 从正面说明其重要性。接着 又从反面说明,如果不实地 考察,就抓不住特点,也就 只能用一些套语了。而“因 袭的词章套语决不够用来描 写景物,因为套语总是浮泛 的,笼统的,不能表现某地 某景的个别性质。”为了把 这一点说得真切,胡适还特 别指出就是老残也难免有偶 然的错误,其原

5、因就是“作 者误记”,当然是实地考察不严所致。 5. “王小玉唱书”一段历来为 人称道,你能说说这段文字好在哪里 吗? 答:音乐本来是不能用文字写出的, 只能听的,可是老残却用了“七八种 不同的比喻”把它写得具体了。这七 八个比喻,妙在把不可见的声音用躯 体可感的心理效果和可见的形状来表 现。 6.请你说说作者在文中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答: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滥调 ,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的描画。7.文章最后一个例子,又回到开头 论点上来,说明要写得好,非得下“精细观 察”的工夫不可。当然,胡适的这种观念, 强调为文一定要实地观察,而且要精细观察 这样一种看法,只是一家之言。从理论上来 说,实地观察,固然十分重要,但也有其局 限。这个局限就是过分的实地观察,亦步亦 趋的追随现实,也可能压抑了想象。而为文 并不仅仅是现实的照抄,作者的想象、选择、主观情志的渗透,是文章的生命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